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澄清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合理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生产正义观念强调扬弃雇佣劳动关系及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正义的实现间的必要性关系,并反对分配正义观念。但事实上,生产正义所反对的只是配给正义的观念,而"正义的环境"的存在意味着生产正义不能取消分配正义问题。与此同时,以社会基本结构为对象,关注生产资料的分配的分配正义观念是能够容纳生产正义观念的全部要求的。因此,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理解为容纳生产正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合理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的关系,是生产与分配关系的反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确立,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深化劳动价值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哥达纲领批判》的分配正义思想体现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中。他重新界定了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从生产来理解分配正义的理论道路。马克思强调:分配正义问题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分配原则须随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不同的,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是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分配正义的阶段性特征,分步骤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的新时代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的关系,是生产与分配关系的反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确立,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深化劳动价值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分配"观.这一分配理论的鲜明特点是将分配问题看作所有制解决之后的重要问题;分配理论包含了国家如何分配宏观经济资源的问题;不仅对分配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了阐述,而且对贯彻分配原则的制度保障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刘少奇提出,分配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分配问题关系重大;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解决好劳动用工制度,保障按劳分配等.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无偿占有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劳动人民只能出卖劳动力,过着贫困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消费品的分配,采取了按劳分配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按知识资本分配的几个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有很多讨论。而按知识资本分配也受到了关注。本文认为按知识资本分配与按劳分配无实质区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按知识资本分配的理论基石 ;知识资本的价值表现和衡量是解决按知识资本分配的数量问题的关键 ;知识资本的产权关系是分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的不断推进,所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成为了世界各国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要前提,其中分配问题是化解新时代脱贫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考察对象。脱贫攻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创新发展,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分配理论中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试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新时代脱贫攻坚展开政治经济学分析,理清马克思分配理论视角下我国脱贫攻坚实践的理论内涵,阐明新时代脱贫攻坚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配问题是邓小平晚年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而是先后有别和快慢有序的有差别的共同富裕,并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主义出现两极分化。他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富裕起来怎样分配"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强调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分配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决贯彻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避免两极分化,解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痼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于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实质上是商品,它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实质上是商品交换关系的问题,经济学界经过反复讨论,认识已趋于统一。但对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充分地论述。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劳动的二重性质,对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的商品性质进行一些探讨。马克思曾经预言,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未来社会中,由于个人劳动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出现,人类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将消失。不过马克思又认为:“以集体生产前提,时间规定当然照旧保有其本质意义。”“时间经济以及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仍然是以集体为基础的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还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会在下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 ,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为促进知识所有者知识投入积极性的提高 ,有必要重视按“知”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按“知”分配 ,仍然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其理论基础仍然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知”分配的实现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将价值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但它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种种矛盾之处。具体包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严格对立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生产劳动被严格界定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劳动包含范围广义化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将人与物的效用关系置于次要地位的倾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的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暗含的对单一按劳分配体制正义性、合理性论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财富的产生过程,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包含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收入分配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国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政府要以马克思的分配观为指导,积极地调动创造财富的各种因素,提高劳动收入比例,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5.
《哥达纲领批判》中蕴含丰富的公平分配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公平表象掩盖分配不公的真相。马克思通过批判脱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谈“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揭示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制度基础;通过批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具有空想性,揭示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做到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公平分配的科学前提;通过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和发展性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公平分配的执着追求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对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传统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基础是要素价值论。文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生产与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数量依据等问题的再认识,试图解决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劳动价值论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关于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研究和主张,大多集中在分配环节,在抑制"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上难见实效。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分配的形式和分配的结果。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本质上是同一种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所有制关系,从而也决定着分配关系。财产的占有方式及多寡与分配方式及财富的增殖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对萨伊、拉萨尔、李嘉图等人的形形色色的分配理论的批判,对于我国现阶段探索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这一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诠释,并指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认识两者的区别和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分离是理解中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关键所在;而理解两者的联系和逻辑的统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着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基本设想是等量劳动领取等最产品,即按劳分配。马克思假设的体制基础是社会所有制的产品经济,与商品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在实现程度、方式及主体确定方面均存在着根本差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是当前理论与实践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按劳分配的确切含义和直接的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等马克思经济学几个基本原理进行探讨,通过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就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劳动价值理论与现实问题、分配与劳动价值理论等进行讨论,最终探讨了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