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德拉认为,小说探问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的智慧通过对建立在关键词基础上的小说人物的深思,对存在进行勘探;通过幽默把世界揭示在的模棱两可之中,展现和敞亮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在小说的世界中,不存在唯一的真理,只存在对叙述、细节和多样性的欣赏。昆德拉的这种小说观,是与哲学不同的、对存在的另一种言说和声音。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是人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反思外在的"存在",也反思自身的存在,试图揭开自己存在的奥秘.人们在反思存在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它的不足,而把自己的理想和对存在的批评,归结到对本质的描述上.从存在走向本质,实际上就是从现实走向理想.人类历史正是走过了这样的里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思想。由于是对启蒙生命哲学的扬弃和无产阶级生命实践的升华,这种思想对生命的实体、价值和意义等做出了科学的阐释并达到了全新的价值境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命是社会性存在和自然性存在的有机统一,是集体性存在和个体性存在的有机统一,是现实性存在和理想性存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从“存在”概念的基本语义可以看出 ,“存在”和“不存在”并非单纯的“有”和“没有” ,而是在根本上和判断的“真”与“假”联系在一起的 ,并进一步与可思议和不可思议的思维状态联系在一起。巴门尼德是在真与假的意义上来论述以“存在”为标志的“真理之路”和以“不存在”为标志的“谬误之路”的。在他看来 ,“存在”是对对象之本质真理的断定 ,“不存在”则是相应的否定 ,思维与存在在根本上是同一的。据此可以认为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即是真理论 ,残篇 8中对所谓“存在”的四个标志的陈述 ,实际上是对真理的根本标志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是对人的精神世界和存在本质的呈现,并分析她的诗对存在、死亡、本源和身体进行的形而上的终极思考和追问,以及她对历史与人的存在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当代世界的哲学"或"世界性的一般哲学"[1](P120-121)的理论视域来看,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以人的"自为本性"为基础,以作为主体的人对其存在或存在之存在的理解及其语言表达为滥觞,既涉及到对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和存在之存在的理解问题,又涉及到语言的功能和界限及其对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的理解问题.以主体、语言和存在之间是否具有"同一性"为核心,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呈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范式和形态:其一是以"存在论悖论"为表征的西方形态;其一是以"言道悖论"为表征的中国形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尼古拉·哈特曼哲学的简明而系统的研究.哲学一再追问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意识、人和世界、意义和价值这类终极基础问题,却始终不能最后解决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在形而上学这种矛盾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同时一直存在着哲学的批判活动.批判哲学主张不再从形而上学中寻找解决终极问题的出路,而要开辟新的道路.哈特曼提出的新存在学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文章论述了新存在学的最主要理论:批判传统存在学,阐述新存在学认识论,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整个实在世界的存在结构及其不同领域和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范畴分析,以达到对世界统一性的存在学理解;简要分析了由存在学、认识论、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伦理学、美学和逻辑学构成的新存在学理论体系;指出新存在学在现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哥白尼转向"的反转向,将认识论置于存在学的基础上,为解决近代认识论批判所产生的认识形而上学奠基的难题提供了批判实在论的论证,确立了通向存在学的新道路;改变了胡塞尔现象学以主体意识及其意向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方向,从反思态度重返自然态度,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本质直观和先验分析的范畴分析的道路;以新存在学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的以主体意识为中心的人类学转向.  相似文献   

8.
理解,不仅在阅读活动中和面对他人的言行时发生着。理解,在最源初的生存活动中就展开着,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人对自身生存的可能性的理解,对周围之物的观看、筹划、规定,都是最源初的理解活动。源初的理解,不是先验的思维主体对独立的客体进行抽象的、概念化的认知,而是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根据自身的生存,向着自己的世界筹划其他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源初的理解活动、生存活动中的理解活动,是此在的存在和其他存在者的存在的共同发生。理解关乎的不是客观的知识、永恒的真理,而是人对其他存在者的存在方式的筹划、开启。此在总是在世界中存在着,因而在解释事物时,也总向着已有的生存世界筹划前来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这种解释和理解的"前结构"之间的循环,是此在实现先行接受的意义体系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对小说创作动机和小说功能的新认识,对人的此生存在的形而上思考,对人的灵魂存在的追问,使得阿来小说充溢着对人生与艺术的存在之思,也使得阿来小说在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独树一帜,带给读者别开生面的审美感觉。追根溯源,阿来小说的存在之思源于阿来深度思考文学和人生的思维倾向与职业习惯、藏传佛教的影响以及现代理性精神的塑造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尼古拉.哈特曼哲学的简明而系统的研究。哲学一再追问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意识、人和世界、意义和价值这类终极基础问题,却始终不能最后解决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在形而上学这种矛盾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同时一直存在着哲学的批判活动。批判哲学主张不再从形而上学中寻找解决终极问题的出路,而要开辟新的道路。哈特曼提出的新存在学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文章论述了新存在学的最主要理论:批判传统存在学,阐述新存在学认识论,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整个实在世界的存在结构及其不同领域和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范畴分析,以达到对世界统一性的存在学理解;简要分析了由存在学、认识论、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伦理学、美学和逻辑学构成的新存在学理论体系;指出新存在学在现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哥白尼转向”的反转向,将认识论置于存在学的基础上,为解决近代认识论批判所产生的认识形而上学奠基的难题提供了批判实在论的论证,确立了通向存在学的新道路;改变了胡塞尔现象学以主体意识及其意向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方向,从反思态度重返自然态度,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本质直观和先验分析的范畴分析的道路;以新存在学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的以主体意识为中心的人类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昆德拉认为,小说考察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这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小说通过对建立在关键词基础上的假想人物的深思,对存在进行勘探,不断发现和展示存在的新的可能性。为了抓住存在的可能性,小说的智慧通过幽默把世界揭示在模棱两可之中。在小说的世界中,不存在唯一的真理,只存在对叙述、细节和多样性的欣赏。昆德拉的这种小说观,展现了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不同的、对存在的另一种言说和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2.
文学对存在的关注形成了存在主义文学流派,但昆德拉拒绝将他的小说理论和实践归入任何既有体系。如何解释存在,为何要探询存在,如何将对存在的探询融入文学,文学上的探询存在与哲学中的探讨有怎样的不同,昆德拉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昆德拉在对存在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离不开西方文学界既有的思想基础,离不开当时当地的社会现实基础和文艺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从西方传统存在论的视野考察“实事求是”,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事”和“是”两个层次,分别相应于存在问题所涉对象的存在者和存在两个层次.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视野考察“实事求是”,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事”、“是”、“是”之根据和“是”之意义四个层次,相应于存在问题所涉对象的存在者、存在、存在者存在之根据和存在之意义四个层次.海德格尔以存在论差异为原则,以Dasein这个特殊的存在者为切入点考察存在之意义问题对我们研究“实事求是”具有重要的启示,并由对“实事求是”的四个层次划分可以引申出研究“实事求是”的三重向度.  相似文献   

14.
价值关怀的两个向度及其统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关怀包含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两个向度。终极关怀体现的是对人的存在本质的关注,而现实关怀则体现的是对人的具体存在方式的关注。人的存在本质和人的具体存在方式的统一性关系,决定了价值关怀两个向度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虚拟存在依托技术发展,成为当下审美研究的新对象。《虚拟存在的美学研究》以虚拟存在为研究对象,对虚拟存在的内涵、特征、社会价值、审美实践途径进行了细致分析,着重阐述了虚拟存在的视像性和经济性特征,是面对新的审美现实的理论回应,对当下审美消费和文化产业发展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重新阐释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意欲从整体的视角审视从此在到存在再到座架的演变逻辑,挖掘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演变规律。海德格尔对技术追问的思想逻辑进程可以概括为:存在-此在-此在的存在-此在的用具-此在对存在遗忘-此在的沉沦-自然科学一座架。另外,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阐释更是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细化和深化,此在、存在、座架等要素在海德格尔技术思想中环环相连,所以海德格尔Ⅰ和海德格尔Ⅱ本质上是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独立的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盖格尔运用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审美主体和审美价值的层次以及对应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美与人类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他认为美学是关于人类存在的最重要的知识,审美所抵达的是存在的自我,审美体验是对存在的幸福体验。他的这些早于海德格尔等人关于美与人的存在关系的思考,在美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根本在于哲思、思和思的事情。这种事情,对于康德来说,是主体;对于黑格尔来说,是理念;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是存在。正是基于对事情的思,康德展开对理性的批判,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黑格尔展开理念的辩证运动,确立绝对理念的学说;海德格尔展开对存在的追问,实现对存在的思。海德格尔据此实现同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和黑格尔)的争辩和对话:无论是主体还是理念,最终都是通向在此在和生成中的存在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IT和零售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员工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员工对企业整体的满意度和员工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存在正相关;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与员工对企业整体的满意度存在正相关;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员工对企业整体的满意度和员工时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存在正相关;行业不同的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与员工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存在感”、“刷存在感”等现象,对个体的社会交往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现实和虚拟情境中这种存在感产生原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存在感通常是个体自发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伴随着尊重、自我实现以及积极情绪等体验;获得存在感的需求影响着个体主动获取存在感体验的行为,包括关系需求和归属需求;个体可以通过个体途径和群体途径获得存在感,前者为直接途径,后者为间接途径;存在感体验失败时,个体既有可能选择补偿行为重建存在感,也可能产生出社交退缩表现,这取决于其存在感需求本身。文章最后探讨了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的地方和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