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藏孤本明《宁夏志》考评(下)吴忠礼三、《宁夏志》的版本明靖庆王朱椭创修《宁夏志》于宣德中前期,前有论述,正如胡汝砺在《弘治宁夏新志》的《后序})中指出:“乃庆先靖王所作,因无容议。”《弘治宁夏新志》的《凡例》第一款头一句话明白交待:“宁夏志板行已...  相似文献   

2.
披阅明弘治、清乾隆、光绪三部《句容县志》的续纂经过,对编修新志有所启发,特记叙,供参考。句容,从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党为句容侯(公元前129年)至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侯甍,遂置县,属丹阳郡(今安徽宣城),至今已二千一百一十一年。但县志始修于何代、先后共有几部?尚待进一步考证。据《弘治句容县志·序》(以下简称《弘治志》)说:“……句容之地,密迩南畿,自吴至陈,世历六朝,其间或华夷竞起,或南北对立……”,“句容虽旧有志,誊本差讹,载事简略,观者憾然”。由此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由明人撰写的和明人著录的汉文西夏史籍。明人撰写的包括 :胡汝砺编写、管律重修的《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 ,祁承辑的《宋西事案》。这两部留存至今。另外明人李维桢编写的《韩范经略西夏纪》已亡佚。文中还介绍了 3部见录于明朝目录书中的西夏史籍 ,即《西夏析支录》、《西夏民隐志》和《西夏图略》。通过这些介绍 ,为学者全面了解明朝的汉文西夏史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部研究宁夏史地的力作──评吴忠礼《宁夏志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礼所著《宁夏志笺证》(以下简称《笺证》),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在整理旧方志,即明朱海编撰的《(宣德)宁夏志》时,不仅进行了一般的标点、注解,还把作者对宁夏史地研究的成果,通过笺证这部志书,反映了出来。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研究宁夏史地的力作。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筹证》对这部志书的作者、编撰时间、重刊者的身份等,进行了考证,纠正了过去着录上的一些讹误。朱海编撰的这部《宁夏志》,是宁夏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方志,其价值自不待言。但因此志在明代后期即告失传,永斋万历年间的…  相似文献   

5.
唐庭州置有西海县。仅见于《新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新志》),谓该县为“下,宝应元年置”。其他文献诸如《通典》、《元和郡县图志》(以下省称《元和志》)、《旧唐书·地理志》 (以下略称《旧志》)等并未志及。因此对其建置由来及地望,以往学界难以作深入研讨。日本学者松田寿男氏于《论唐朝庭州之领县》一文中,论及此西海县时,审慎地比拟于清海军,即旧名“镇城镇”之地,并疑西海县也许  相似文献   

6.
《(弘治)宁夏新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治)宁夏新志》考@陈健玲$宁夏社会科学院地方志编纂处!宁夏银川750021~~~~  相似文献   

7.
《山西通志·社会科学志》评介钟树《山西通志·社会科学志》(以下简称《山西社科志》)于1995年底正式出版。这部志书由着手至正式问世,曾数易其稿,历经十余春秋,最终以第一部社会科学志的资格进入中国方志行列,丰富了我国的方志种类,扩大了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河北方志在我国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住。它的编纂存佚及分类情况如何?这是整理研究河北旧志、编纂新志者需要弄清的问题。 河北方志的编纂形式多种多样,大致说来,可分为官修、私修两种,官修多在隋唐以后,尤其明清,几乎皆为官修。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皇帝诏修。由皇帝发布各省府州县修志命令,地方官遵诏聘集文人儒士撰修。如康熙十一年,玄烨诏诸省修志,上于京师,备修《一统志》,安平县令陈宗石“慨然修辑,捐费聘贤,勒为成书,上于史馆,以备昭代《一统志》之所采择”。任邱知县姚原沩也说:“今幸奉纶旨,敢不披舆图,询父老,搜逸史,剔轶事,进邑绅士,汇集而编次之”。二为府衙主修。由地方官吏倡导、主持,召集地方绅士编辑。嘉靖《霸州志·周复俊序》说:霸州“夙鸣雄镇,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委于去年八月决定成立“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准备着手新修《南京市志》。这是南京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个行政地区的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地方性、广泛性、连续性和资料性。因此它也是地方上的一种百科全书。地方志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产生、发展过程。据《周礼》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所以一般人认为地方志萌芽于东周时期。如当时的晋《乘》、楚《梼杌》、鲁《春秋》、郑《志》等诸侯国史,对周王朝来说都是“邦国之志”,它们都是后来方志的一个源头。方志学的奠基者清人章学诚  相似文献   

10.
从《武功县志》的编纂义例探究康海的方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曾与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著有《康对山先生集》、《(氵片)东乐府》以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等。《武功县志》是其撰修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志书。 康编《武功县志》,成于明正德十四年秋。吕经野、何景明先后为该志作序,盛称“绪理要会,粲然明备”,“覈事显义,用昭劝鉴”,堪称“志之良  相似文献   

11.
1 通志是指一省范围的地方志。它大致可推源于宋代王靖《广东会要》及张田《广西会要》之作(《宋史·艺文志》);但那是合数郡之要为一书,且篇卷甚少,尚无通志的名实。元代即有行省之设,又为纂修《大元大一统志》而命各行省撰送图志,遂为专修省志准备了条件。及至明代,各省多撰省志,其间有名“通志”者如浙江、山东、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有名“总志”者如湖广、四川;有名“新志”者如贵州;有名“书”者如福建(《闽书》),纂修省志工作可称一时之盛,对请以来的普修通志工作颇著影响。但是,地处冲要的畿辅地区却未闻有志,稽其原因,则因“明代以畿内之地直隶六部,与诸省州县各统于布政司者,体例不侔,故诸者皆有通志,而直隶独缺”(《四库提要》卷六八)。 入清以后,随着杜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编志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康熙十一年(1672年),大学士卫周祚奉命陈事六条,其一即“请令天下郡邑各修志书,宣付史馆,汇成通志”,其意在为纂修一统志准备材料,所以要求凡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均当涉及。康熙接受了这一建议,使命各地组织人力,纂修通志,并颁发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纂辑的《河南通志》作为参考模式。二十二年(1683年),复由礼部命各省于三月内成书。这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草率  相似文献   

12.
一、宁夏三百如何实践唯个府志《宁夏府志》(以下简称《府志》)刻印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年间(1736—1795),是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代“盛世”,就宁夏地区来说,这一时期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成书于这时期的《府志》,既保留了以往长期战争的侧影,更纪录了当年本地社会振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我国 2 0 0 0余年的方志史 ,还是辽宁 70 0年的方志史 ,在浩如烟海的志书中 ,没有哪部志书将社会科学单独设篇成章 ,更无将其设成专志者 ,专载一方社会科学之全貌。自《汉书》首创“艺文志”以来 ,史书和志书因袭沿设“艺文志”或“经籍志”,但多为记载一方著述之名录 ,且大都为诗文之作。民国以后所修志书 ,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仍沿袭古法。如《奉天通志》中《艺文志》的编纂方法 ,既不完全沿袭盛京旧志 ,又有别于章学诚提出的“方志立三书”之议。奉志在《艺文志》的小序中说 :“今分艺文为二部 ,一曰书徵 ,专载书籍目录 ,一用解题提要…  相似文献   

14.
《浙江名镇志》(魏桥主编,上海书店1991年5月版)的编辑出版,引起了方志学、经济史、历史地理学界与城乡建设等部门的极大兴趣,著名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称之为“继往开来有裨益实用的一部新志。”其语不虚也。 一、《浙江名镇志》是我国城镇史志研究的新成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个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广东省社科联主持编修的《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出版发行了。这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举措 ,也是广东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该志有许多优点和特色 ,值得肯定和总结。一是该志在已出版的省志分志中 ,是一部体例完善、结构科学 ,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文字流畅、可读性强的专业志。广东省的新修方志工作始于 1 984年 3月 ,至 2 0 0 4年 9月 ,《广东省志》 93部分志中 ,已出版发行了 80部。而《社会科学志》涉及的学科多 ,时间跨度大 ,内容丰富多彩 ,是《广东省志》中最富特色、质量较高的一部 ,堪称精品佳作。二是该…  相似文献   

16.
隋代年祚不永,38年而亡,然却两修隋律。《隋书》卷33《经籍志·刑法篇》载,“《隋律》十二卷,隋《大业律》十一卷”,其十二卷之《隋律》修之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史论有别于其子隋炀帝杨广大业初更修之隋律而称之为《开皇律》。 从开皇初(581)到大业初(605),隋律更修时间之隔不过二十余年。那么,隋炀帝于“祖法”更化何以如此之速呢?《旧唐书》卷50《刑法志》载:“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  相似文献   

17.
拙作《鲁迅集外佚简一封》在本刊今年第四期发表后,承一位同志见示,《作家书简》影印的鲁迅书简十封,已有几封先刊于《宇宙风》乙刊一卷一期。经查对,《宇宙风》乙刊(以下简称“乙刊”)所载为十封,有六封与《作家书简》(以下有时简称合集,盖系书简合集)重出,  相似文献   

18.
南炳文 《东岳论丛》2008,(2):168-169
一中华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0页称:永乐九年“浚江阴青陽河道”。查王鸿绪《明史稿》(以下简称《明史稿》)志28《河渠》6,其相应处所记,与之完全相同。可见《明史》此处文字乃因自《明史稿》。但查《明太宗实录》卷118第1页上永乐九年八月甲午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万历《山西通志》的一些问题薛愈《中国方志大辞典》148页有这样一段话:“山西省部份,有明代万历《山西通志》一种,系明李维桢修纂,该志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脱稿未及时雕印,后由新任山西巡抚祝徽于崇祯二年(1629)作序并梓行。故著录学界对其纂修...  相似文献   

20.
方志,是地方志之简称,即地方之史。其名称始见于《周礼》所记:“外史掌四方之志”,“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小史掌邦国之志”。最古的史书称为坟、丘、典、书。周而后有《孟子》载的“晋乘,楚梼杌,鲁春秋”;《墨子》载的“周之春秋,宋之春秋,燕之春秋”;《庄子》载的“百二十国宝书”。后世又有典、录、略、考、说、记、纪、书、图经、图志等,志包括在史书之中。我国方志之撰著,由来已久。三代时舆地学已很发达。战国时撰著的《山海经》,对山川、形势、物怪、古迹,物产之大概,记载都较详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