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理论界关于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探讨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分歧争论的焦点逐渐明晰,集中在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本意的理解,对商品拜物教产生根源、存在条件的认识。2、讨论的方向已经明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践。3、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不正之风、“一切向钱看”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无必然联系,是否等同于商品拜物教意识的问题成为争鸣与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社联和上海经济研究所在三月份先后举行了三次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会,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生产资料和国营企业卖给职工的消费品是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作用,以及商品生产的消亡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有的会前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写出了论文。在3月16日的讨论会上,黄逸峰作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的作用”的发言。他着重地提出和论证了一般商品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商品的特性的论点。所谓共性,是指:(一)相互交换,相互买卖;(二)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等价交换;(三)以货币计价并为交换的媒介。所谓社会主义商品的特性,是指反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性。他认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 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未曾预料到的。然而,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一再表明,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于是,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尤其是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就成了社会主义各国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作排斥商品生产的产品经济,并认定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否定了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生产的观点,但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之说却延续至今。笔者认为,马克思从未提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命题,他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有关未来社会商品命运问题的论述,被中外经济学界长期误解了,并在社会实践中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现在是必须加以纠正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在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生产采取商品生产形式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实质及其特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这里,本文试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关系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情况来看,意见分歧还是很大的。论点和论据基本上都摆出来了,但还是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不仅仅是由于基本论点的不同,也是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商品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研究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揭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归根到底是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实际需要的。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的目的,是为了阐明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之间的联系,同社会主义制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7.
一、要从商品属性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中去认识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评关于商品生产存在原因的“社会分工”论 回顾国内学术界多年来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大家还在讨论商品生产存在原因的时候,出发点是现存公有制是不言而喻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以及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主义理沦与实际问题。一百多年来它一直缠绕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上获得了重大的、新的发展,但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理论认识上的分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辨明是非。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总称。有人认为,有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其实,商品交换先于商品生产而产生。在最初的偶然的、个别的商品交换中,商品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它不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这时还没有商品生产,谈不上商品经济,只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商品实现问题。认为实现问题是由生产的社会性和商品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基本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仍然有效。并对社会主义商品实现的规律性和新形势下的实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发展商品生产?以及商品生产发展的趋势怎样?这些问题,国内经济科学研究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进行讨论,尚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在这里,仅提出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正。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必须首先了解一般商品的内在实质形成的基础和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家们早就明确地指示过,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它以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存在而发生,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我国经济学界目前要广泛展开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答: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涉及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都存在而且起着作用,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经济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是我国经济学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重要经济理论问题。争论是在1956年下半年开始的,后来曾经一度中断,去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又进一步开展了讨论,出现了很多好文章和好材料,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使这个问题的讨论前进了一大步。本文试就两次讨论情况作一简略的回顾,并提出一些体会,供同志们参考,并请大家指正。 1956年的讨论情况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现实生活的实践,推动了大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学习和探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过去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显示了很大不同,而原来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若干提法已不能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来的新问题,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鼓舞下,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实践迫使人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但目前经济学界对于这种商品存在的原因及其特征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只能是社会分工,不能在社会分工之外去找商品生产存在的第二个条件,否则就是“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二元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交换根本不存在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问题。为了说明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内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商品概念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原因在于:马恩当时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商品生产。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马恩的结论。但是,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无情地向传统观念提出挑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商品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现实,迫使人们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社会主义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围绕商品生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其中关于价值规律的问题,可谓争论最激烈的焦点之一。这一争论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一些重要之点上,仍然莫衷一是,很难定论。其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有二:其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尚在成长之中。社会本身的发展程度相应地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其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毫厘之差,导致理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商品生产武汉经济学会于1月16日及2月13日举行了两次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武汉地区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和财经工作者百余人,着重地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及价值规律的有关的一系列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完全由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决定的;一种认为不完全由于社会主义的两种所有制决定的;一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所有制无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外国内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在这里,我谈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自从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出版以来,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私有制来说明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所谓“两条件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我认为,“两条件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必然将包括资本家在内的企业管理者、第三产业和上层建筑领域内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排除到商品价值创造的源泉之外。对商品生产过程的细致分析表明,为商品生产创造条件的广泛社会性参与过程与生产资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既有严格区分又相互影响的分立过程,前一过程对应于商品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后者对应于使用价值创造的过程。由于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性条件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可以把商品价值界定为存在于商品生产条件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实践活动。这种界定不仅克服了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而且对于批判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客观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营企业内部之间流转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这是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最近的讨论中,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是商品;第二种意见认为实质已经不是商品,只保存着商品的形式或外壳;第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商品?这仍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迫切需要统一认识、并明确加以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即从产品由个别人或原始公社相互交换的时刻开始。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①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却流行着“商品生产的产品就是商品,因而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是与商品生产相关联的历史范畴”这种商品观。这就否定了“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因而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是与交换相关联的历史范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观。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根本不同的商品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观,以指导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