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对卡尔·波普尔哲学的不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年十一月在北京召开的卡尔·波普尔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上,对应该怎样评价卡尔·波普尔的哲学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争论较多、评价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波普尔的认识论 1.波普尔是不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者? 有同志认为,波普尔在批判了休谟的归纳观点后提出科学知识的起源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假设的提出不是靠归纳,而是自由创造,强调期望、信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这种期望或信念,是人的“天生反应”,这说明波普尔从批判休谟的唯心  相似文献   

2.
卡尔·波普尔(karlRaimundPopper)是当代西方一位很有影响的哲学家。在对其思想的一些述评中,存在这样三个公认的观点:(1)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片面强调科学革命;(2)其政治哲学强调改良,反对社会革命;(3)他的社会政治哲学就是试错法在社会政...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他的证伪理论对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的社会哲学理论对民主社会同样意义深远。无论是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还是政治哲学思想都对美国货币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产生非凡的影响。特别是波普尔的自由主义观点对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思想的影响颇深。本文就米尔顿·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波普尔遗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拉里·劳丹(L.laudan)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以敏锐的眼光、用犀利的笔调审视着科学哲学发展的脉络。他不仅对19世纪以前的孔德、作漠、马赫等代表人物关于科学方法论的见解有精辟的论述,而且站在科学史的高度,对以波普尔为代表的20世纪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进行广深刻的反思,对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科学进步理性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他曾以《进步及其问题》(1977)一书中带有工具主义色彩的解决问题模式的理论,以《科学与价值》(1984)一书中具有温和相对主义件质的科学合理性的网状模型学说,连同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卡尔·波普尔关于“世各3”的理论(参看《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0年第一期波普尔的两篇文章)是对现代哲学和科学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脑科学发展成果的深刻预见和理论概括。在我看来,虽然这种意见肯定是言过其实的,但我仍然倾向于为它作一点辩解。一、波普尔把人类精神的产物,例如,象艺术作品、科学作品,特别是科学理论的出现,看作是比一般的意识状态的出现更高一层次的新事物。他认为,人类精神产物的出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出发,从分析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着手,揭示了科学是科学家不断发现、不断革命的过程,从而建立起“猜想与反驳”方法论。波普尔通过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猜想与反驳,构建了科学进化的逻辑形态,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方法论内含的科学创造精神和科学批判精神对于现代科学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哲学中 ,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波普尔认为 ,社会历史不存在客观发展规律。波普尔试图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差异性 ,社会现象非重复性、人为性特点入手来否定社会历史规律的存在 ,这是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规律性。波普尔把科学知识视为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颠倒了社会实践与科学知识的关系。波普尔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的错误根源在于它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对卡尔·波普尔的哲学的兴趣正在增加,书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介绍和评价的文章。这是一个好现象,反映了哲学界闭耳塞听的局面有了进一步的打破。但是对于波普尔的哲学思想的某些评价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仅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这些评价提出不同意见。 1980年4月出版的《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卷第2期中,周发勤同志在他的《放眼国外科学的哲学研究》一文中说:“美国研究科学的哲学两个主要流派是美国自己的实用主义和维也纳学派发展而来的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当前在美国最有影响两个哲学家是英国的波普尔和美国自己的库恩。”从行文来看,作者认为波普尔是“由维也纳学派发展而来的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至于为什么?文章没有说。下面又有一段说:“历史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互相吸取对方长处的现象并不是只有过去才有,波普尔的例子也许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最新例证。”显然,这是说波普尔是唯心主义。为什么,也没有论证。 5月29日夏基松同志在光明日报上的《批判理性主义》一文中说,波普尔的哲学观点“有些与它(指逻辑实证主义——引者注)针锋相对,有些观点又十分近似。故又称为后  相似文献   

9.
科学不等于真理,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波普尔把其哲学思想表述为:P_1→TT→EE→P_2,即从“问题→试探性解决办法→排除错误→新的问题”。波普尔对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研究是基于认识论和进化论的结合,这种进化知识论的结合依靠否证方法或问题逻辑作纽带,科学方法、批判方法来自于试错法。 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诸流派中,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独具特色、富于启发意味的一支。在其之前,无论是经典经验论者还是现代的逻辑实证主义论者,都是从“证实”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诸原则(如科学的划界,科学理论的证明等问题)。以后,当有关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被有些学者从生物学领域机械地搬到社会学领域后,波普尔把这种社会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10.
樊斌 (荆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动物”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就是通过阅读教学 ,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符号系统 ,得以进入“符号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中去。这个世界被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称为“第三世界”或曰“世界 3”。按波普尔的理论 ,每个人都生活在物理世界之中 ,每个人又都有其各自的心理世界 ,但并不是每人都能进入“世界 3”———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只有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人 ,才既可欣赏文学艺术的美景 ,又可品味科学领域的佳境 ;既可在白话文中遨游 ,…  相似文献   

11.
总目录第1期论21世纪的文化价值观……………………李振纲(1)试论礼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一纪兴张平(7)试论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韩振峰(门)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朱广荣(18)科学解释的语义结构分析…………………侯纯m)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变:学科史的考察…·、·。·、·、…、、·,·、··、……·张小劲(25)政治学跨国比较研究述论一一对现代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反思…,…………··王乐理(33)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人权对话…··喇书林刘射(38)论国际科学活动中心周期与国际政治世纪性规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科学精神背后的人文精神是更为深层的精神,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灵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内在的精神整体,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产生、发展的内在的强大精神动力。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其产生过程与核心内容两个方面。挖掘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人文精神,对于进一步理解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精神实质,拓展波普尔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推动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涌现的系列科技成果使归纳法遭受质疑,波普尔利用证伪主义对归纳法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并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模式。卡尔·波普尔彻底反对归纳法的思想存在着局限性,归纳并不象卡尔·波普尔说的那样,应当从科学方法中剔除出去,其实它和演绎一样,是人们认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近期拜读了张践明同志《波普尔历史观的贫困》①一文,受益颇多。张文对波普尔历史观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意图,以及其一些错误的偏见所作之批判是极为深刻、尖锐有力的,特别是其以科学发展事实证伪波普尔历史观之角度是有其独到见的的。但笔者对波普尔历史观的理解与张...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库恩通过考察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提出“范式”、“不可通约性”、“常规科学”、“科学共同体”等新概念,勾画出了一幅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但他所提出的范式论,尤其是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等思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通过对“范式”的讨论,及其与波普尔、海德格尔的科学观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6.
科学辩护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哲学家,无论是赖欣巴哈还是波普尔,都注重科学辩护的研究.科学辩护的逻辑中包含着一种科学探究或知识创新的模式.波普尔的假说检验模式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其社会哲学思想的基础。在科学观念上。他反对理性认识的物质基础和感性积累。主张不断的修正与假说的检验.在社会哲学观念上,他反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理想架构,主张自主的选择和渐进的改良。反映在政治法律观念上,卡尔·波普尔主张建设一个自由的、多元的、法治的开放社会,这个社会是以西方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决定论,是经不起科学哲学的检验的。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否定社会个体的自主性的,因此必然导致集权专制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是和宪政法治不相容的。这里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和错误攻击,是必须回击和予以澄清的。在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可能性、必然性、方向性的确立是需要在深层次上予以考察的,其中就包含着对于波普尔这样的观念的反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明确和扎实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前提与现实依托,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其社会哲学思想的基础.在科学观念上,他反对理性认识的物质基础和感性积累,主张不断的修正与假说的检验.在社会哲学观念上,他反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理想架构,主张自主的选择和渐进的改良.反映在政治法律观念上,卡尔·波普尔主张建设一个自由的、多元的、法治的开放社会,这个社会是以西方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决定论,是经不起科学哲学的检验的,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否定社会个体的自主性的,因此必然导致集权专制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是和兖政法治不相容的.这里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和错误攻击,是必须回击和予以澄清的.在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可能性、必然性、方向性的确立是需要在深层次上予以考察的,其中就包含着对于波普尔这样的观念的反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明确和扎实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前提与现实依托,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自认为以演绎代替归纳从而“解决”了休谟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波普尔演绎模式的核心,即“猜想”本身的逻辑结构及其潜在的极限,认为猜想的科学发现模式并不具备波普尔所期望的纯逻辑必然性。与此相反,猜想的基础滑向了信仰,从而失去纯逻辑的严格性;其次,如果猜想否弃经验观测的必然地位,则使科学走向神启,如果猜想回归经验观测,则实难脱离休谟的诘难。  相似文献   

20.
论“问题”在波普尔进步模式中的重要性王亚冰一个“为什么”,萌芽了科学的端倪。一句“世界由何生?”,诞生了哲学的初胚。于是,人类认识的历史就在这以问题为基石的科学与哲学的发展道路上欣然展开。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承上启下又创造性地超越历史和现实,每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