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巧艳  王伟 《社科纵横》2008,23(11):86-88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把好入口关无疑是很关键的一步.古今中外的统治者莫不重视官员的选任.察举制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实施表明以儒为本的选官制度的正式确立.察举制的实施,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儒生进入官吏队伍,对儒学的发展、儒家观念的传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察举制给我们的启示,任何一种制度的确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并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实行公务员员制度以来,在公务员的选任上不断摸索,特别是2007年<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的出台,标志着在公务员的选任上已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备系统的制度,为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备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2.
林学启 《社科纵横》2008,23(6):48-49
改革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从而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的重要途径.因此,确保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权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体现民主的首要环节.两推一述和三票制就是确保提名权在群众手中的有益探索.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和公推公选制度,则是创新选举方式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邸乘光 《创新》2013,7(1):19-24,126
干部选拔路径是干部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我国干部制度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干部选拔路径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30多年干部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来看,我国干部选拔路径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大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大:单一干部选拔路径——组织选拔;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以组织选拔为主,探索多元干部选拔路径;中共十六大以来:公开选拔逐渐成为干部选拔制度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孔明 《社会》2011,31(5):48-69
本文从代际流动的视角出发,以一般资本理论和制度分析作为理论框架,力图揭示改革前后家庭背景影响子代干部地位获得的机制。笔者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的数据,对建立的一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干部“逆向选拔”的制度安排下,军人子弟凭借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入党中的优势最有可能成为干部;改革后干部录用制度向“绩效选拔”转变,干部、知识分子的后代通过入党、升学这两个中间机制也在干部选拔中占优势,尤其是中高层干部存在明显的地位再生产。  相似文献   

5.
王丽梅 《唐都学刊》2012,28(2):81-85
日本大化革新以后,受中国文明的影响,至奈良时代仿照唐朝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制度。其在教学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基本上照搬唐制,不仅以儒学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实行了中国的庙学制度,出于为国家选拔有用之才之目的,又仿照唐制建立了类似科举制的养士制度。但是由于日本社会与唐朝不同,其教育制度又与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探讨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管干部体制下的基层民主试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近几年来地方党组织开展的基层政治民主试改革,为党的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带来了改革的气息.许多地方基层民主改革(如对县级市的部分官员职位和乡镇级官员的职位实行公开考试和民主选举)都是由地方党组织进行策划和推动的.这种现象为我们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有关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机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党管干部任用体制的组织目的和性质进行概括分析,然后讨论干部选拔和任用体制近些年产生的弊端,第三部分讨论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改革的政策依据和地方的改革实践,第四部分探讨地方政治民主试改革的特点和地方党组织的动机.最后简要总结干部激励机制多元化和制度创新空间与地方选择性自主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1月1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这是在1995年和2002年中央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重新修订颁布的。新修订的《条例》,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了改进完善,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了推进干部制度建  相似文献   

8.
自唐代以来,科举制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局限性,尤其到了明、清,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终于变得百弊丛生。不过,我们对科举制必须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既要看到它腐败的一面,也要看到它远较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优的一面。特别当这项制度渐趋完善,考试尚以诗赋、策论兼及经义取士的北宋,其积极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在以往,很少有人谈及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中的作用,更讳言它与今天的考试制度有什么联系,人们一旦论及科举,多半将其末流弊端拿来概以全貌,似乎科举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骗人的制度。所谓的宋太祖殿试,竟叫考生打架抢夺状元云云,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为证明北宋科举腐败的典型而被广为引用。  相似文献   

9.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宋太祖之后,进士由御前殿试取录,进士从此成为”天子门生”;同时亦明文规定以后举人不得自称考官门生。  相似文献   

10.
机关从此不再“永久牌”1995年7月12日至14日,国家人事部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推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工作会议。青岛市是最早实行干部辞退制的试点城市之一,他们自1992年始在全市行政机关开展了干部辞退制的工作。在青岛开会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推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现场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用1至2年的时间在全国推行公务员的辞职辞退制度,为基本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奠定基础。建国以来,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机关一直出口不畅,工作人员只要一踏进机关门就犹如进了“保险箱”,除了退休死亡等正常…  相似文献   

11.
<正>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干部民主考察中必须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在201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条例》(简称新版《干部任用条例》)的第四章、第五章对干部选任中的民主推荐和民主考察做了详细规定。其中第四章明确指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  相似文献   

12.
一、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入手 ,重点解决干部能上能下 ,尤其是能下的问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能上的办法和措施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 ,提高整体素质。疏通干部“出口” ,是解决领导干部能下的关键。一是要从制度上明确下的标准。凡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 ,一律按时办理退休手续 ;要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年龄上限制度 ,凡年龄达到上限的 ,原则上应退出领导岗位 ;要明确各级行领导班子的任期时间 ,一般情况下 ,省地行领导班子每届任期应为 4年 ,县支行领导班子每届任期应为 3年 ,干部在一个单位连续…  相似文献   

13.
<正>解决好干部选任程序中的两大问题,需要各级党政组织部门严格遵照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条例》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在解决好干部初始提名权问题和简单以票选人问题上,关键还是要切实提高民主推荐的公开性、透明度,着力改善干部民主考察制度。切实解决好干部"由谁提名、谁负责提名"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5):77-79
自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正式提出理性官僚制理论后,官僚制已经成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无法规避的主题。唐斯因政治学家和官僚制理论家而被大众所熟知,其代表作《官僚制内幕》从深层次剖析了官僚制,有助于了解官员的心理和行为,加深对官僚和官僚组织的理解。因而从官僚制的理论视角出发,以经济人假设为突破,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官员选拔制度与激励机制,以期寻找适合我国现阶段的针对政府等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浅析日本《劳务派遣法》的沿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日本<劳务派遣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日本雇佣制度的影响.<劳务派遣法>从最初的立法到后来的大幅度修改,是立法者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顺应了日本社会对雇佣制度的改革要求.据此形成的劳务派遣制度使日本传统雇佣制度即"终身雇佣制"得以维持的同时,促进了其向"组合雇佣制"的演进,也给日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造成了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和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实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有些单位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去选拔任用干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用人“不公”的不正之风。造成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因此,要加强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的整体素质,正确贯彻执行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决防止和纠正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陶庆 《探求》2002,(1):78-80,68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指出 ,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 ,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 ,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干部“能下”问题 ,进一步完善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制度和办法 ,是当前这项改革任务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积极倡议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指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就是“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 ,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 ,能进不能出 ,能上不能下。…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为"国考"。在古代,"国考"叫科举,秦汉魏晋时尚无科举制度,到两汉称为"察举"。古装喜剧《刁蛮娇妻苏小妹》演绎的正是宋代读书人对科举的种种态度,诸多清宫戏也对清代科举之细节做了详细介绍。传统戏剧《孔雀东南飞》中的那位庐江小吏焦仲卿,则是汉代察举制的受益者。又到一年"国考"时,笔者结合戏里戏外的故事,说一说古代"国考"的逸闻趣事,或能对醉心于"国考"的学子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皇帝要求宰相重视为朝廷选拔优秀官员,许多宰相也以此为己任.唐代宰相主要通过与皇帝当面讨论和向皇帝上书两种方式阐述他们选拔官员的思想,其内容丰富、深刻,对唐代选拔官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宰相选拔官员的职责及思想的论述,揭示唐代宰相在朝廷选拔官员中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安宁 《社科纵横》2011,26(4):39-40
选拔好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人才要量化,人才要勤政廉政,要努力学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要把精力放在制定政策上,作好监督工作,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教育干部坚持艰苦奋斗作风,从严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