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儒家思想,发端于春秋末年的孔子,而后逐渐形成一个学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重读《论语》,原本没有想到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孔子,因为孔子自己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然而,掩卷静思,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事实并非《论语·子罕》所说:“子罕言利。”一部上万余字的《论语》,粗粗算来,其中,“言利”之处多达70余处,字里行间亦可揣摩到孔子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虽不成体系,但从中对孔子的分配观、…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的合理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日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孔子的思想核心成了人们研究的重点。过去不少学人都认为“仁”或者“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中庸”,而“仁”和“礼”只不过是实现“中庸”的手段罢了。孔子主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要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孔子最早提出了“中庸”这个范畴。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  相似文献   

3.
《论语》的“信”字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论语》教学有密切关系。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明确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孔子的思想及伟大的人格;二是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在《论语》教学中,应以孔子“诚信”教育思想为教学核心,通过对《论语》“信”的剖析解读,从“信”中领会孔子的思想,从“信”中看孔子的伟大人格,从而完成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言论大部分载入《论语》和《礼记》里。他在整理周以来的《诗》、《书》、《易》、《礼》、《乐》、《春秋》著作中,总结了古代历史并继承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且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第一,关于“自然观”。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迷信取存疑的态度。他的主张是“以孝治人,以人道治人”。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不讲神怪,“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篇》)孔子的这一思想精髓,直接注入汉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儒家从孔子开始重人  相似文献   

5.
<正>观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潮流,本质上是中国缓慢地走向实现统一新格局的历史运动.可是,起初的中国人并不十分清楚这一切,只能通过可能的方式为改变或争取时局的好转进行无畏的探索.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便是动机于试图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他致力于实现“为东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的政治主张,并为之奋斗了一生,终于没有结果.他之后,他所培养的一批“斐然成章”(《公冶长》)的青年才俊之士,并没有因此放弃思考与探索,而是以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互勉互进,并在相互切磋、争鸣中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孔子殁后,孔门后学两极——洙泗之学与西河之学赖以生成的历史条件.子夏在孔子殁后,适应着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新格局,居于魏之西河,做了魏文候的先生(《史记·魏世家》).在魏国他把孔子学说发扬光大,成为一个“与现实政治直结的子夏学派”.①曾参则居于鲁国诛、泗之间,以孔子“吾道一以贯之”(《里仁》)为使命,“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发展了孔子注重内省体察的思想,形成为“极度重视个人修养的曾子学派”.②洙泗、西河之学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这种分野,自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但也不能不注意到,在上述两家共同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6.
孔子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在理想人格的培养。《论语》一书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也包括其他一些人,但为数不多)的对话录,其间的谈话可以说大都是围绕着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展开的。这个按照孔子人格理想所应成为的人,就是孔子的理想人格。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各有那些品质特征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孔子人格理想的模式问题。 首先,是所谓“圣人”。“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说他看不到圣人,能看到君子就心满意足了。可见,圣人是他所理想的人格,这种人在人格分层上比君子高,他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因而是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7.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历史属性,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人道主义”一词从拉丁文humanist…  相似文献   

8.
正当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把《论语》熬成一锅心灵鸡汤时,北大学者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了。李零以训诂的刀片对《论语》进行了条分缕剖,把孔子“还原”为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孔子,这位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真的就像是一个堂吉诃德?真的就像一条四处颠沛流离、惶惶然找不到自己家园的丧家狗?  相似文献   

9.
从《论语》一书看,孔子对"仁"是极为重视的。孔子论"仁",其出发点和归宿都离不开人。他所论述和探讨的是人的价值、人的思想、人的道德和人的完善等问题。"仁"的思想体现着孔子对人的尊重、理解以及他对"人的本质"的规范和设计。仁爱也构成了他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基。当前我们考察孔子《论语》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以期获得对于语文教育的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从政时间总计不足十年,其余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即使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是同弟子们一起活动,一面向列国诸侯宣传政见,一面与弟子们研究学问。孔子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孔子热爱教育,相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以下只注篇名)“习”字从广义上讲就是教育。“习相远也”,是说人们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因熏陶习染不同,或者说因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很大。孔子虽然讲过“生而知之者,上也”,但他从未承认自己或别人是“生而知之者”。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认为自己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而是爱好历史文化,勤奋好学求得的。他把知识与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孔子相信通过教育,一代会胜过一代,因而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所以“可畏”是因为“后生”学习进步快,知  相似文献   

11.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始终是摆在首位的,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见《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纵观孔子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道德信念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言语行事,反映出了孔子在这三个方面的思想方法。一、关于道德信念的培养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于道德理想的坚信和对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培养人的道德信念,是孔子道德教育的基石。在道德信念的培养方面,孔子的思想方法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志于仁”。“仁”是孔…  相似文献   

12.
《论语》被后世学者誉为先秦诸子散文之首,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瑰宝。《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一部语录体的哲理散文。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忠于教育事业,执教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自学成才,是孔子教育思想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但他“作《春秋》”。“修《诗》、《书》、《礼》、《乐》”;又“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史记·孔子世家》)可见,孔子不仅是一个大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个大学问家。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明确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贡原来认为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后来,改变了看法:“卫公  相似文献   

14.
彭昊 《船山学刊》2000,(3):63-65,8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极为重视人物品评的人。《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大量人物品评言论的著作 ,孔子品评人物的标准、方法、表达方式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对此 ,前人鲜有论及 ,本文略作探讨 ,以期引起注意。一、孔子品评人物的标准《论语》共有二百多则人物品评 ,约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四十。孔子品评的对象 ,有历史人物、有现实中的贵族士大夫、有朝夕相处的弟子 ,还有他本人。综观《论语》 ,孔子品评人物的基本尺度就是德与才 ,根据德才的高下又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即 :圣人、仁人、贤人、小人。圣人的德、智、才均达到最高境界 ,…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文化传统里,所谓的“独裁者(Diktator)”首先是指那种拥有无上“话语霸权”、并以“训话”(Diktat)为主要言说方式的人。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孔子”的言说方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论语》中的“孔子”本质上不是一个“对话者”,而是一个“训话者”,“Diktat”是他最主要的言说方式,并且这种言说方式可以说是孔子思想“体系”内在的要求和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提到的“乐”,是广泛流传于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孔子论“乐”的侧重点是音乐,如《论语》中出现的“歌”、“击磬”、“钟鼓”、“瑟”、“歌乐”等等,说的是歌唱和奏乐的音乐形式。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其音乐美学观占据着重要位置。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明确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将音乐教育同“诗”和“礼”的教育相提并论。主张人格的完善是在“诗”、“礼”、“乐”的共同教化中完成的。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音乐教育呢?因为音乐具有强大的美感力量。他在谈到…  相似文献   

17.
一,儒学本来是大众文化。《淮南子·真训》高诱注:“儒,孔子之道也。”孔子本是平民出身,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孔子办教育“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孔门弟子中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渊,有父亲为“贱人”出身的冉雍,有“卞之野人”出身、“性鄙好勇力”的子路,有家贫处“穷阎”以后又亡在草泽中的原宪(参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普通平民生活、学习、处事的伦理规范与基本原则。《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去卫…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最有成就的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千”之数,虽不无夸大,但孔子学生很多却是无可置疑的。私人办学,规模初具,其教育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确是研究孔子教育事业极关重要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因《论语·述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句话,就把“束脩”当作孔子收纳的学费。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上说:“他是‘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19.
一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产生了两部优秀的散文著作——《论语》和《左传》,揭开了我国古代文学史的新的一页。《论语》的编写,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邢昺疏引郑玄说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总之它是孔子一些弟子所共同编写出来的书,记述了孔子的言行,还记述了孔子一部分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哲学著作,是表述儒家思想的一部最早的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言行。纵观《论语》,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占据了大量篇幅,孔子可以说是谈话教育的始祖。他在以谈话为载体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谈话教育的“软语”应用,以及注重培养学生自觉意识的方法都是值得当代教育管理者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