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党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环境司法作为环境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任。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司法体制、司法制度以及司法理念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充分发挥环境司法在辽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其进路与对策在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组织建设,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审计。生态文明审计就是运用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环境性和公平性发表审计或鉴证意见。生态文明审计首先应该明确生态文明审计的本质内涵;生态文明审计更多的是指国家审计,或者说是国家层面上的环境审计,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具有理性的边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优化和实施节能减排全面审计是生态文明审计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审计是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的工具,通过比较国内外生态审计的制度与实践,发现生态审计在目标的实现路径、主体、对象、方法上存在差异。国外以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为着力点,注重预防管理。国内以评价绩效为切入点,强调事后监督,生态审计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生态审计发展应当完善生态审计立法、充实生态审计主体、补全生态审计对象、丰富生态审计研究方法、推进生态审计信息共享,加强生态审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已经成为重要基础和先要条件.通过调查绍兴市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而对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作分析,以期充分发挥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中阐述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建设领域。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态脆弱地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从青海省能源消费的角度对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概括了当前我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提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七大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生态文化、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实践的总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话语权和竞争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方针、原则、路径进行探析,回答了怎么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长远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生态政治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诉求也就是实现生态政治化。为此,必须树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政治价值观,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加强生态政治民主建设,激励社会公众环保深度参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生态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环境和人口三方面问题,分析了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论述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时代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中叶,工业化先进国家首先暴发全球性生态危机,掀起环境保护革命风暴,提出生态文化的重要观念;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道路惯性,没有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这时,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虽然取得伟大成就,但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中国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环境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理论支点,现在它只是一种初步的形态.中国环境伦理学将在促进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服务中,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念与环境法律的立法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统环境立法,在目的性规定方面往往表现为过分注重环境的资源属性及其经济价值,而忽视其它环境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对我国环境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修改环境法时,应首先树立现代环境法目的,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尊重自然的权利,确立生态本位主义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是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高度和时代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将向包括林业事业在内的生态建设领域倾斜.传统林业财政审计监督的局限性以及多元化生态资金筹措机制的确立,凸显出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框架下开展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具有监督工具、评价手段、鉴证辅助、"免疫细胞"的职能框架,并且透过非特异性作用机制和特异性作用机制呈现出来.建议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开展定量与定性结合、短期与长期兼顾的差别化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水环境审计实务要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水环境审计制度与保障机制。因此,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受托环保责任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水环境审计基本制度和应用制度的构成内容以及保障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构建的水环境审计基本制度主要包括水环境审计目标、审计主体与职责、审计客体与范围和审计评价标准。水环境审计应用制度主要包括水环境审计模式、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和审计成果利用方式等。并且还通过如何建立健全水环境审计监督机制、水环境审计信息传递与披露机制和水环境审计评价与问责机制等方面构造了水环境审计制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构想以来,中央积极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拥护和响应。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生态建设方针,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要提升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并上升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通过对当下中国公民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情况的分析,得出我国公民存在着责任认知不足、履责能力不强以及生态行为失序等诸多责任缺失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此,提出在理念层面、行为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等四个维度加强公民生态责任建设,这对于构建生态型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全球经济的紧密关联已经使得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变得日趋重要,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必须对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影响加以考虑。研究生态资源的有效治理机制问题,可基于SES(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的公共资源治理之道,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将国际贸易与环境规制的制度因素引入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框架,探讨SES框架下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治理机制。国际贸易生态化是处理国际贸易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一种绿色理念,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不仅要避免完全从技术层面寻求改变的途径,更应该避免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而不对其根源进行探讨的解决之道,力图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和生态发展的长期维度,分析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法治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宏阔背景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生态良法善治,蕴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价值追求,创造了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法治文明珠联璧合效应的人类生态法治文明新形态。用法治来引领、规范和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下构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备法治规范体系、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严密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法治保障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法治体系构建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立法的体系性、完备性不足,且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以及党内生态文明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尚未达到良性高效的建设目标,生态环境司法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理性系统的“绿色司法”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中央督察与省级督察两级工作衔接机制不畅、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16.
核安全监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能源生态问题、经济生态问题、社会生态问题对核安全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将现代生态理念植根于核安全监管现代化全过程,进一步优化核安全监管组织架构、法律体系、技术措施和公众沟通机制,才能有效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系列问题,推动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经验基础之上,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指导,提出可以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健全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观念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等五个层面入手,推进我国区域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产品是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与自然生态要素或生态系统有较为直接关系的产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理解生态产品概念、功能和特点,树立正确的生态产品理念,其意义在于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增强新形势下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物质生产生态化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理性的生态理念指导下,正确有效地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杠杆,带领人民群众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然选择。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路径为:加强教育培训,树立理性的生态文明理念;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制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绿色发展”能力;改革环境决策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决策”能力;强化监督,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