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5):19-19
德国昆虫商马丁·谢贝斯塔周二说,德国青少年正竟相前往宠物店去购买价格昂贵的一窝窝蚂蚁。自_呔上个月蚂蚁作为宠物在德国的农业博览会展出旨,上蔓位自称是“蚁迷”的商人已经从光顾他柏林商店的孩子和学生们身上赚了一大笔钱,因此他正计划着再开两家新店。“孩子们喜欢蚂蚁,因为他们从中能观察到一个小小的世界。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有的寻找食物,有的保卫蚁后,”谢贝斯塔说道。他每天至少能卖出两窝蚂蚁,每窝的价格约1000元左右。这位昆虫商人说:  相似文献   

2.
自美国克林顿总统提出在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响应。最近一段时期,我国大小报刊纷纷将这一新闻“炒”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有的报刊鼓吹“信息社会”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有的报刊鼓吹我国“要把握时机,……跨越式前进。”有的文章鼓吹我国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不值钱的遍地都有的黄泥,世界上最不起眼的最小的动物种类昆虫——也许它们单独哪一种都不会引人注意,更不会将它们与财富联想起来。然而,一个普通的农民以独特的眼光将二者“捏”到一起来,于是便创造一个了不起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皇权主义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这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农民战争皇权主义的一个中心议题。一切分歧意见,几乎都同对皇权主义的理解有关。皇权主义一词是斯大林在《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一文中,评论俄国农民战争领袖拉辛和普加乔夫时提出来的。据此,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也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帝王思想”。的确,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要打出“好皇帝”的旗号。有的拥护现存的“好皇帝”;有的愿意别人当“好皇帝”,自己来拥护;有的希望自己当“好皇帝”,要别人来  相似文献   

5.
开门办学是教育革命中的新生事物。有的人却横加指责,大吹冷风,说什么开门办学是“把学生当劳动力”、“不讲学文化”、“上上下下象抽风似的”,妄图否定《五·七指示》的正确方向,复辟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那条“三脱离”的办学道路。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开门办学的丰硕成果和重要意义,是绝对抹杀不了的。今年四月至八月,我们昆虫专业七三级师生奔赴河南安阳县安丰公社,结合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组织教学。在那里大家亲眼看到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危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诗坛上,涌现出了一些为青年诗人创作而被人们称为“朦胧诗”的作品,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毁誉不一,有的全力支持,有的大为吃惊,有的又嗤之以鼻。对待诗歌创作中的如此新动向,要冷静些为好,应持科学的分析态度。它有创造,就作充分肯定;出现不足,更需热情疏导。要正确地认识诗歌创作中的“艨胧”问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书坛上,人们对一种似字非字的“书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类似字非字的“书法”有人称为“流行书风”,有人称为“现代书法”,有人称为“现代风格”,……等等。“名”既未正,其“实”亦尚无定准。有的随意拚凑字迹,不成句读;有的故意拆散正规汉字另行组合,不可辩认;有的干脆不写汉字,让人去捉摸一堆线条;有的分明是幅图画,定要说它是“书法”。但是,人们注意到,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书法”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点:都以抛弃“传统”为宗旨。 若问:何以要抛弃传统?回答是:“时代变了,书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对《说文》将“蝒”与“ ”(蟋蟀)为伍表示不解, 认为“恐是浅人乱之耳”; 《说文》以“阜蠜”释“蠜”, 段玉裁认为“阜蠜”即《尔雅》中的“阜螽”, 然而, “阜蠜”为“草螽”, 与“阜螽”并列为《尔雅》“五螽”。于是, 《说文》中的“蝒”和“蠜”究竟是什么样的昆虫, 成为两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文章通过较为深入的考证, 得出的结论是:“蝒”即学名“灶马”的昆虫, 蜀人呼作“灶鸡母”; “蠜”是酷似蟋蟀(蜀人呼作“灶鸡子”)的昆虫, 蜀人呼作“油和尚”或者“和尚头儿”。  相似文献   

9.
在强劲的改革大潮的冲撞下,高校学报同仁似乎失去了往日平稳的心态,有点手慌脚乱,不知所措了。喜乎?悲乎?众口评说,各执一端。“改革是中国的大的大趋势,高校学报不改革,定会走向死胡同,难以柳暗花明了”。“知识分子要更新观念,不能再是两袖清风,固守贫穷;否则,无法稳定学报编辑这支队伍”。“学报也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存优汰劣,这是规律、是法则,难以回避”。“面对全社会商品经济化的转向,高校学报不能按兵不动。迟改革不如早改革,慢改革不如快改革,要力争主动求生存”。近来,学报同仁或酝酿起步;或率先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刊登广告,有的调整价格,有的编辑丛书,有的开办进修班,有的扩大横向联合,有的寻求企业家支持搞评奖活动,如此等等,大有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干一场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地在做经济发展战略决策规划过程中,一般都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重点放在哪里?发展的规划应当怎样确定?就我们娄底地区来讲,就有许多不同意见。有的要把娄底建成湖南的“鲁尔区”,并且主张把这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见《湖南经济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五期);有的却认为娄底要建成“鲁尔”那样的重工业区,成为  相似文献   

11.
对于康德的先验图型论理论,研究家们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它是“康德哲学中最美丽的地方之一”,①有的则认为它显得“矫揉造作”,②“像似画蛇添足”。③本文的写作不是为了简单地表明一种立场,而是要在详实论证的基础上,说明图型论乃是康德知识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年愈古稀的离休干部,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便产生了“下海”弄潮的想法。1995年这个目的实现了,而且取得了成功。现在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借鸡”下蛋 有了下海的动机,但下海干什么?家里人意见不一,有的要开饭馆,有的要摆布摊,还有的要开个小卖部……其实七十二行,行行都能奔  相似文献   

13.
试论“有的+谓词”及“有的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里,不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有的”与谓语紧连的现象实属常见。请看例句: ①满院孩子有的哭、有的闹,搞得她手足无措。②前面走过来一群男女,有的胖、有的瘦。③红色有好几种,有的红很明亮,有的红则暗一些。④事到如今,你们还有的说? !⑤煮了这么多,现在有的吃了。⑥一下得到几套时装,她可有的美了。⑦你年轻,还有的是指望,有的是奔头。⑧人群中,有的穿西装,有的穿马褂。以上①——⑦例句中“有的”与后面紧跟的着动词“哭”、“闹”、“说”、“屹”、“是”及形容词“红”、“胖”、“瘦”、“美”分别构成一个表意单位,亢当句中的主语,谓语,中心语等。我们把这种“有的”与谓词相连构成一个表意单位的样式称为“有的+谓词”。例⑧中的动词“穿”与名词“西装”构成一个表意单位,它与“有的”不在同一结构层次上,这种“有的”与谓词相连的情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全国各地掀起贵族教育风潮,有的父母为孩子买国际身份”,也有的透过中介挤进名校……但贵族内涵不能速成,也不来自外显财富,而是要有美感与气度。“  相似文献   

15.
广大领导干部要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必须过好名位、权力、金钱、色情、人情这“五关”。 无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但也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能过好这“五关”。 有的干部名位思想严重,热衷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个人的影响;有的整天考虑自己的升迁,不思工作,伸手要官。极少数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投机钻营,不择手  相似文献   

16.
划“句号”     
“人固有一死”,谁迟早都要划个“句号”。一生开拓进取、富民强国是种划法,庸碌无为、极少建树亦是一种划法;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是种划法,以权谋私、追求享乐,甚至祸国殃民又是一种划法。因为“划法”不同,“句号”也因人而异。有的功绩卓著或功大于过;有的过大于功或罪孽深重。“泰山之重者”留芳身后,“轻于鸿毛者”默默无闻或遗臭世间。  相似文献   

17.
要研究家庭的未来,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即什么是家庭。在一些报刊杂志及有关论著中,对“家庭”一词使用得比较混乱,各执其不同的含义:有的指的是具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群婚家庭和个体家庭;有的认为只有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才是家庭;有的把没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同性恋结合也叫“家庭”;有的把居住的户看做“家庭”。看来,对“家庭”的科学内含很有弄清的必要。我们认为,家庭是在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以人口生产为特征的反映一定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现成语料的调查,发现“有的是”的词汇化经历了由跨层的“有的”和“是”到短语化“有的+是”,再到词汇化“有的是”的过程。“有的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受句法条件、语义条件、句式条件、特定词汇形式和客观世界现实的制约,其中对举结构的撤消、句法位置外围化、语义虚化、特定句式和特定虚词的出现、客观现实等都制约“有的是”词汇化.语法化进程进一步促使“有的是”词汇化。“有的是”在虚化链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属性。在非完全虚化阶段,呈现动形两种属性,完全虚化后,只有形容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一分为三”论者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不过他们的观点又是大同小异的 :有的只承认事物可以“一分为三”,有的则认为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三”。有的认为“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 ,有的只承认一种形式即对立中介。有的认为“一分为三”只处于补充地位 ,有的却认为“一分为三”是最基本的。大家都赞成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地运用“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20.
毋庸置疑 ,时下各级各部门普遍都比较注重调查研究 ,广大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企业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大兴调研之风。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的人在调查研究中 ,往往多“调”少“研”、主“调”次“研” ,甚至只“调”不“研” ,从而影响了调研的质量和效果。比如 ,有的人今天到这里 ,明天到那里 ,东瞧瞧 ,西看看 ,美其名曰搞调研 ,实际上很少坐下来研究 ,甚至干脆让秘书或笔杆子代“研”了。调研 ,调研 ,顾名思义 ,既要“调”又要“研” ,落脚点在“研”字上。换言之 ,调查研究 ,既要调查 ,更要研究。一方面 ,调查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