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5):15-15
动物无疑有眼睛和鼻子,植物怎么也有“眼睛”和“鼻子”呢?  相似文献   

2.
奇特的植物     
《阅读与作文》2008,(7):49-49
长眼睛的植物 和动物的视觉不同,植物的“视觉”是通过植物组织内的光敏色素蛋白质来实现的。光敏色素蛋白质可以分辨特定波长的光的强弱,而且据实验,部分植物的这种能力甚至比人类还要强。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植物     
长眼睛的植物 和动物的视觉不同,植物的“视觉”是通过植物组织内的光敏色素蛋白质来实现的。光敏色素蛋白质可以分辨特定波长的光的强弱,而且据实验,部分植物的这种能力甚至比人类还要强。  相似文献   

4.
《新少年》2009,(9):21-25
谁都知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嘴巴”是用来发声说话的。那么,植物没有这些器官也具备这些功能吗?是的,植物也会看,听、说,也能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觉。  相似文献   

5.
我外婆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活泼可爱,聪明机灵,可逗人啦,我亲切地叫它“小花”。“小花”可漂亮了。它全身长着灰色与褐色相间的毛,用手一摸,滑溜溜的。屁股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像一条美丽的彩带。“小花”的两只眼睛别看白天眯成一条缝,可一到晚上,  相似文献   

6.
生活小百科     
晚晴 《山西老年》2013,(2):36-36
老花镜片不宜太大老花镜片偏大,会导致瞳距与镜片几何中心不一致,佩戴时间一长会有眼睛酸胀、头痛、怕光和复视等不适。一般以镜框上沿不遮住眉毛为好,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凑合。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合欢树。它羽状的叶子一见到阳光就舒展开来;夜幕降临的时候,又成对地折合,睡起了大觉。啊,原来,植物也会“睡觉”。夏天的傍晚,你到落花生地里去看看,它的叶儿也在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夜幕降临,它要睡觉了。有时候,我们在野外可以看到一种开紫色小花、长有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白天有阳光的时候,它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子都舒展在空中;到了傍晚,那三片小叶就闭合在—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许多植物的小叶,都有这种昼开夜合的感夜性,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植物的“睡眠运动”。植物不仅叶子要睡眠,连娇美!!!…  相似文献   

8.
提个醒     
《社区》2010,(27):18-18
放大镜不能代替老花镜 眼睛花了,又不愿戴老花镜,此时,放大镜就成了不少老年人看书看报的好帮手。但是,眼科专家却提醒,用放大镜是在“放纵”自己的视力,时间长了,必然会伤害到眼睛。  相似文献   

9.
我家养了一只小白猫,它叫“咪咪”。 “咪咪”全身雪白,眼睛像孙悟空一样能七十二变。早晨,像一颗蓝宝石;中午,有阳光时,它的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晚上,两只眼睛发着红光,像中了魔似的。它的胡须翘得高高的,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可能会使人表现得躁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以入眠。而电视或电脑与周围环境的强烈光亮反差,更会让人感受到这种光压力,让精神在短时间内过度亢奋,而时间一长,又会让神经产生疲惫感。此外,关灯看电视,光线对比度会特别高,眼睛也容易感到疲劳。因此,建议大家改掉夜晚关灯看电视或电脑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1.
有句俗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因为眼睛能真实地记录外在信息,也能真实地反映心灵活动。但是,有时候眼睛也会闹“情绪”,看到一些“幻象”。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些“幻象”能提醒我们:可以酌情对身体进行“检修”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学校一度“抄客”横行,但自从王元竞老师来后,考场纪律得以全面“肃清”。尽管此人长着一双一线天般的拉链小眼,可它的聚光能力却极强,短短几年间,就先后有数十名有着高超作弊技术的“考霸”“死”在了他的眼下。我们不觉惊呼,他老人家眼里长着的哪是眼睛,分明就是一对天文望远镜嘛。于是,我们便索性将他的大名改摔了,悄悄管他叫“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我曾想,人的眼睛与嘴相比,哪一个更“奢侈”?为了满足眼睛的“奢侈”,人类创造了绘画、雕塑、电影、电视……产生了无以计数的美术师、摄影师、化妆师、美容师…有意无意之间,眼睛似乎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无穷动力。与眼睛相比,嘴则比较注重物质需要,当属现实主义一类。然而,它对自己的需求也更显得执著、坚定,“一日三餐”是它勿庸置疑的永恒主题。“民以食为天”,道出它的最大朴素,‘喷不厌精、脍不厌钿”则可构成它的最大“奢侈”。但给观千百年,对於世上艺艺众生来说,嘴的需要一直仅在於维持其基本生理需要的最低限度,只有…  相似文献   

14.
浅谈古汉语中“相”的演化过程梁梅“相”甲骨文作“加”,左边是“木”(树),右边是“目”(眼睛),是个会意字,表示眼睛在树上的高处看得清楚。’字形亦作“采”,眼睛在上面,树在下面),它的本义是细看或察看。q说文·目部》:“相。省视也。”段玉裁注:“《释...  相似文献   

15.
有“心”的植物 科学家曾对仙人掌做过实验:发现植物同样有。心。。实验让数名男子接近“仙人掌”,其中1名在接近时掏出打火机,打算点火烧灼”仙人掌”,但尚未触及叶,仙人掌上的测谎器探针便有了颤动反应,说明它也有惊怕。  相似文献   

16.
木子 《今日南国》2010,(8):39-39
“低碳”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低碳之路”不能蒙着眼睛走,首先要清楚它的起点在哪、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走好。为此,我们编制了“低碳转型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14,(1):30-31
但凡提到植物,一般人不会认为它有生命,成语“草菅人命”说的也是不把草木当作生命看。哪怕有生命,也是戝命。  相似文献   

18.
植物“箭”非洲中部的森林中,有一种长着坚硬、锐利的刺的树木,当地居民称之为“箭树”。箭树的叶刺中含有剧毒,人、兽如被它刺中,便会立即致死。有趣的是,当地黑人常用这种箭树做成箭头和飞镖,用来猎获野兽、抗击敌人!植物“枪”植物“枪”中威力最大的要数美洲的沙箱树了。它  相似文献   

19.
光效应艺术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效应艺术家认为光效应艺术是艺术的本质表现,但光的本质已被人类的众多的文化堆积物遮掩得太久了,现在应该从光效应的本身来认识艺术。光效应艺术作品表现为:抽象的;避免表面的趣味;几何和硬边的外形;在尺度上恰当合适。在光效应艺术中,一般有三种运动能进入绘画:一是现实运动的再现;二是“形体上的”运动;三是“虚隐”的和“显现”的运动。光效应艺术是从人类的眼睛为探索出发点的,故而它不需要预先的修炼和养成,这种艺术对每一只眼睛都是平等的。这种艺术的表现与传统的艺术表现相比,似乎已走上了完全相背的道路,许多我们过去视为“神圣”的艺术规则,在这里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光效应艺术已经完全展开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艺术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不知什么时候,我对花儿有了深深的爱。因为这份爱,我时刻欣赏仰慕它。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的生物学功能是产生种子,而种子对高等植物来说就是其下一代,也是各物种在自然中分布的主要手段。生活中,我们所指的花也叫“花朵”或“花卉”,花卉,一般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或人工栽插的盆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