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是以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为立论前提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社会成员都有社会主人和自己劳动力所有者两重身份,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格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除通常的按劳分配外,还有经营收入、资金收入,都不能简单否定。企业工资改革应选择“国家控制市场,市场调节工资”的模式,采取适当的过渡办法,分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名誉、道德、心理与体力、智力一样,都是劳动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市场是商品所有者与商品不能分离的市场,是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功能的市场,是使用权商品市场,是价格在商品交换中不起唯一决定作用的市场,是买者必须对所购商品的所有者进行监督的市场,是商品不能储存的市场;劳动力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合理分配、加快经济增长、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培养和锻炼劳动者的谋生意识与能力及控制人口增长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力的价值不能完全实现,劳动力的价值不能表现为交换价值,因此,劳动力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商品。作者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提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量应当等于其使用价值量,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标志是它具有交换价值;并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是: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一1.国企产权中的职工份额的理论分析。长期以来 ,我们一般认为国企的资产所有权归全民所有 ,把国企职工对本企业的产权应拥有的份额 ,视同于其他公民。人们不但过去这样看 ,现在还有一些人这样理解。如“国有企业是一种所有权高度分散型企业 ,它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任何个人都只能拥有很少一部分国有企业所有权 ,因而不能成为主要所有者 ,只能由国家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持股机构’或组织来充当主要所有者 ,代表全体公民行使所有者权利。”这一关于国有企业产权的理论 ,不能完全反映国企资产形成和发展的实际 ,没有意识到国企职工对本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还只能在总体意义上行使所有者主权。劳动者在与生产资料结合时,并不是主人与其所支配客体的结合关系,而仅是以企业劳动者身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者对生产的具体管理,主人权力的行使,只能通过间接的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物质生产的一般的抽象的基本要素。要进行社会生产,就要把二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即存在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或者说,存在一个生产条件在社会成员中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这种生产条件的分配关系就是狭义的所有制关系。可见劳动力所有制就是作为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关系。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既有一个要素的归属问题,又有一个使用和支配方式问题。从法的角度,前者表现为所有权,后者表现为占有权。二者的区别在于占有者对占有物没有处置权。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报》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十日登载万高潮的撰文提出: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矛盾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首先,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矛盾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对立统一的客观表现。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无一例外地都是在落后国家产生的,支配生产资料的权力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劳动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与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离。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经济中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还存在着另一个新的经济主体——经营者。作者在确认了经营权即对财产的支配权也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之后,提出了“经营力商品化”的理论命题。并认为“经营力商品化”对于优化市场要素的组合、创造真正的商品生产者都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由此指出,由于经营力就是对财产的经营能力,所以培养与造就经营力主体——企业家阶层,就是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经济使命。作者着力强调,建设发达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就是在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白小平 《社科纵横》2006,21(12):82-83
本文通过对法律关系的三要素相互关系的论述,指出法律关系中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其重要的意义在于不要把主体当作客体,或者至少不能超出公共道德和一般的法律原则的界限,客体应该是能被主体利用、控制、支配、保护的一种资源或利益,主体通过权利义务来控制、支配、利用、保护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力和劳动者的人身利益,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的性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黄文义  胡乐明 《学习与探索》2022,(10):96-104+191
马克思依据他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工资的本质及其运动表现形式。同时,在工资理论中,马克思也实质性发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即劳动力价值规律。劳动力价值规律的理论内涵是: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同时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资竞争情境的影响围绕劳动力价值上下波动。以此为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以归纳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不同于劳动力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的“生活需要”决定了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二是劳动力供求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不会成为压低工资的绝对杠杆;三是我国基本社会制度保证了劳资正和关系在我国是可以实现的。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资会呈现出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的基本趋势。在新时代面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大背景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对找到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正确理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就广义来说是被当作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劳动资源,就狭义来说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把可能性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性的劳动力,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即劳动就业,这是每个社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成为国家和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力不再是商品,从根本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在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中,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性质和特点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劳动工资制度是人们与从事劳动有关的一切制度的总和,是社会对劳动力进行管理的意志关系的各种表现,归纳起来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劳动者和物质条件相结合的制度,如就业制度、用工制度、劳动力的招收和调配制度等;二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后对劳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规定,如工资制度、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实质上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和途径,以及劳动产品的分配两个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全体所有。这种经济关系反映到劳动工资制度上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不需要任何中介环节,劳动成果的分配按着劳动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原则。这就是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一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传统体制中所存在的其成员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而不承担所有者责任的问题,是其各种弊病产生,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性原因。(一)在传统体制中存在着社会需求过旺的倾向公有制的本性要求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消除二者的分离状态。而公有制只是解决生产资料不分离的必要条件。解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不分离的充分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创造了充分就业条件。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的基础上的。如果照搬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论证劳动者变成他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奴隶”;劳动者生产越多,他所有的就越少。他不仅提出异化是劳动者的产品异化的结果,是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和资本家的控制所造成,而且还概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表现为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第二个特征表现为劳动的外在的性质,这说明劳动是被迫的而不是自由选择的。第三个特征是  相似文献   

15.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资料分配的基本原则.早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专门讲到按劳分配问题.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总之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为改革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指明了方向. 等价交换原则即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或等价物相交换原则,是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交换的原则.一般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是以价值物的占有为前提,收入分配的来源不仅仅是劳动,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价值物的占有来获得.商品经济等价物相交换中还派生出生产条件不能无偿被使用.如土地、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技能、信息、商标等商品生产经营条件的所有者不仅在让渡它们的所有权时得到等价补偿,而且在保留所有权而转让它们的使用权时也应得到相应的报偿.因此有时会造成收入与劳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的学者对剩余权的归属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解说:股东至上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剩余权扩散假说,是指剩余权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出资人手中逐渐转移到了经营者手中,并有可能继续向“新的更重要的要素”的转移。剩余权扩散使得剩余权利在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了重新的配置,也是剩余权不断被再分配的过程,并且决定了组成企业的各要素对剩余控制与拥有的权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将剩余权利配置给重要的要素所有者,应该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商品是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证明劳动力商品范畴的目的是证明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唤起劳动人民奋起斗争,剥夺剥夺者,具有革命的意义。劳动力商品范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但是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就是不正确的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之间本质上是劳动交换关系,从中可以得出劳动具有商品性质的结论,这样才能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对于推动经济建设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法国共产党把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看成是三个内容越来越广泛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政权应依靠全体劳动者,而不能只依靠工人阶级。法国共产党关于工人阶级的定义和日本共产党以及一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工人阶级所下的定义有着明显的区别。日本共产党所说的工人阶级,指的是自己没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生活的工人。日本共产党在第十三次临时党代表大会上,  相似文献   

19.
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和个体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认识这一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的作用和前途等问题呢?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是个体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 个体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个体经济能够存在于各种经济体制中,起着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呢?我认为,商品经济为个体经济成份提…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又应有其各自不同的实现形式.经典作家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只适合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国现有的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又普遍存在忽视劳动力所有权资本权益的缺陷.按劳分配的制度修正,即重视实现劳动力所有权资本的权益,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按名义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实际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劳动力所有权资本分配的"三位一体"式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