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富 《理论界》2010,(4):181-182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导师等教育主体都应该在各自的范围内加大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力度。作为高校中具有特殊身份的辅导员,应该也能够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对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但一些学术道德问题也凸现出来.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造成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有制度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和主体因素。解决当前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健全学术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汤曾 《江淮论坛》2004,(6):149-152
研究生道德教育是确保研究生教育各项硬件真正过硬的软件支持,其道德教育目标要结合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研究生作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加以研究。在当今经济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注意对研究生社会政治道德、学术道德以及现代性道德准则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世界性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非常严重,因此,高校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势在必行。如今我们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在制度建设、第一课堂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弥补不足,建立无处不在的立体教育的网络,以期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学生和学校等三个要素的状态和作用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承担教学和研究的双重责任,应该做到发现和传播真理、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并承担维护学校声誉的责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素质有待提高,应该正视研究生培养和教育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改进学校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制度体系中,对教师和学生作用最突出的是学术制度,应该完善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提升学术权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最终效果.评价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及培养途径开展研究,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协调与配合,进一步拓展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文科研究生中存在着剽窃抄袭、一稿多投、署名失范、枪手现象等一定程度的学术失范行为,对高等教育事业和研究生自身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有社会环境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滞后、评价机制不力、导师要求不严及研究生自律不强等内部因素。解决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应采取构建学术诚信监控体系、发挥导师作用、设学术规范教育课程、调整评估评价体系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2,33(6):116-116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余三定著)于2012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部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著作。上编对中国新时期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学术评价的讨论、研究生教育的讨论、学术大师的讨论等等重要学术热点、学术争鸣进行了系统而有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失范到学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 学术失范的原因,各种各样,我认为以下三点值得特别指出. 一是学术规范方面的养成教育不够.我们大学里缺乏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有学者指出,相当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分不清适当借鉴、征引与抄袭剽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学术论著是学术创新的承载者."言人未言"与"言而有信"是由学术论著创新性本质规定的写作要求与人格要求.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学术问题产生于研究者对已有理论之间以及已有理论与实践现象之间矛盾的发现.学术问题在科学理论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离根本理论越近,创新力度越大,学术质量越高.批判建构式研究方式乃是与学术创新本质相吻合的创新性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曾振宇的反批评文章给予答复 ,以证《“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对曾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的批评并非“颠倒黑白”、“诬陷与中伤他人” ,亦非在曾书的“一些枝节的问题上大做文章”。按照曾书作者采自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说 ,否认“中国有哲学” ,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是遵循“原始思维”之“互渗律”的“前哲学概念” ,才真正会“导致中国本土哲学独创性文化品格的沦丧与西方文化权力话语的横行”。本文举证说明 ,曾书严重“曲解”或“篡改”了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一文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郑东 《河北学刊》2005,25(2):27-30
学术发展既是一种稳固模态,更是一个递进、跃动过程。学术概念是跃动、迁移的,所以,对它的研究或描述就应当摈 弃凝固化思维。因为学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特征,学术研究自然 也就永无止境。可以说,学术概念的跃动特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诉求和学术凸显。学术的基本内涵是"学"与"术"的表述及其 关系阐释。学术是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方法的统一。学术的综合交融特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大批新学科的诞生。 正因为学术创造旨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从而成为促进学术及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能。发现学术新 大陆、新亮点,需要不同学科、不同国家间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重要她位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在学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伴随 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的学术传统及学术价值认同将为脱胎于各种学术文明体系的全球文明所取代。中国学术必将要吸纳、融合 其他民族的学术文化,使之构成推动全球化学术进程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西方传统学术史记与比较研究入手,指出学术从20世纪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可为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化的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二是人文社会科学在不断的细化、分化与综合化。现在一些边缘性学科和新兴学科已经或者正在出现,即使是某些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领域,各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发生重叠和交叉的情况屡见不鲜。科学史证明,靠单一的学科来解决丰富多样的世界性问题与人类社会问题是行不通的,学术学科的交叉往往是创新思想的源泉。不断用科学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与科学学术体系,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架构新的科学框架,尤其是引出大跨度与庞杂的重大交叉科学新思维,学术才能在凤凰涅中常青。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是不少学者毕生追求和维护的理想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在王国维纪念碑碑文中写下“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 ,共三光而永光”这一不朽名句 ,所表达的正是对学术自由之赞扬与向往。学者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学术自由 ,除因为学术自由是学者从事学术活动、探究客观真理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外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学术自由还是学术活动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学术管理对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方面意味着学术不端已经成为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已近乎无可奈何。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包括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等方面。治理学术不端也必须全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一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吾金 《学术界》2002,(3):152-155
重视学术规范的建设乃是当代中国学人确立自觉的反省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认为只要真正地发扬学术民主 ,就能克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这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术民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局限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同时也忽略了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差别以及它们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把握学术规范、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学术活动 ,我国的学术活动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谷霁光先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谷霁光先生1907出生于湖南湘潭。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年后转入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起,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1945年11月开始,任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历史系教授、系主任。自此至1993年去世,在江西工作近五十年,许多重要论文,也有意识地放在江西的刊物发表,学界早已将其视为赣籍学者了。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兵制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以南北朝隋唐史为重点,代表作为《府兵制度考释》,至今仍代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有关历史方面的论著和讲稿汇编为《谷霁光史学文库》(四卷160万字),1996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试论学术评价的学术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术成果的产生不是为了评价,而是要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表达学思理念,显示学术个性和智慧。对学术评价的过度关心必然导致学术的社会定位出现严重位移。在当代中国应维护和提倡学术意义上进行的学术评价,以避免学术的失范和研究的泛滥。学术评价要坚持学术性,需要重视学术评价的规范性建设,不宜将学术评价的倡导与主动权拱手交给行政领导和书刊出版部门,单纯的量化评价受到质疑。必须在学术的框架内寻求解决途径,要从学术含量和难度上体现出对学术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期刊的评价有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四个大项,学术评价(学术论文评鉴)有观点新、方法新和资料新三个要求,两者之间是互相涵盖的。但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以刊取文"现象具有逻辑上的错误,使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是当前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都应当加倍重视的问题。当前,在学术风气、学术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只有走出功利的误区,才有可能回归其本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