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通过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剧,探索了美国黑人艰难的生存处境,展示了一幅美国黑人社区失衡的生态图谱.这种失衡是与黑人社区的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失衡交织在一起的.佩科拉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在黑人社区双重失衡的生态环境下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她最终发疯预示着黑人救赎的无望.  相似文献   

2.
艰难的转身     
岁月的阴霾笼罩在1940年的6月23日。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贫困家庭中,有个女孩出生了。她是这个家庭中的第20个孩子,虽然是黑人,可是她却比其他黑人显得更黑更瘦小,因为她属于早产,生下来时体重仅有两公斤。她从小就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哥哥姐姐们都特别疼爱她。  相似文献   

3.
在《紫颜色》中,艾丽丝·沃克塑造了一位真正的妇女主义者。她从一位唯唯诺诺的小女孩转成长为一位勇敢有自信的黑人女性。本文从妇女主义角度阐述了西丽的转变历程,她在沉默中爆发,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认为小说首次使用黑人小女孩做故事的主角,关注黑人小女孩在种族歧视下的“忧伤”和迷失,是美国黑人题材小说的一个新突破。从种族歧视下的亲情错位、文化殖民中的爱情之殇、“双重意识”下爱的变异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解构,分析了种族歧视的内在化所导致的爱的缺失和变异给成长中的小女孩带来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当落日的光辉洒在校门口,清脆的放学铃声划破校园的寂静,同学们陆续走出校门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就会出现一个穿黑布衫的小女孩的身影。我曾经注意过她。当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校门时,她总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们,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当同学们有说有笑地走远了,他便从学校废品堆拣出一个个饮料瓶,再塞进一个破旧的编织袋里。  相似文献   

6.
看到那个皱巴巴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儿时,他皱紧了眉头。对妻说,咱们把她送人吧!妻的眼里立即蓄满了泪水,说,你这个当爹的,怎么这么狠么? 他不耐烦地说,现在只能生一个,我想要个小子!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一个黑人小女孩佩克拉的悲剧故事为主线,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白人强势文化冲击下所遭受的不同程度的迷失与异化,呼吁黑人应坚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并暗示了黑人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踩高跷     
鸿宇 《阅读与作文》2007,(11):50-50
她曾经是一个美丽健康的小女孩。她有一双灵巧的手,会画画,会弹钢琴,人人都说她是个小天使。  相似文献   

9.
[题目设计]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某天,一个爱尔兰的小女孩下了火车,她的手里提了一袋很重的行李。她是去某个城堡里当女仆的。城堡离车站约一英里,小女孩请车站搬行李的工人帮着把行李带到城堡里去,答应给他一先令。这是她口袋里仅有的钱。搬运工人带着不屑的眼光拒绝了。这时一个人走上前来,他穿着随便,就像平常人一样,  相似文献   

10.
人的“困惑”─—《呼啸山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小说中人物凯瑟琳与两个男人的矛盾关系表现了女人的“困惑”,甚而是人类生存的“困惑”。凯瑟琳试图与两个男人保持关系,这有悖于道德,不能为十九世纪的人所理解,也很难为二十世纪的人所容忍。文明社会的伦理道德只能压抑它,并不能根除它。凯瑟琳所爱的两个男人实际上只不过是她自己的“本我”与“超我”而已,所以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本文还从作者艾米莉的个性及童年经历中进一步探索了她体悟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7,(9):18-21
天气好冷好冷。空中飘着雪花,天已经快黑了,一年中最后的夜晚正在来临。在这寒冷阴沉的天气里,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光头赤脚,正在穿过一条大街。在她离开家的时候,她是穿着一双拖鞋的,但那又有什么用呢?那是双很大的拖鞋,是她妈妈一直穿的,真是太大了。在小女孩横穿马路的时候,有两辆马车飞驰而过,她在慌忙中把鞋跑丢了。其中一只怎么也找不着,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沃克是本世纪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紫色》,因为对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的双重揭示,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地反响。她以双重边缘人的姿态述说了一个黑人女性成长到蜕变的辛酸历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多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观照。我们也得以透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3.
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以独特创作视角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享誉文坛.黑人小女孩自身文化价值观和主体意识的丧失,扭曲、泯灭的亲情,种族群体身份意识的错位等,是造成其心灵迷失的人生悲剧的根源.同时她的经历也昭示积极建构自主独立、自尊自信的种族文化身份,才是黑人民族性延续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个奇迹,更是一座里程碑。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作家,她以自己不算多却成就极高的小说叩寻黑人的精神世界,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秀拉》是她倍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莫里森探讨了黑人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问题,分别给他们注入了新的特质,使得他们不再是传统作品中的角色,尤其是女主人公秀拉更成为黑人文学史上一朵最鲜亮的黑玫瑰。通过对小说中两性的重新解读,我们也能理解黑人妇女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她们抗争与寻找自我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6.
埃瓦雷斯托的小说《拉拉》的主人公是典型的英国黑人移民二代,她因为想象的白皮肤丧失和丧失的代际传递的双重原因而陷入种族忧郁症的状态。忧郁症对爱的客体的执着和维护促使她踏上非洲的寻根之旅,并且通过旅途产生多元文化的顿悟,进而完成身份和归属的构建。而拉拉发掘的家族历史更与英国黑人种族历史相契合,她的种族忧郁症也是英国黑人种族忧郁症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王沁瑶是一个害羞,并且粗心再加聪明的小女孩。她更是一个有爱心的小女孩。尽管她只是蒲鞋市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却成为了我市第一位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的市民。问她为什么捐款。她却很害羞,把小脑袋躲在了妈妈的身后,不讲话。于是我们  相似文献   

19.
天上会掉下馅饼吗?对于被医学判处死刑的9岁小女孩黄金美来说,答案是肯定的。“馅饼”不仅砸中了她的头,也砸中亍_妲的心,甚至于把她砸成了一个明星:从原来一个不起眼的农耔小女孩。一夜之间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大使”——这是母爱创造的生命奇迹。2007年5月9日。一位叫雪莉的美国太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广西南宁市良庆镇,  相似文献   

20.
《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科拉是一位生活在经济严重萧条时期的黑人小女孩,深受着在美国主流社会流行并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观的毒害,偏执地以白为美.这种审美标准对她造成不可估量的肉体伤害与精神折磨.她自我意识的淡薄,反抗意识的缺失,在人际交往中自我认同感的缺失以及最终自认为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的妄想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她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