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灵肉”哲学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地描述了庄子“灵肉”哲学理论的内在关系、特征和层次,揭示了人的主体认识存在着受客观对象的无穷与人生之有涯所制约的人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宇宙时空的无限性的矛盾;也揭示了人的理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非理智的直觉能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再现了庄子当年以精神来实现对客观世界之反吞没的大气磅礴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将历史虚构视为谬误而加以拒斥,史学研究中的这一基本观点因契合人们日常朴素的看法而显得似乎无懈可击。但这实质上是以知性形而上学的认识反映论作为基础,将实在对象独断地设定为自在存在,因其坚守非此即彼和有限性,所以无法实现从有限认知到无限对象的超越,难以解决史学争论和认知变迁的问题,也消解了深化历史认知的意义。相反,认识建构论在主体活动的基础上确证了外部对象的实在性并成为真正的无限,使认知与对象达成了动态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从而克服了这些局限。因此,史学研究观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的转变,将不仅为自身奠定坚实的认识论基础,而且也持续推动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一次回答女儿燕妮和劳拉提出的“你所中意的口号是什么”时说,“对于万物都怀疑。”这话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疑质意识,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疑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问一个“为什么”。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这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增长才干,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认识客观来说,认识是不能穷尽的,疑问自然会产生,从认识主体看,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因而主客观总是处在不断的矛盾中,即知与不知的矛盾,所以必然会出现许多疑问来。  相似文献   

4.
所谓智能,是指在知识的基础上智力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映的心理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是其主要的构成要素;统力是在智力基础上,章征知识,运用知识.并作用于客观事物的本能.智力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智力是内在的,能力是智力的外化,而知识的积累是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智能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每个社会人的生存环赖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而这种智力和能力因为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产生了许多相同中具体而担的差异,因而使不同职业的人产生了知识结构和智…  相似文献   

5.
随着关于主客体问题研究的深入,主体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主体性问题对于弘扬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主体性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仅就认识的主体性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主体性:人类认识的基本特性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人们开始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人们发现: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对象本身的状况往往存有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也有差异。对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人们又把它归之于认识主体自身特性的差异。于是,古希腊  相似文献   

6.
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听和读一样,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听者往往难以甚至无法控制所听材料的语速、语言清晰度以及说话人的言语表达特点,因此,对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  相似文献   

7.
基本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原理内容: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只有在实践中,人的感觉器官才能同客观事物相接触,使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客观事物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人的认识。事实告诉我们,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获得的;人们关于阶级斗争的知识,是在阶级社会中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获得的;科学实验作为一项独立的社会实践,也是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指导意义: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举例说明:“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7,(2):108-110
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复杂的认识论根源,宗教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并没有离开人类认识的大道,而是植根于人类认识之树。在认识领域分析宗教的根源,有限与无限是一对不可回避的重要范畴。宗教无限观念产生的认识根源体现为:有限是一种依赖、一种恐惧、一种感恩、一种需求、一种孤独。人类的幻想和想象把人的本质异化为神的本质,按现实人的模样,塑造了神灵的形象,把现实世界的人情世故赋予神,并最终产生了彼岸世界。宗教的产生是人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的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自主性的提升,对神的依赖就会减少,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起正确的生死观,就不会从宗教中追求永恒。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对无限的追求就不会有任何宗教的信仰。如何辩证地把握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是我们理解宗教存在与发展的认识论根源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认识上的模糊性是由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无从穷尽对大千世界的表述。这种认识上或观念中的模糊性在语言中的反映是模糊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认识上的模糊性虽然源于人类有限的认识能力,但是这种模糊性并非是语言的弊端,相反,它是语言表达的固有属性,它的存在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赫拉克利特是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家,他把自然界及其规律作为认识的对象,肯定了认识对象和内容的客观性。巴门尼德明确地把思维与存在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提出来,对认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恩培多克勒提出的“流射”说,可以说是早期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明确地肯定认识起源于感觉。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蜡块”说,认为人的感官就像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展开的唯名论对唯实论的斗争中,把人们的眼光从天国引回到现实,这对于近代认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引用是有关科学研究对象各种观点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人们通过对科学问题的不同观点的辩论来认识研究对象。如果我们能够弄懂各种引用成分和科学研究对象的认知过程作用的内在机制,就能够通过引文和论文来解释科学现象的认知过程,从而能通过引文和论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中,来评价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认识对象从具体到抽象,人们对于对象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广义唯物论把客观世界的一般共同性“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并把认识论的唯物论主义原则应用于对这个对象的研究中,使对于“存在”的认识走向了具体。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身意识往往是在对外界事物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反思而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的对象反而成为了"人"观察自身的媒介,形成一种"镜式结构"。而"人"的镜象不断地在这些媒介中得到呈现。尽管不同的"媒介"仅仅能勾画出有限的"人"的镜象,但正是在这些不断的彰显中,"人"的意义得到了充实。法律作为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文明现象,无疑是一种反射"人"之意义的重要镜象。通过对"人"与"法"的镜式结构的梳理,我们能够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认识"人"是什么。同时,也更好地认识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14.
不论人们对哲学对象和哲学知识特点的理解如何变化,哲学的对象和任务总是要由“哲学”这一术语的意义来框定的。作为对智慧的爱,哲学首先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获得人生的最大幸福。因此,只要哲学知识依然如故,它总会有具体对象,即人的内心精神生活的现实,后者与认识人类内心深处的人的本质有关,并且是用专门哲学的,纯粹哲学的方法——自我观  相似文献   

15.
神圣是宗教的核心,没有这种东西,宗教就不再成其为宗教。神圣是超经验、超世俗的存在,它是超越了有限的语言和形象的无限。但人们还是力图通过有限的、世俗的方式作为中介来体验神圣,认识神圣,甚至达到神圣,这些中介也就是神圣的自我表证。如果没有神圣的这种自我表证,人们对神圣将会一无所知。神圣与世俗的内在张力,决定了人们不可能通过世俗的中介认识真实的神圣,这就是神圣与世俗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6.
观点的形成与逻辑思维王汉斌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思维则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或认识对象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认识如何由感性认识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的过程。应用文的观点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客观事物即实际材...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只要同客观事物相符合,就是正确的知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辨析、判断和处理,就是智慧和能力;人们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要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做人风范。本文引古通今,以事说理,来论述知识、能力、做人是当代大学生的三个基本功,旨在对青年学生在整体素质提高和成才之路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人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本人的亲身实践和吸收前人的认识成果来实现。个人实践的时空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因此,加强外部的教育,对于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当前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一是要靠科学的理论,二要从诚信这个道德的基础抓起。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从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跨越了近四百年的时间。人们关于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在日益深化。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些认识的正确性简直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大都是受了事实说明的影响而自动接受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观点。但是,经济学家对知识、技术(它属于目前人力资本范畴)在促进国民财富增长中的作用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其中不乏严重的理论偏差。本文的第二部分论述带有高度的选择性,意在有限的篇幅中,追溯经济学中资本理论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习惯于用“审美视野”来描述和界定人类的审美经验及其积淀,并试图把这经验积淀拓展为无限的潜能,与审美能力划等号。其实不然,虽然人在其早期的神话观念中已被“证明”是无限的,但经验的实证又告诉人们人是极其有限的。在这矛盾的两极之间,选择无限和有限的观念就成了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两大支柱。但事实上,两种观念渗透交织在人的思维之中又成为一体的东西。灵与肉互助参照才能存在。本文采用“审美视界”,旨在着眼于有限的审美世界来探寻,不做不着边际的猜想。视野无边,一望无垠,视界有限,见斑窥豹。我们不可能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做更多的视野漫游,而只能在有限的特定的世界中停足。世界对一个民族或一个人来说,无限是相对的,有限却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