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休闲文学     
休闲文学的提出曾一度引起争议,这是西方休闲学引入中国后产生于文学界的新名词。休闲学源于西方的休闲传统,它承继了一种自古希腊以来的休闲哲学观,其核心是人心灵的自由。文学是人类劳动后在闲暇时间产生的一种特殊游戏方式,具有休闲特质。休闲和文学都是人类内心的要求。休闲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休闲学的新视角和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休闲文学主张心灵的自由,强调个性的张扬,讲究娓娓而谈,注重幽默与和谐的艺术追求。林语堂的休闲文学观及其创作,既具有某种超前性,有着文学上和文化上的积极的建构的意义,又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休闲文学”是指给读者娱乐、消遣的文学 ,它是 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向。现当代对休闲文学审美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批评 ,实际上是高等文化人对市民意识、市民情趣的文化歧视。针对当前日益勃兴的休闲文学 ,批评家应调整视角 ,公正地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4.
休闲文学是具有休闲功能的文学作品 ,它不同于主流文学 ,也不同于通俗文学。休闲文学不是现在才悄然勃兴的 ,它一直是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晋文学中的死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表情方式,作者借悲伤的歌诗艺术而实现情感净化与自我慰藉。它沿曹植一陆机一陶渊明的大致走向而展开,渐次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既呼应了此期尚悲的社会风习,也无形中加速了对建安风骨的背离。  相似文献   

6.
论音乐创作和欣赏中的文学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等其它艺术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在性质上大致是相类似的,只是具体的活动形式各有差异罢了。与文学、绘画、舞蹈不同的是,音乐是一种流动的时间艺术,它是一种音响效果,没有具体的形象和看得见的画面,对它的欣赏只能通过听觉(耳朵)去感受,从而获得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而以塑造形象为手段的文学。以色彩为表现的绘画和以造型为特征的舞蹈,则只能通过视觉(眼睛)去阅读、品评和观赏。但即使如此,它们还是相通的,并且彼此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以期在艺术领域争奇斗艳。一、完整的音乐叙事结构音乐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7.
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一直是西方文学评论界的热点。有人赞扬它是"天才之作",也有人指责它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本文试图对《沃斯》一书的象征手法进行解读,以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在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代社会中,基督教为人们超越自我、净化心灵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艺术欣赏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典型的审美活动 ,它是以音乐、体育、舞蹈、绘画、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 ,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各种美的艺术形式和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高校开设艺术欣赏课是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很好形式 ,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上是一致的。艺术欣赏课不仅能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使大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而且还能真正做到“以美辅德”。  相似文献   

9.
英语经典诗歌是英美文学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节奏优美、音韵和谐、意境深远、情感高尚、言简义丰、发人深省。品味和学习英语经典诗歌,用心鉴赏诗中的情感和思想,不仅带给学习者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能净化心灵,提升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辨析审美及审美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指 出审美对于心理健全发展和人格提升 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前者,这种重要性表现在它能沟通知与意、感性与理性,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最终达到心灵的和谐运动。对于后者,其重要性表现为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 的道德水平;使人产生“天人合一”感、社会归属感;最终形成一种“生产性”人格。  相似文献   

11.
王志清 《南都学坛》2007,27(1):73-77
“闲”是王维诗意存在的外在形式,更是他人性深处的精神表征,是其身心一无挂碍的绝对自由的表征。王维往往以全身远祸的机智,以摆脱物累心役的超然,积极顺乎自然而寻求当下精神自由的享受,以自由生命之“轻”来拗救严峻功业之“重”,把庄子的美学境界变成具有更广泛实践意义的人生行为。这种以庄、禅为心灵本体的生命精神,这种以“闲”的方式享受当下的愉悦闲心,一旦遭遇山水外物时,其观照中之山水则常常被其闲适的心灵之光所烛亮,是物皆著“闲”色,皆作“闲”态,皆具“闲”情,表现出“闲”之享受所赋予的福祉的超逸。  相似文献   

12.
图像时代来了,文学不会终结。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文学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历史,塑造人类的灵魂,表达政治的意愿并作用于政治;文学还是重要的社会财富资源,是人类创造力的孵化器。正是从我国文学的实践现状和文学理论原理看,文学不可能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思想是西方闲暇学的基石。亚氏认为:闲暇属于比"劳动的生活"更高层次的生活;它是一种精神的现象,一种灵魂的状态,一种和本己和谐相处的状态;它不是干预和攫取,而是敞开和释放,不是卖力和劳碌,也没有过度的劳累和紧张。亚氏还指出,闲暇的基本特征是选择,但选择必须受到训导和约束,对公民进行闲暇教育是国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闲暇应当成为教育的全部目的。亚氏的闲暇思想为当今亟待解决的休闲问题提供了卓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北黄土高原农村个案的调查发现,农民闲暇生活空间狭小封闭、闲暇生活方式单调,闲暇活动结构主要由消遣娱乐型、社交型和闲呆型活动构成,而学习型、发展型活动所占比例较低。因此,需对农民进行必要的闲暇生活教育和引导,转变闲暇生活观念,并加强农村闲暇娱乐等硬件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民的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15.
女性休闲消费与性别秩序的变化——以广州市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城市女性休闲消费在休闲空间、休闲体验、休闲伙伴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休闲场所在原来的单一的家庭休闲之外增加了大量的公共空间;休闲体验从客体的状态向主体的状态转变;休闲伙伴由家人的一元局面转为家人、同事、朋友并存的多元局面。这种变化的出现是和中国当今社会性别秩序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表明,在性别空间秩序方面女性由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在性别秩序的强弱方面改变了女性绝对的弱势地位,在性别秩序的主从方面女性不再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隐逸玩赏的文化符号到逍遥淡泊的精神追求,再到危城浮生的情感沉醉,不同时期休闲文学的精神内核与其时代文化风貌表现出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当代文学休闲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出“游戏化”、“欲望化”、“物质化”的倾向。为此,进一步明确休闲的本质,使文学休闲回归审美,实现文化含量和艺术品位的提升是当前休闲文学谋求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休闲已日益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美学应投以必要的关怀,作出解读,给出评判,给予引导,这正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休闲不仅是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和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美学概念和文化范畴。休闲具有不同的审美含蕴、结构层次和风格类型,其中审美自由是通达休闲美的前提条件,审美情趣是休闲美的核心意蕴,而审美体验则是连接审美自由与审美情趣的桥梁中介。三个要素之间相互沟通,有机关联,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休闲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