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有的论者认为,《魏略》关于不是刘备三请诸葛亮,而是诸葛亮主动登门求见的说法值得重视;诸葛亮《出师表》的记述并不可信;《隆中对策》很可能是附会之作,从而怀疑乃至否定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事实。本文论证《魏略》不可信,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是可信的,“三顾茅庐”实有其事,勿庸置疑。它将继续作为人才问题的一面镜子永远留传下去。  相似文献   

2.
陈寿在《上<诸葛亮集>表》中分析诸 葛亮一生壮志未酬的原因时,说过这样一 段话“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 父,皆忖己之长,未能有兼故也。亮之器 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区也,而时之名将 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 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陈寿批评诸葛亮不过和管仲、萧何一 样,唯能理政,不善用兵,却不能象管、 萧那样有自知之明,自己专心理政,而另 荐将才出征,将相配合,外向相辅,共成 大业。这可谓深中肯綮。但说诸葛亮所以 如此,乃是因为“时之名将无城父、韩 信”,这却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厚爱,而曲意 为之辩解了。 …  相似文献   

3.
最早行世的诸葛亮著作的本子,是《三国志》作者陈寿所编的《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大约在南宋初,这个本子就已残缺不全,再后竟至散佚。后来明清人屡次辑佚成书,其中较好的是清代张澍所编的《诸葛亮武侯文集》。1960年中华书局印行的《诸葛亮集》是根据张本整理校点的,所以篇章大多相同。这两个本子优点很多,但亦有不足之处:收文遗漏,有少数伪作混入;都未作全面考订;即使中华本作了校勘,也只是少数篇章;均无释译文字。所以用它进行有关研究的可靠性已成问题,今人阅读也多所不便。由李伯勋同志撰写,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诸…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与《周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与《周易》张崇琛近年来,学术界对诸葛亮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有一个问题却一直被忽视,那就是诸葛亮与《周易》的关系.1994年10月6日在山东沂南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上,展示了陈立夫先生为大会的题词:“明易先知”。然陈先生虽指出诸葛亮...  相似文献   

5.
兰溪诸葛镇丞相祠堂兰溪市诸葛镇古名高隆镇,地处杭、衢、金三市交界,素有兰溪“金三角”之称。诸葛镇历史悠久。据《诸葛简史》载:“吾族为诸葛武侯公之绵裔,肇基之处,为南塘高隆镇诸葛庄”。诸葛亮十五世孙诸葛利,于五代时(公元930年左右),由成都宦游至浙,...  相似文献   

6.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历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的董仲舒曾说:“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先哲们认为恕是孔子仁学一以贯之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7’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论语·里仁》恕德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员公》。恕,作为为人之则,是处理个人与他人道德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也是现代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五个方面比较了华歆《止战疏》与诸葛亮《出师表》之优劣,肯定华歆,否定诸葛亮,后者迥异于传统评价  相似文献   

8.
《左传》代言之分析〔韩〕朴晟镇一、记言,还是代言《左传》里记载人物所说的话历来被称为“记言”。所谓记言出自“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①之说。记事是作者之言,记言则往往不是作者之言。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古文十弊》中说:“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1996年”7月3日第2版《高校“枪手”不该出现的风景》一文中说;“这些代别人写文章、参加考试的人,古时被称为‘捉刀者’,今天他们换上了一个更具现代感的名衔──‘抢手”’,言下之意是说“枪手”是“现代”之称谓。文后的《编者话》中也说:“悄悄流行起来的‘枪手’现象发人深省。‘枪声’响处,站起来的是一批假冒伪人才,刮起的一股投机取巧之风,倒下去的是‘枪手’自己的人格……”居然把“枪手”与“枪声”混为一谈,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关于“枪手”为代人写文章之称谓,笔者在《“枪手”语源》小文中作了探求,并…  相似文献   

10.
从《易经》到《红楼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易经》到《红楼梦》周汝昌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中,包涵着一个“三才”思想观念。它反映在《易·说卦二》,其文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相似文献   

11.
昭穆制度习见于古代文献。若指墓葬,便如《周礼·春官·家人》所云:“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若指宗庙,便如《礼记·王制》所言:“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若指祭扫,便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成在而不失其伦。”要之,所谓昭穆制度,系指古人祖先墓葬的次序、宗庙的顺序和祭祖中族人位置的排列均须分为“父昭子穆”两列,父子异辈异行,祖孙…  相似文献   

12.
墨学在战国时,治者甚多,“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①,“惟儒足与之相抗,自余诸子皆非其比”②,孟子也感叹“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杨墨不息,孔子之道不著”③,可见墨学当时的盛状,后世也常以“孔墨”并称。然而墨学至“楚汉之际而微”④,其原因何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三曰:“其说为孟子所,不行于世。”孙诒让《墨子间诂·序》也说:“墨子既不合于儒术,孟、荀、董无心、孔子鱼之伦,咸排诘之。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殊”。汪中亦云:“孝武之世犹有传者,见于司马谈所述,于后遂无闻焉。”…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三国志》书名,包括两个方面,即:陈寿所著《魏》、《蜀》、《吴》三书的总称及它们的单称。关于陈寿所著《魏》、《蜀》、《吴》三书单称,见于古典文献,或谓《魏书》、《蜀书》、《吴书》;或谓《魏志》、《蜀志》、《吴志》;或谓《魏国志》、《蜀国志》、《吴国志》。凡此三种。关于这三书之总称,盖也有三种:或称《三国志》;或称《国志》;或称《三志》。我以为,陈寿所著《三国志》,作为一部享誉中外古今的史学名著,素为研究者所重视,然于其书名称谓之演变,又历来存有歧说,故不能不一  相似文献   

14.
词语札记     
词语札记王宣武被《搜神记》①卷六,147“儿生两头汉灵帝时”条:“后董卓戮大后,被以不孝之名.”《搜神记全译》②译为:“后来董卓杀大后,落下不孝的罪名.”按:译“被”为‘落下’,显系望文生义.“被”应释为“加”.“被”之“加”义,早已习见.屈原《九章...  相似文献   

15.
老北京天桥的平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北京天桥的平民文化黄宗汉一、天桥平民文化的形成天桥享誉海内外,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正如著名学者齐如山在《天桥一览序》中所述:“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  相似文献   

1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选自人教版选修4第3课,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那么,如何评价康熙一生所为呢?其实,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也说:“无论就中国历史作纵向比较,或就世界历史作横向比较,都可以说康熙大帝是中国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也是世界史上的千年名君。”《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康熙)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但近年来对于康熙的评价也有了不同的声音,例如:杜车别在《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割断的明朝与近现代中国》中说:“康熙对维护自己的统治不遗余力,也可以这样说,他是满族的“伟大领袖”,是中国人的罪人。”历史学家郭长庚在《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说:“康熙作为一个有才无识、因循误国的封建皇帝,实在不值得后世推崇与美誉。”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戏曲小说中,“粉头”一词多有出现。《辞源》释“妓女”之意时说,“也指不正经的妇女”;《小说词语汇释》“粉头”条释曰:“原指唱妓,引由指不规矩的妇人。”;香港梅节校证、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第3回“粉头”注云:“妓女,也泛指作风不正派的妇女。”以上三部书的解释,“粉头”只有二意,一为“妓女’”二为“不正经的妇女”。其实,“粉头”在古代小说中还有第三意,即艺人,因为古代娼优混称,技艺不分。事例见于《水讲传》中。如51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中,“帮闲”李小二对雷横说:“都头出去了多时,不知此处…  相似文献   

18.
踅镫     
踅镫傅憎享以蜇字构语之词,《词话》中颇为不少:“蜇留”、“重走”、“孩门眼户”等等。“蜇”字并不生辟,D语经常称说。字书注云:“似绝切,旋倒也。”《西厢记》“四野风来,左右乱蜇”,以风之旋转形象地彰明了字义。蜇实即回旋盘转。所以,“蜇镜”便不是《金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兵书《六韬》中说:“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意即,发动群众看问题,就没有看不清的事物;发动群众搜集意见,就没有听不到的情况;发动群众考虑问题.就没有弄不懂的道理。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才能有获胜的把握。《六错》中这段话,说它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恐怕一点也不为过。想那革命战争时期,赢得大大小小许多场战役胜利的决策,哪一项不是“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一到群众中去”的结果呢:)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无疑也必须坚持这一条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20.
“貂蝉”探源豫生“貂蝉”之语义,系指古代王公显官冠上的饰物,起始于汉代的武宫。《后汉书·舆服志下》上说:“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宫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晋朝崔豹《古今注·舆服》上说,“出于胡服”。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