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来听一个故事:一天,纪晓岚去友人家向友人的太夫人祝寿。纪晓岚没有带什么礼物,就说吟首诗以示祝贺,第一句一出口满座宾客都大惊失色:“这个婆娘不是人。”纪晓岚继续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这才笑了。谁知第三句竟是“生下儿子去做贼”,宾客的笑容顿时转为惊愕不解,主人也是怒气横生。等纪晓岚吟出第四句“偷得蟠桃献母亲”,一时之间,满座雀跃,赞叹不绝。  相似文献   

2.
“课标”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小学阶段以“写话”、“习作”为主,这就有了写作的梯子,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消除了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比如低年级的“写话”就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是不计较数量,不管多少,写三句五句行,写一句二句也行;二是不管内容,漫无边际,写这个也行,写那个也得;三是不讲规范,写不完整的句子行,有错别字也无妨。  相似文献   

3.
1.君子一言某报理论版一女编辑来向北大同学约稿,希望大家写一些离水平的东西出来。她是南开毕业的。她说:“北大藏龙卧虎之地,诸位定能供给高质量的稿件。”席间有一仁兄接上口说:“就是,咱们到底是北大研究生嘛!”忽然觉得不对劲,又忙补了一句:“南大我去过,你们学校真不错!”众人早已大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扶云 《社区》2014,(17):25-25
柴静在她的书《看见》中,有~章专门写遭受污染的山西老家。她劈头第一句就说:海子有句诗,深得我心:“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她的理由是,自己从小没有见过小溪青山之类,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但凡有一点诗意,全从天上来。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们对语文教学系统工程中“老大难”部位——作文教学作了系列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研究的过程是围绕学生的习作心理展开的。我们认为: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兴趣,乐于写,以写作为趣事;有自信,敢于写,以写作为平常事;有热情,积极写,以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健康的习作心理的根本标准。具体说来,实验教学是这样开展的。  相似文献   

6.
源头活水     
水,自古以来被众人喜闻乐道。赞它:灵动,圣洁。水,被人赋予了无限的迤逦情怀。那水的灵动、圣洁到底源自何处呢?传诵至今的一句名诗给了我们最终的答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7.
漫画     
余晶晶 《老友》2011,(4):48-48
(一)唐伯虎卖画 春节前夕,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的是一人牵狗,逍遥自在。唐伯虎对顾客说:“这是一则字谜,要买须付30两银子:如果猜中了,则以画相赠,分文不收。”好半天过去了,仍无人猜中。这时有一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只蹲下身子,作个匍匐状,取下画便走。唐伯虎大笑说:“他确实猜中了。”读者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重在资源巧挖掘,情境巧创设,时机巧捕捉,个性巧点拨,让作文教学“巧”出一片新绿洲。  相似文献   

9.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10.
唐代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为胜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写景名句.清人赵殿成在其《王右丞集笺注》中,关于“孤烟直”作了如下注释f应信诗:“野成孤捆起.”《碑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针.”或调过外多回民,其风迅急,朵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赵氏于“落日”一句元注.这一注释实际上为后来的注释、解说、赏析等定下了一个基本的调子:①一联两句分争写二景;②以上句为主;③“抓烟”为烽火台发出的烽烟;④写景真切,在于用字之佳,如“直”字、“圆”字.…  相似文献   

11.
“点线面式”文言教学法即“点,读准每一字;线,读懂每一句;面,理解每一文”的教学方法。一、读通读通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正音的工作,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的读者,读通每一句。如《劝学》中解决如下字的读音问题,便可过读通这一关,如rou砺li趺qi跬kuinu镂lou锲qie槁gao暴pu等,通假字:“有”音“又”;“知”音“智”;“生”音“性”等。其次,遇到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或特殊句子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必须辨清语意和语言的结构,使语音上的停顿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音节上还要平稳。如《狱中杂记》,“其骈死,皆轻…  相似文献   

12.
诉衷情     
一种花人自蕊中来,牵衣问小梅:今年芳意何似?应何旧枝开。凭寄语,谢瑶台,客无才。粉香传信,玉盏开筵,莫待春回。这是一首咏花抒情词。上片写自已与园中梅花的对话。前两句是写作者从花草树木丛生的地方信步来到梅花的跟前,一手挽着长袍,一边向梅发问。种花人,作者自己的代称。“蕊”:草木丛生貌。作者以“种花人”自称,暗示自己懂得花木的特性。将梅人格化,让她有生命,有感知,通人性,晓人意,为下面的问答提供了基础。接上两句写词人的问,梅花的答:今年的春意如何?应该象以前那样,丝毫不改变。“芳意”;春意。“何似”…  相似文献   

13.
论六朝诗坛的锤炼警句之风陶易刘勰《义心雕龙·明诗》云:“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钟嵘品评二谢,说谢灵运“名章迥句,处处间起”;谓谢眺“奇章秀句,往往警道”...  相似文献   

14.
写在《淄博师专学报》创刊10周年暨公开发行之际张光兴1995年对《淄博师专学报》来说,真可谓双喜临门。其喜之一,是她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迎来了自己10周岁生日;其喜之二,是她终于跻身于“国家级刊物”行列,并得以公开发行。中国有句老话,叫“万事开头...  相似文献   

15.
选自刘问《新序》的《叶公好龙》一则寓言,其中“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三句,许多选本的注解说法不一,关键是“以”的解释。其一,认为“以”是介词,作“用”或“把”解。如干在春《文盲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三个排比句里的‘以’都译作‘把’,移到前边去。”这种解释,解释前两句,尚可通解;而解释后一句,说成“用房屋雕刻的花纹去描绘龙”,或“把那房屋雕刻的花纹模上龙的形象”,就无法通解了。其二,认为前两句的“以”作介词“用”,后一句的“以”作介词“在”解。如《中华…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课无不渗透着作文教学,有心的同学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但时至高三,仍有学生抱怨:“我们的老师以前很少讲作文”,“我们写不好作文”,“我们没有材料可写”,“我们语言太贫乏”,“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听到这么多的抱怨不得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学生作文写不好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写好事就是“三子”——车上让位子、上坡帮推车子、街上捡皮夹子,这种境况让语文教师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逆向理解解释学中“解释学循环”理论,建立“三级目标”写作模式新文本形成机制的视角:确立第一级写作总目标,即:写好作文的中心段;确立第二级写作目标,即:写好每个段落的中心句;确立第三级写作目标,即:写好每个段落中每句话的中心词。该模式实践表明:可强化相关的、一个系列的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预制语块”的学习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能对提取词汇、句型等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大幅度提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刚升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在写作上存在种种弊端:一是写作兴趣不浓;二是无话可说;三是有话写不好。鉴于这种状况,如何迅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长期的做法是,利用美文导航,逐步化解作文教学难点,突破“三格”,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