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垣《萨都刺疑年录》说:“萨都刺为元朝著名回回诗人,有《雁门集》传世。萨都刺虽有大名,但《元史》无传,《元诗选》、《元史类编》、《元书》、《新元史》虽各为补传,而碑铭墓碣挽词之属,至今尚未发现。”然《四库全书总目》谓萨“实蒙古人”。与萨同时之孔齐《至正直记》亦言:“京口萨都刺……本朱氏子,胃为西域回回人。”柯绍惫《新元史》本传谓萨为“答失蛮氏,后徙居河间,本朱氏子。”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谓萨为“蒙古人,其祖萨拉布哈,父傲拉齐,以世勋镇云代,遂居雁门。一说本朱氏子,后阿鲁赤养为己子。”王叔磐等《元  相似文献   

2.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卷二回回部分有邪(耶)尔脱忽璘家族世系,首云:“邪(耶)尔脱忽璘者,回回古速鲁氏。”注云:“危素集作回纥”。柯劭志、屠寄《新元史》及《蒙兀儿史记》之《氏族表》皆从其说。屠寄并别作发挥曰:“古速鲁氏,牙刺洼赤别子耶尔脱忽璘之后。”按,三说皆误。当今学人或从其说,以耶尔脱忽璘一家为回回人,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3.
略论陈师道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陈师道诗歌的艺术成就,历来褒贬纷纭,揄扬者推他为宋诗之冠。“予问山谷:‘今之诗人谁为冠?’曰:‘无出陈师道无己’。” (《冷斋夜话》卷二)陆游说:“陈无己诗妙天下。” (《渭南文集》卷二八)清代有人说他是“北宋巨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排击者则痛下贬辞。王夫之说他“刻意冥搜,止堕(?)盐窠臼”(《夕堂永日绪论》),  相似文献   

4.
王弼籍贯考     
1979年出版的《辞海》“王弼”条说他是“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人。”实误。阅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二十八《王弼传》注说:“《世说(新语)》注引《弼别传》云:‘弼山阳高平人’。又同书卷六《刘表传》注说:“高平见《武纪》建安十八年,又互见《王粲传》,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南。”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64—65图,山  相似文献   

5.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互相抵牾,迄无定论。个别论者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这种论点很难使人信服,已为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加以辩正。有的人说他生在四川,如与李白有过交往的魂颢在其《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最近有的论者还说他于神龙元年(705)在四川出生。较多的人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生在西域或西域的碎叶,幼年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二十五岁才出川东游襄汉。只有唐代元稹和五代刘昫说他是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1,(4)
李鲁歌在《学术交流》2 0 0 1年第 2期撰文《曹雪芹祖籍问题新说》指出 ,2 0世纪红学界争论时间最长的就是曹雪芹祖籍问题 ,争论了半个世纪以上。曹姓人的最早祖先 ,据有文献可考者为轩辕黄帝 ,据《史记》、《三国志》及其注等资料 ,轩辕之后裔有两支均为曹姓之始。“宋枢密武惠王”指的是北宋名将曹彬 ,《宋史·曹彬传》说他是真定灵春人 ,即今河北灵寿县人 ,由上可知 :曹雪芹的祖籍追溯到北宋时应是灵寿 (今属河北 ) ,到明末曹宝时应是沈阳 (今属辽宁 )。在红学界 ,胡适在 1 92 1年发表的曹雪芹祖籍“沈阳说” ,周汝昌的“丰润说” ,刘世…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1574—1646),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诗人、戏曲家、历史家、民间文学收集和研究家。他著述甚丰,共有五十多种,其中以他编著的《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统称《三言》最为有名。过去有人认为《三言》只是冯梦龙编集宋元明话本成书,并不确切。准确地说,《三言》是由冯梦龙编著而成,其中的作品都经过了冯梦龙的整理、加工和再创造。这里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一种情况是由冯梦龙独立创作而成,如《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种情况是冯梦龙在原作的基础上作了彻底改写,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对《柳耆  相似文献   

8.
《回回药方》与古希腊医学宋岘,周素珍《回回药方》卷之三十杂证门记有“说阿牙刺只等方。欲纳尼地面上古人所用。”句中的“欲纳尼”,是阿拉伯语“希腊的(Yunani)”一词的音译。“欲纳尼地面”当指“希腊地区的、希腊国的”意思。由此可见,《回回药方》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人唐求,鲜为人知,湮于诗海。这对于唐代诗歌来说,实不免有遗珠之憾。一、生平籍地考证关于唐求,能研究的资料极少,他的诗遗失很多,《全唐诗》仅收录三十首。他的生卒年已无法翔实考出。至于他的籍贯,有三说。一说是长安人,居味江。(《舆地纪胜》),明人杨慎则说:“唐求,嘉州沫江人,所谓诗瓢唐山人也”(《升庵诗话·卷八》)。这两说都不确。今据乾隆《崇庆州志·隐逸三十二》)引宋人《茅亭客话·卷三》有味江山人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其余百分之六是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回族是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现在约有五百万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回民族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关于回回民族的来源,解放前意见分歧,现在仍有不同的争论。有人认为回回民族是来源于突厥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回纥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土耳其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单纯的回鹘族。我认为回回民族是来自阿拉伯、波斯人和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其中阿拉伯、波斯人是主要成份,在形成回回民族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下面就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11.
一、 诵切间主平诗作简介:萨都刺(1272——?)字天锡,号直斋,本答失蛮氏。祖父因功留镇 云、代,就在雁门(今山西省代县)定居下来。著有《雁门集》。 萨都刺以写宫词著名,诗风清丽舅逸,亦有豪迈奔放之作。(画马图X一诗,摆脱了 当时题画诗的平庸造作的羁绊,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生活  相似文献   

12.
僧一行(张遂)是我国唐代卓越的天文学家。关于他的籍贯,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河北省巨鹿县人。这一说见1965年版《辞海》和1979年版《辞海》。《辞海》“一行”条下解释说:“唐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巨鹿(令属河北)人。”二、山东省昌乐县人。此说见《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四册(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一版)。该书选编《旧唐书·一行传》:“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编者在注释中称:“魏州昌乐:魏州亦称魏郡,领十县。昌乐是魏州十县之一,今山东省昌乐县。”三、河南省南乐县人。这一说见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行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拙作《河南古代科学家》(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13.
张祜是中晚唐之间的一位诗人,两《唐书》皆无传。《新唐书·艺文志四》上仅有“张祜诗一卷,字承吉,为处士,大中中卒”这样一句。我们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摭言》、《桂苑丛谈》等书的片断记载和张祜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大致情况。张祜,字承吉,(《唐诗纪事》为“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是清河(今属河北)人。关于他的生卒,今人有几种说法,我们同意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的提法,即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大中”一共是十四年,“大中中卒”,我们暂定为大中七年(853)左右。这样,可以说张祜生于公元292年,卒于公元853年左右,享年六十一二。  相似文献   

14.
许行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15年之间,与孟子是同时代人。他的事迹和主张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他依托远古神农氏之言来宣传他的主张,是战国时代农家的代表人物。从孟子骂他是“南蛮鴃(jué音抉)舌之人”,和“自楚之滕”看,他是楚国人。有人认为《吕氏春秋·当染篇》所说的墨子的再传弟子许犯就是许行,但也有人认为此说并无确据。《汉书·艺文志》有《神农》二十篇,是农家的著作,可惜早已失传。农家的材料还见于《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同书《爱类》篇和《淮南子·齐俗训》也有部分材料。  相似文献   

15.
《全唐文》卷四○三有一篇所谓《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研究唐史者向来认为其为伪文,但最近还有人以它作为根据,撰文说唐玄宗的杨贵妃是今广西容县人,并非如《旧唐书》本传等所说是杨玄琰的亲女儿,而是杨玄琰在容州做官时强买来的(《杨妃籍贯考》,《人文杂志》1982年第1期)。说明这篇伪作仍未被识破,因此有必要来作点辨伪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松江回族考     
中国的回回民族形成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时期。在元朝以前,是回回民族的萌芽时期。回族是由中世纪来中国的阿拉伯、波斯、中亚的穆斯林商人、军士、使节、传教士在中国定居,并与汉民族婚配而形成的。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五省(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云南、江苏等省均有回民居住。但在历史上,江南却是回族人数相当多的一个地区。宋末元初,周宓在其所著《癸辛杂识》中称:“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周  相似文献   

17.
(一) 《阿房宫赋》是杜牧的一篇优秀赋作。杜牧(803-853)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是晚唐时期的著名作家。杜牧的诗名比文名大得多;这绝不是说他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因为他的诗写得更为出色。今传《樊川集》二十卷,收辑了他的全部作品。杜牧出生在钟鸣鼎食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祖父杜佑曾做过德宗、宪宗两朝宰相。但本人的政治生涯却有些坎坷不平:二十岁考取进士、复举贤良方正后,即不断遭受权贵的排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一书的第一部分:《一个共产党员的经历》,实际上是仅存的毛泽东同志的自传。那是1936年7月斯诺去延安访问时多次要求毛泽东同志谈的。 斯诺告诉毛泽东同志,外间有关于他的死亡的各种传说。另外,有人以为他能说流利的法语,有人说他是一个无知的农民,有人说他是一个半死的肺结核病人,有人则坚持说他是一个狂热分子。毛泽东同志对人们竟然会把时间花在对他进行种种猜测上感到有点意外,他同意应该纠正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宋代陕州夏县人(今山西省夏县),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论家、哲学家。司马光的哲学著作较多,在他的文集里除收有《迂书》、《原命》、《说玄》、《致知在格物论》、《中和论》等专著外,对杨雄的著作《太玄》、《法言》等注解或集注,也比较集中地反映司马光的哲学思想。现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三日,《甘肃日报》刊载了裴慎之的《兰山诗情》一文。该文认为,今兰州城南的皋兰山就是西汉时霍去病与匈奴大战的皋兰山,而且引诗为证。关于霍去病大战的皋兰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现在学术界的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皋兰山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的大夏河边;也有人说皋兰山在“今兰州黄河西”。我认为,上述诸家的皋兰山位置说,都是值得商榷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意见,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