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创新行政体制 ,实现“行政提速” ,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2.
区域行政协作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从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关系基本态势出发,着重分析了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关系形成、区域行政协作多赢格局的内在动力、地方政府区域间协作的起点与关键,并运用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础等改革方式,以期重构区域行政协作体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威尔逊-韦伯式官僚体制弊端的显露,西方政府启动了新一轮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运动,西方新理论、新工具层出不穷。处在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迫切需要政府开启新的行政管理改革。但面对未建成的韦伯式公务员制度、古代官文化、政府辅佐下的市场体系、法治文化尚待建立、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等一系列情况,西方新理论、新工具的使用必须以中国现实为依据,在发展和改造中开展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4.
刍议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而如何通过政府活动"合法地借助权力"来确保整个高等教育稳定、协调、高效地发展,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化模式,将高等教育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既是行政当局对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主要职责,也是实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中国建国后传统行政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其自身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其次,文章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为界限,将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政府改革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就其改革的特点、过程、成就及不足进行了阐述;最后,立足国情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审批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与规范政府审批执法行为的重要突破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认真分析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探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完善政府职能转换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是我国社会总体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有序地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行政体制改革的持久深入,离不开明确的目标选择,在当前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当代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应设定为:民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有效政府、廉洁政府、专业政府、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政府改革在下一步改革中将居于中心地位,它对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战略意义。这表现在:亟待创新的政府体制是计划经济遗留下的“硬核”,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障碍;进行政府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政府体制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交会点,因而政府改革具有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改革思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行政管理是个历史范畴 ,它伴随着高校的产生而产生 ,伴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发展。但是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行政管理越发暴露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管理机构臃肿 ,管理观念僵化 ,管理方法陈旧 ,管理效率和效益不高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发展的需要。因而 ,高校要发展 ,行政管理就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把绩效管理系统导入行政管理实践,以克服政府失灵,改善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及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行政评价体系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换句话说,政府绩效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评价体系能否建构。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在行政实践活动中,行政行为失当和行政决策失误还相当严重,故建立、健全行政评价体系应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同时行政评价也是国内行政学界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把绩效管理系统导入行政管理实践,以克服政府失灵,改善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及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行政评价体系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换句话说,政府绩效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评价体系能否建构。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在行政实践活动中,行政行为失当和行政决策失误还相当严重,故建立、健全行政评价体系应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同时行政评价也是国内行政学界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改革中的价值重塑与制度重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然而都始终跳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不合理的行政价值取向和无效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制约着政府行政改革的进程,这亦是行政改革的难点所在.因此,只有进行行政价值重塑和制度重塑,政府行政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策略是事关政府机构改革成败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应采取以下策略:一、严格按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政府机构;二、着眼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宏观战略改革政府机构;三、科学处理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辩证关系;四、把机构改革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结合起来;五、着力在人员分流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入手,对如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探讨,指出"自下而下"是改革的构建原则、立足村社是改革的范围、合作金融法是改革的保障、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是改革的关键、重构农村金融体制是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行政问责制是构建责任政府的重要制度载体,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艰巨的社会实践课题.构建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既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顺应世界行政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近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行政问责建制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在党的十四大和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中,江泽民和李鹏同志都反复强调了加快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理论上搞清楚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整个社会改革获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从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进行过多次行政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数次行政体制改革维护了政权的稳固、确保了经济的恢复。改革开放之后的数次行政体制改革推动并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大部制改革是新时期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可逆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跨世纪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日趋完善,未来社会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对跨世纪行政管理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影响和决定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和学生的培养方向。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跨世纪的行政管理人才,对有关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住房制度改革涉及到一系列机制与体制的转换。住房投资体制改革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城镇住房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住房投资体制,正日益成为我国当前房改中亟待解决的一大新课题。本文从以下两方面浅陈拙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应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尤其是作为社会调控的主干部分的行政系统的发展明显滞后,甚至可以说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目前应着力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以期尽快改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和谐的局面。变革是世界各国行政管理的永恒主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重视并认认真真地进行行政改革研究和实践工作,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虽然各国改革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精简统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追求一个高质高能、开拓创新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