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莎 《中州学刊》2007,(6):155-158
元代官方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主要包括赈恤制度、收养制度、刑律优免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法律保护制度和赋役免除制度等。其救助范围大大超过了前代,成效比较显著,体现了蒙古统治者的文治手段的加强和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明清时期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中国出版杂志联合召开“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座谈会。国家语委语文司、出版社、报刊社、信息中心派人出席。会议认为,新闻出版业对于纯洁祖国文字赋有特殊使命,必须使之成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榜样。会议对造成“无错不成书”的原因、解决“无错不成书”的办法进行了深入研讨。会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代表着一种文化,56个民族,12亿多人口之所以能长期团结在一起,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汉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确使用民族语言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黎 《兰州学刊》2007,(3):206-208
地名标志包括:山川河流地名名称标志,行政区划名称标志,居民地名称及路、街、站、建筑物名称标志,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标志.这些公共设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关系到国家主权尊严、民族团结和国际交往,所以公共设施用语用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文章对地名标志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我国现行地理标志使用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胡乔木同志给周扬、张光年的信中(《中国语文》1982第2期)中指出:“(语言文字工作)究竟是一个国家的文艺作品和编辑出版工作,文化水平的一种表现,并且对读者、作者自己和后来的作者、编者影响非浅,所以值得注意”,不能不要求“细节上的完美”。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说,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不仅“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各项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语言混乱现象的继续存在”,是“对人民利益的损害,对于祖国语言也是一种不可容忍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西藏山南农牧民使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频率低,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有相当的热情又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教材适用性较低,教育培训力量薄弱。提升山南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应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宣传力度,编写适合农牧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汉藏双语教材,建立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创新培训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营造农牧民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官方答案     
尹玉生 《快乐青春》2014,(11):92-93
一个周五的下午.10岁的艾米·卡特带着家庭作业回到了家中。如同往常一样,她决定先完成作业,再无牵无挂地开心度周末,但可恶的历史作业破坏了她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满族是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人为主体而形成的,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先秦时期的肃慎,汉朝和三国期间的挹娄,南北朝时代的勿吉,唐朝时的靺鞨,以及宋、辽、元、明时代的女真,都是满族的先人。 满族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我国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汉族及蒙族等邻近少数民族有着紧密的关系。历史上满族就有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满文创立之前,满族曾较长时间内,借用着蒙古族文字,因而在满文创制后,在满语中也仍沿用着不少蒙语意音之词。十六世纪末,女真人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各部,并开始了征伐海西和东海女真人及其他各部的战争。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满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汉、蒙古、朝鲜等民族的交往也日益频繁,继续借用蒙古族文字已远远不能适应发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大学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和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论坛在京举行。这是学术界一次高层次、多学科的研讨会,来自哲学、文化学、人类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六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出席会议。李学勤、黄楠森、李伯谦、王东、廖学盛、王巍、王震中、朱乃诚、赵朝洪、葛英会、刘绪等与会者,从不同专业视角就中华文明起源的生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元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元代对各种宗教的保护和利用的态度,以及通过宗教对各种文化的接受,决定了元代宗教政策的宽容和含弘性。元代的宗教特征决定了元代的文坛格局,元代文人对宗教观念的接受和认同,三教合一,释道文人化,各种宗教并行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而影响了元代文学创作,诸如元代文学精神的避世与内敛,全真教和佛教禅宗对杂剧创作的影响,全真教对散曲的影响,禅学、道家哲学及道教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元初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科举长期废而不行。士子文人失去传统的上进之路,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文人因此而疏离了政治和权力,淡出了治国和明道,唤醒了独立人格意识,以纯文人的心态和眼光读书和创作;元代中期,自元仁宗恢复科举制度后,吸引了各族文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兴起了一个全面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元代科举吸引各族士子文人参加,是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依然有着无法言说的吸引力,尽显大国气象和盛世之感,促成了元代盛世的时代精神和平、易、雅、正盛世文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文人群体雅俗分流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成为元代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元代延祐年间,朱学虽然列为科场程式,开始成为官学,但是,陆学并没有因此衰竭。它恰恰相反,在元代这一时期,一方面仍有一些株守陆学的徒裔;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陆学的思想,甚至陆学的主要思想,却为不少的朱学人物所兼取,使陆学籍朱学得以薪传。当然,从陆学本身来说,它也兼取朱学的“笃实”工夫。这就是元代出现的所谓朱陆之间的“兼综”、“和会”。这是理学发展到元代的一段复杂情况。本文试图对其中的曲折原委作一些论述,以说明在南宋以后理学变化的趋向,以及这一趋向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后来明代王学的出现又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元代的畲族     
元代的畲族@屈文军$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相似文献   

15.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 ,1115~ 12 34年曾建立过金朝。金代女真族不断吸收汉、契丹、渤海和奚人 ,因而迅速壮大。蒙古灭金后 ,除一部分女真人留居东北故地外 ,大部分仍居于中国北方 ,在元朝“四等人制”中 ,与汉、契丹人一样 ,同属第三等级 ,统称“汉人”。他们与汉人通婚 ,习汉字 ,操汉语 ,逐渐与汉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元代的科举     
元代不重科举,所以到仁宗皇庆二年(1313)才正式制定选举办法。《元史》中记载:考试规定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以朱子章句集注为标准。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疆域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定国号为元,建立了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中国。元代的疆域,较之汉唐盛世更加广阔。《元史》“地理志”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代中央设中书省统管全国行政,地方设行中书省,下有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全国有十一个行中书省,一百八十五路,三十一府,三百五十九州,一千一百二十七县。据明末清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所载,全国的疆域范围是:  相似文献   

18.
元代的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豫 《殷都学刊》2002,(4):60-65
本文就元代宝卷与唐宋俗讲、变文及明清宝卷的关系 ,从讲唱形式、语言文字句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旨在阐明元代宝卷在整个宝卷文学发展史上所处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徐铉的语言文字观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认识到汉字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其形体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文字与社会相互作用;重视篆、籀字体,推崇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使用反切注音法;汉字的形、音、义古今有变;区别对待俗体字,谨慎对待民间使用的异体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工作是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省来看,民族成分众多,少数民族总人口一百五十多万,占全省总人数的7.9%。这些少数民族有的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但也有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或几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情况。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可见,我省还是一个多语言地区。从语言的谱系分类来看,省内各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两大语系,即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藏语属于前一语系,蒙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