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战前后,数十万华工远赴俄国,北洋政府为了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以及遣返华工归国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华工出国途径的复杂性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上北洋政府不能很好地协调华工与华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在自由出洋阶段过于放任的政策带来了无法化解的弊端,导致了最终无法很好地完成其保护与遣返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驻美公使,在出使前和出使期问,陈兰彬在华工问题上作出了积极努力,如率领调查团收集了大批关于中国劳工在古巴遭受迫害的材料;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在美等国华工之人身安全;在秘鲁虐待华人事件、丹佛事件发生后,积极与秘鲁、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等等.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陈兰彬在保护华工问题上的举措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作为派驻美国,专事华工事宜之首任公使,可以说,保护华工是陈兰彬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华工出国自近代以后大量增加,那么晚清政府对出国华工抱以何种态度?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清政府是不顾华工死活的。发生于1873年的陈兰彬奉旨调查古巴华工状况之事,却显示了另一番情景。近代以后,华工出国方式和中国对待华工政策,开始向正规化和法定化方向转变,既立约保护华工的人身权利,也立约规范外商的招募行为。陈兰彬调查古巴华工及其所带来的新订华工条款,可以说是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第一次实质性行动,开启了近代中国政府对待出国华工政策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虽然晚清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对华工出国的自愿性进行保护,但是由于猪仔贩卖者追求经济利益,外国政府恃强凌弱,清朝政府官员腐败无能及华工自身受到暴力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导致晚清政府对华工出国自愿性的保护措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大连火车站乘去往马栏子方向的无轨电车,到民勇街下车,可以看见路南有一排红砖二层楼房,其中门牌标着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658号的一栋,就是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大连中华工学会成立于1923年12月2日。它是日俄战争以后,旅大地区工人阶级在反抗新的野蛮占领者——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榨的斗争过程中,取得了教训,1923年又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加强组织、团结对敌的重要性,因而在旅大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由当时大连沙河口  相似文献   

6.
自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以后,到加州的中国华工人数也随着增加。随着华工的大量涌入,对加州的矿藏开发、铁路修筑、农耕业的开发、捕鱼、毛纺等其他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就以上四个方面对华工在加州经济开发中的作用作一简单论述,以进一步揭示华工在美国西部早期经济开发中的历史意义、彰显华工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大量华人劳工以"苦力贸易"的形式来到秘鲁,这种劳动力的跨国迁移,有两种驱动力量,一种是"拉力",即秘鲁国内的劳动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种是"推力",即当时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民生凋敝、大量贫农被拐骗到秘鲁。在秘鲁务工时,华工遭到残酷虐待和压榨,这激起了他们的反抗。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华工赢得了自己在秘鲁社会平等的地位,秘鲁华人社会由此形成,华人并由此成为当地的强势族群。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为了支撑不断扩大和升级的侵略战争,保障本国重要工业的发展,于1943—1945年间强掳约4万名华工到日本就劳。这些华工分布在135处场所,其中以煤矿最多,有47处;华工中数量最多的是煤矿工人,总计有16 000多人。与从事土木建筑、造船、铁路与港口装卸等其它行业的华工相比,煤矿工人安全条件最差,伤亡人数最多。为了争取生存和维护做人的基本尊严,在日本煤矿就劳的华工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对日本统治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其结果或是遭到残酷的镇压,或是迫使日方做出一定的让步,在中日关系史上书写了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容闳与近代中国早期的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容闳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后,积极推动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并被清政府派赴美国作为管理这一批留学生的主要官员之一。随后又担任清政府驻美公使的副手,对早期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对保护华工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内华达州维吉尼亚华工纪念碑:1964年,美国内华达州在纪念建州100周年的时候,在维吉尼亚市建立了一座华工纪念碑。碑上刻着:"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原来,早在100多年前,巴拿马运河尚未开凿,美国东西部交通很不便利,于是修建了一条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其中最艰巨的一段工程,主要由华人劳工完成。这座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铁路     
1989年9月24日、北美洲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天虹体育场, 聚集几百名中外人士,举行加拿大铁路华工纪念碑揭幕典礼。 纪念碑位於多伦多市士多巴丹拿大道市立公园入口处,高达35尺 的铁路华工纪念碑,它由两座架柱桥组成,顶座是一铁路轨道,并有 两屋真人大小的华工铜像分别工於桥脚和铁轨上。这是加拿大政府为 纪念17万名铁路华工在1880年修建太平洋铁路作出了卓赵贡献而修 建的。碑文载曰:“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五年、一万七千名中国广东省 的男工,来到加拿大西部。参加穿越洛碳山危险地段的修建,筑路过 程中四千多人…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后,在俄国混乱的社会局面下,广大旅俄华侨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其中旅俄华工多数被迫加入到了苏俄阵营,而苏俄政府则利用华侨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以支持华工阶层夺取侨界领导权等方式打压侨商。最终,在严重的内耗中,俄国远东地区华人社会走向衰落,而俄国内战结束后,苏联政府甚至一改其支持华工阶层的政策,重新走上了历届俄国政府排华、限华的老路。就苏俄政府与旅俄华工之间的关系而言,尽管期间多有合作,甚至一度结成了同志般的亲密关系,但就其本质而言,依然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儒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经担任过近四年的驻美公使。在此期间,杨儒一方面敦促美国政府废除排华法案、切实维护华工权益,并促成了1894年《中关华工条约》的签订,希望能部分解决美国的排华问题;另一方面又为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即从根治当地华人社会存在的恶习着手,提高华人自身素质,同时考虑转移部分华工到墨西哥。杨儒解决美国排华问题的实践和构想并未取得预想的成效,这与他的认知局限有关,同时也是清廷国力贫弱、无力对美国的排华进行有效的反击使然。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日文原始资料的解读,阐述了20世纪初旅日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历史变迁过程,论证了浙南籍华工商社群如何在中日经济差距的拉力下东渡日本,兴盛一时;该社群又如何在日本政府的排华政策和屠杀事件的推力下,迅速衰退。研究发现:日本浙南籍下层华工商社群的存在证明了日本华社不仅仅是华商型社会,华工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日本政府对从事非熟练劳动的华工一直持以排斥态度,华工社群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战赴法华工中的“黑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法军事部门的残酷统治及华工群体内部的“痼疾”导致了一战赴法华工中产生了大量“黑号”。旅法侨界为了维护侨界良好的“中国形象”一方面加强了对旅法华工的道德教育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谋求法国政府在侨工管理制度上的变革,以图消除“黑号”产生的根源,但以失败告终。而由于“黑号”的不良影响及法人的恶意扭曲,华工的整体形象也发生了蜕变。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黄遵宪认识到华侨经济的重要性,劝说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和保藩护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17.
增值销售作为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研究,能给顾客带来独特的利益,能使企业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华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在对华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运用营销理论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企业和顾客这两个主体着手,分别设计了相应"增值"方案,并对方案中所涉及的定量及定性内容进行了研究。增值销售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每一环节进行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华人遭受了严重的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本文分析了华工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国内外的“推拉力”;回顾了贯穿整个淘金热时期暴力排华事件和各殖民地的排华法案,阐释了其背后的深刻的原因,剖析了华工的抗争及排华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黄遵宪认识到华侨经济的重要性,劝说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和保藩护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历史背景下,陈兰彬以其难以释怀的乡土情结,在近代留美学生教育、出使美国以及保护海外华侨、华工权益、关注家乡民生和教育事业等方面贡献颇多,不仅反映出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他们行止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