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轼是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论苏轼说:“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轼在世时已经文名满天下。李绍《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云:“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传颂。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  相似文献   

2.
肖婷婷 《现代交际》2011,(11):80-80
本文试通过分析苏轼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来看其自身性格的一些特点。苏轼的个性鲜明、独一无二,通过对东坡与酒、东坡与月的分析,看出他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苏轼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不但影响了苏轼的人生观,同时对苏轼的文艺观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儒家现实主义文风对苏轼批评文体的影响;二是苏轼对孔子"辞达"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眨眼工夫,与花甲之年已“拜拜”三个年头了。记得念大学的时候.主讲古典文学的老师抑扬顿挫地讲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这句,坐在讲台下的我忍不住对苏轼自诩为“老夫”丢去几分白眼。回想起近日里与手机短信结缘的经历,却体验到“少年狂”三个字的妙处。  相似文献   

5.
安分、宽胃、省费──苏轼的养生观黄力生苏轼养生论著有《问养生》、《续养生观》、《上张安道养生诀论》等。他认定人间没有长生不死的活神仙,更无长生不老的丹药。只有慎于起居饮食,节制色欲,能劳能逸的人方能尽享天年。他对自己的饮食生活有严格的要求,曾给自己立...  相似文献   

6.
和陶诗,是指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于扬州、惠州、儋州等地时,以相同的韵律追和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和陶诗"代表苏轼晚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的转变,苏轼的诗学思想也是在乌台诗案之后才开始表现出来的。相比于早期的豪放旷达,在政治上受挫以后的苏轼思想变得不再激烈而是平和,和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这种平淡的风格正是苏轼晚年诗歌所体现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不便立案     
罗琪 《老年人》2013,(10):45-45
(红先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本局取苏轼诗意,红方节外生枝取胜。着法下期刊出。(山棋供稿)  相似文献   

8.
苏轼(1036~1101年)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官多年不得志,屡屡被贬。宋哲宗元祜八年(1093年)被贬定州(今河北定州市)任知州。他在定州任上虽短短八个月,却留下了大批文化遗产。苏轼未到定州,悲凉秋风已起。这年,他已58岁,年近花甲。在经受了乌台诗案的惊悸、黄州苦雨的浇灌后,这株挺拔之松依然劲健。然而,最为严酷的打击即将来临。这年八月初,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夫人去世了。苏轼“泪尽目干”,处于痛苦之中。九月,更大的恶浪席卷而来,关心和重用他的高太后撒手西去,哲宗亲政。此前,苏轼给哲宗小皇帝当老师断续已八年之久,这位刚刚18岁的皇帝肯定烦透了苏轼。  相似文献   

9.
正读苏轼文集,发现这位北宋大文豪对于种树居然颇有心得。苏轼从小喜欢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三万栽"虽然是夸张的修辞,足以表达喜爱之情。"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满山青青的松柏,寄托着苏轼的乡愁。少年时种下的三万株故山松柏,自此后,在苏轼的人生旅途一路青碧。陕西凤翔。签书判官和他挚爱的夫  相似文献   

10.
面对宋代词坛一片阴柔之风的现状,苏轼从形式到内容上对宋词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也树立了其个人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前后五年,公事之余观山览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具有深广的文学地理价值。一方面,这些诗词应地应景而作,表现出浙江杭州地域清新自然的风格;另一方面,杭州的诸景因为苏轼的诗词而更添诗情画意。因此,今试图从文学地理角度解读苏轼于杭州所作的游历诗词的文学地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同一社会现象,由于各人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民工潮”和户籍制度改革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3.
苏轼有《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被贬惠州后,爱妾王朝云唱这首词,每每伤怀苏轼的颠沛流离,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便恸哭不能继续. 苏轼笑其:我才悲秋,你就已经开始伤春了.  相似文献   

14.
崔艳玲  李衍鹏 《现代交际》2010,(12):101-101
《赤壁赋》是苏轼游记散文的代表作,它把我国的游记文学推向了最高峰。《赤壁赋》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深刻反映了苏轼的哲学思想,也折射出古人朴素的辩证思想。本文作者试对这一思想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命途多舛,既是苛待,也是成全,这要看你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生命或是不堪重负、日趋萎缩,或是曲意奉承、面目全非,二者都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性灵,变成精神上的阉人。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说: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他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各类语文教材都把苏轼作品作为重要篇目,因此,感悟苏轼人生,对赏读教学苏轼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清欢的味道     
戴海 《老年人》2008,(7):34-34
本文的话题,缘自苏轼的一首《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看,结句便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人在草木中     
很久以前读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其中两句是被爱茶人多次引用的诗,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读者诸君请勿见笑,我从来不是高雅的人,我读这两句诗时,那笑意从心底冒出来,仿佛打了一个饱嗝一样。  相似文献   

19.
善待烦恼     
万川 《当代老年》2008,(10):39-39
善待烦恼,是一切智者和强者的精神和修养,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古今皆然。宋朝苏轼被贬,还能写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佳句。古人更有潇洒的“不气歌”和“难得糊涂”的至圣名言。这一切都体现了同一个道理:善待烦恼。  相似文献   

20.
韩闻 《职业》2014,(4):38-38
苏轼,北宋时期大才子,他学识渊博,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因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苏东坡。苏轼是宋仁宗时的进士,宋哲宗时的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因其性情豪放刚直,又恃才傲物,在官场大起大落,这也成就了他对人生的更深思考,迸发了更加辉煌的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