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社会扩大再生产中两大部类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六十年代以来,有关论著非常多,但至今未获得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反省: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以往的研究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有关基本理论,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定量分析,探求能表现社会扩大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相关关系的数学通式,并从社会总积累如何分配于两大部类这一角度,观察社会总积累状况与两大部类积累状况三者间的相关关系,需要说明,本文所论仅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不当之处,敬祈教正。  相似文献   

2.
由于理论上对第一部类优先增长规律的片面理解,人们在实践中吃了苦头。因此,近年来又重视了从理论上来研究这个规律。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两大对立意见:一是赞成第一部类优先增长是客观规律,其论证方法多同于马克思、列宁使用过的方法,个别也有新的补充。二是认为根本不存在第一部类优先增长的规律,其论证方法大体也同于第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都既不可能、也无法脱离现代服务业的有效支撑。服务业能够为两大部类创造更高的价值增值率;金融服务业促进了两大部类的资本流通;同时现代服务业还能缓解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引起的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看成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普遍规律,远在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学界,曾经对此问题进行过一次广泛讨论。然而,在那种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方兴未艾的年代,展开这一场讨论,不过是对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办钢铁等作法寻找理论依据和广为宣扬而已,因此当时的一致结论是,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原理,只是在某些技节问题上略有争议。在解放思想的今天,在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最优控制模型,通过最优条件的变换得到了两大部类投资比例的最优算法。该算法表明,在没有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情况下,两大部类投资比例是常数,这意味着文章推导出的最优解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再生产运动,需要对贯穿和支配它的最一般规律的具体作用形式作出分析。我认为,两大部类生产相适应地平衡发展,是社会再生产最一般的规律。这不仅因为两大部类平衡发展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最基本条件,而且从社会总劳动必须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上,也可以看出两大类平衡发展是极高度的抽象规律。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即从分析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开始,来创立他的博大精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有着非常深刻、非常严密的科学道理的。而他创立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则是从使用价值上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两个部类,从价值上把  相似文献   

7.
提出并证明了一个新的价值组成分析公式,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所有加工阶段固定资本折旧的总和,二是所有加工阶段可变资本的总和,三是所有加工阶段剩余价值的总和。以这一公式为基础,构造了劳动资料与消费资料年产品价值构成公式,最后提出了,劳动资料与消费资料价值实现条件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8.
提出并证明了一个新的价值组成分析公式,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所有加工阶段固定资本折旧的总和,二是所有加工阶段可变资本的总和,三是所有加工阶段剩余价值的总和。以这一公式为基础,构造了劳动资料与消费资料年产品价值构成公式,最后提出了,劳动资料与消费资料价值实现条件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9.
<正>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社会资本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但在两大部类增长的关系问题上,后人众说不一。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生产价格规律作用条件下,对两大部类生产的增长方式略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保持两大部类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方针。还指出:“这是我国建国三十二年,特别是近三年来的经验积累。” (一) 如何理解两大部类的协调发展,最近一二年我国经济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对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不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问题,我国经济学界有着很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不是客观经济规律,我国多年来没完没了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已经造成和加剧了严重的比例失调。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因为我们主观认识和计划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开始时采用以消费资料生产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为第Ⅱ部类的顺序反映了批驳“斯密教条”这个思想史上的原因,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他后来在《资本论》第二卷第Ⅷ稿又采用以生产资料生产为第Ⅰ部类,消费资料生产为第Ⅱ部的顺序,却是更为合理的.这种顺序表明,只有提倡勤俭节约,控制消费资料生产的超前发展,先行发展教育和生产资料生产,才能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的,使包括消费资料生产在内的整个社会再生产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增长模型阐述了商品经济中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均衡增长关系,通过借鉴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均衡增长模型而构建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两部类分析模型,可更加深化对实体经济商品流通过程以及虚拟经济货币流动机制的认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探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扩大再生产,要从第一部类的积累讲起从理论上阐明社会再生产问题,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先弄清简单再生产,才能懂得扩大再生产。在研究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时,就必须先阐明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的各种关系,才便于进一步研究在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诸特点。就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以及两大部类之间积累规模的基本关系来说,它对于有机构成不变或提高条件下都是适用的。当然,在有机构成提高时,情况会复杂些,其具体关系也有一定变化。本文是以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剩余价值率也不变为条件,来研究两大部类之间积累规模的关系,以及它对于两部类增长速度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内,在分析简单再生产下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和实现问题时,曾对第Ⅱ部类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将其划分为Ⅱ~a(必要生活资料)和Ⅱ~b(奢侈品)两个分部类,进而来分析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问题。那末,在把第Ⅱ部类划分为Ⅱ~a和Ⅱ~b两个分部类后,两大部类间的交换图式又将如何呢?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第四节内在对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进行分析时,曾把第Ⅱ部类划分为Ⅱ~a(必要生活资料)和Ⅱ~b(奢侈品)两个分部类。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并假定了Ⅱ~a和Ⅱ~b的资本家各以其收入的3/5用于必要生活资料,2/5用于奢侈品。在对第Ⅱ部类作了Ⅱ~a和Ⅱ~b的划分并对两者资本家收入的花用方向的比例作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产品都是为供应其他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需要而生产的,所以,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产品都须卖得出去,取得供需平衡,才能使各个生产部门的扩大再生产,从而使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得以顺利地进行。由于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个生产部门在技术经济上是彼此衔接,相互联系的,要使各个生产部门的产品供需取得平衡,就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结构上的平衡。这是  相似文献   

16.
自重新展开“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问题的讨论以来,许多同志发表文章,冲破了那种固守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普遍规律的传统看法。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更广阔地放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体系中去看待这一问题,那就不仅会在论证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不是普遍规律中避免片面,而且还会进一步提出:既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不是普遍规律,那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下,两部类增长速度对比关系究竟呈现为几种趋势?何为总的或基本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们国内流行着一种观点,笼统地认为重工业属于第一部类,轻工业和农业则属于第二部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一  相似文献   

18.
汉大赋与阴阳五行说的关系,我们在《论邹衍对汉赋的影响》①一文中已经做了初步的探讨。为使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充分的阐述,我们想从汉代赋家的思想渊源及汉大赋产生的时间、地点方面对它再略做两点必要的补充,以求教于方家同人。一、汉代赋家的思想渊源要阐明汉大赋与阴阳五行说的关系,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汉代赋家的思想渊源,看一看他们的思想究竟受到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影响,其中到底有没有阴阳五行说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平衡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北京市2012年投入产出表》对42个部门按两大部类进行实证分析和数据统计研究,并综合考虑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部门与三大产业划分方法,把42个部门合并为六大部门.在此基础上编制用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社会核算矩阵,利用CGE模型的标准模块外加一个碳税模块模拟北京市2012年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在征收不同标准的碳税后北京市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碳税征收在每吨250元($30)以内时,北京市GDP的损失可以控制在1 %之内;同时碳税征收应当对不同类型的部门区别对待或对居民进行福利补贴,以实现税收的中立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普特南关于实在论的两个著名论证的分析,表明这两个论证实际上都是有问题的.“孪生地球”论证不构成对“心理状态决定外延”的反驳;“榆树和山毛榉”论证虽然能够得出“心理状态有时可能不决定外延”的结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我而言A和B唯一的不同是:它们是不同的),外延的区别对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