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周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1世纪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各级各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素质又是由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决定的,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又是由高等师范院校这一教育的“工作母机”决定的。因此,培养跨世纪的教育人才,应当着眼于两支队伍的塑造,即一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特点鲜明的高师教师队伍和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有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还要着眼于建立有效地推动高师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双向成才的管理体制,为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校音乐教育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常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艺术修养是跨世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本文从音乐的社会功能着眼 ,论述了将音乐教育纳入高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转变高校教育目标 培养跨世纪财经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S8)
经济改革对财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财经教育改革的深化也势在必行。本文从现实与未来的角度,论述了重新确立教育目标,调整教育对策,对培养跨世纪财经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念孔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在这世纪之交,我院酝酿已久的“人文教育研究所”正式挂牌了.没有什么隆重的庆典和铺张的宣传,它只宣告了自己一个神圣的目标: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培养跨世纪人才,干一点实事;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健步走向21世纪,作一点贡献.为此,应当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祝愿!这里,揭载了“人文教育研究所”一次学术性座谈会的几篇发言摘要.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他们的宏阔眼光和严肃运作,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因而,我们有理由期待着并深信,他们将向广大读者、向中国和世界奉献出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如何抓住机遇,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好工作是高较干部人事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引入了与竞争性相适应的竞争机制,与法制性相适应的科学保障机制,就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7.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实际,转变观念.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齐抓其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梦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8,(1)
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科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我国将面临一场人才大挑战。《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就是为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而组织实施的一项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目标是要在本世纪末,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造就一批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具有较大影响的杰出科学家和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队伍,高等学校承担着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重任,并且是实现“百千万人才工程”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百千万”即培养一… 相似文献
9.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在培养人才规格问题上存在的弊端,依据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和建立社会主主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体制上的一些经验做法,根据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考虑到从传统教育体制向新型教育体制转变的过渡,阐述了改革传统教育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对于目前高校的改革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义录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51-52
为了适应当前高教改革的发展方向,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从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而且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变单向的"灌输"教育为多向的"交流"教育;坚持行为约束和情理教育、情商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同时还要发挥受教育者的模范带动作用和教育者的为人师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齐真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74-77
面对21世纪的到来,全国各类高校都在结合各自的特色优势,进行锐意改革和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置身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之中的多科性地方普通高校,如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在加速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各类具有全面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树立跨世纪的教育观人才观,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首要前提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各类人才。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猛烈地冲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单一的知识传授,过… 相似文献
12.
王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育才、成才的规律告诉我们,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十分重视德育;以德育为先导,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沙马拉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S5)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人才沙马拉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将进入人才市场、学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国... 相似文献
16.
刘利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6)
论高校跨世纪德育人才刘利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新世纪的即将来临,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其形象和素质许多方面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工作也深感被动。因此,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造就一代具有全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着重从教学的角度,讨论了应从提高思想认识、打好理论基础、进行方法教育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智能素质,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杨德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已在高教界形成共识。本文拟对深化教学改革中几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略抒己见。一、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高等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又具有培养合格高级人才的育人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有人功能来实现的。育人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不论哪种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最基本的职能,都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对于教育质量较高、科研条件比较好的高校,要努力办成教学、… 相似文献
20.
面向未来,大力开展成才教育,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李嗣水,王荣纲,邵英起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正在走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大批跨世纪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自1988年以来,我们遵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