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已经签署该<公约>,但尚未批准.本文指出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研究了其中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文本,发现了其中的诸多谬误.文章建议中国政府组织各部门和专家研究<公约>的文本问题,建议我国政府确定<公约>中文作准本,以便<公约>的批准和执行.作者还提出了解决<公约>中文本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最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权利。中国已经签署该公约,但还没有批准。本文介绍了公约的背景,分析了中国批准该公约的困难和解决途径,以及中国批准之后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洗钱与各种腐败相勾结,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应势而生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犯罪所得的洗钱行为明确规定为可定罪的腐败行为。我国现行的反洗钱法制建设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制约了反洗钱行动的成效。作为《公约》的缔约国和批准国,我国应按照该《公约》规定完善反洗钱法制建设,切实推进《反洗钱法》的具体实施,完善相关的刑事立法和金融立法,并加强反洗钱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闫厚军 《理论界》2006,(11):88-89
我国政府一直为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做积极准备,但死刑制度的去留仍然是国内法与公约相左之焦点,本文就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当前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废除死刑所需的物质条件与人文背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公约》概述(一 )《公约》的产生及其原因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UNCITRAL)起草 ,于 1 995年 1 2月 1 1日以联合国大会 5 0 /48号决议通过 ,现已向各国政府开放签字和批准。由于公约规定 ,公约在第五件批准书、接受书、认可书或加入书交存之日起满一年后第一个月第一日开始生效 ,截止 1 999年 1 2月 4日 ,已有五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了公约 ,因此公约已于 2 0 0 0年元月 1日起生效。公约是调和建立在大陆法基础上的银行保函和建立在英美法基础上的备用信用证的差异的一次重大的法律尝试。把…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致力于加快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但改革开放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仅就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一、深入研究国际条约与我国国内立法的差异,切实按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办事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已同一百多个国家和欧共体签订了双边的经济贸易协定,还参加了一百多个国际公约,其中有关经济或民事方面的公约占一半多,包括《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等。关于这些公约和协定在我国的法律效力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明确规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权法与我国的死刑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保护生命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并已成为了国际人权公约一项重要内容。二战后国际组织通过起草与制定国际公约来限制、废除死刑的适用。限制死刑直至废除死刑是国际公约对死刑的基本态度。在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后 ,遵守《公约》的要求将转化为我国的国家义务。我国应及早对现行死刑政策进行调整 ,为《公约》在我国的生效实施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与国际版权公约的关系及相关问题李小伟我国政府分别在1992年7月15日和7月30日向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递交了参加《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加入书。根据规定,两个国际版权保护公约于同年10月15日及10月...  相似文献   

9.
重新界定了《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该公约的延伸适用及其他可能的广义应用的新理论。论文通过详细分析该公约与其他国际法的关系,发掘了该公约在国际贸易法律体系中延伸性适用这一既往忽视的重要法律问题,揭示了该公约中延伸性适用的法律设计推动电子形式的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阐释了该公约的延伸性适用与参照准用将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及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我国人权保护的重大举措。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应具有直接的效力,我们应逐渐实现公约所载权利和所承担义务。为此,应完善国内立法;在司法及行政上也应有一些措施,确保国际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大陆架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在海洋中争夺的焦点问题。1 958年联合国通过的《大陆架公约》及 1 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了沿海各国对大陆架的权利 ,及大陆上覆水域和上空的法律地位等问题。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 ,国内海洋立法体系已初具规模 ,成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有力保障。但同是存在法律制度的滞后性 :一是原则性规定强 ,操作性差 ;二是没有将《联合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各国的各项权利完全涵盖进来。因此 ,应加强我国海洋立法 ,以适应世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融资租赁自80年代初期在中国运行以来,中国融资租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运行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尚缺乏完备的融资租赁法律体系。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我国应借鉴《国际融资租赁公约》及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制定专门的融资租赁法。本文将《国际融资租凭公约》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作比较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的腐败犯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有关腐败犯罪某些问题的规定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存在差异。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推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应对《刑法》规定的腐败犯罪主体、死刑及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合同法》无疑是目前我国民事领域中最为成功的立法,该法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影响。比较《合同法》与《公约》,在合同的订立、合同解除、违约责任与免责、买卖合同等方面,既可以看出前者对于后者的继受,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若干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关于如何修改受贿罪构成条件的规定以更好地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衔接,更有力地打击贿赂犯罪的讨论由来已久。从我国受贿罪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打击受贿罪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现行受贿罪的立法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构成条件的规定扭曲了受贿罪的本质,导致该罪构成要件理论的纷争和司法实践的困惑,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受贿罪的构成条件和其他国家有关受贿罪的立法规定,建议取消"为他人谋利益"的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6.
虽然《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对中国生效已经26周年了,但是我国法院适用该公约的数量偏少,而且在适用该公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既有我国法院在应该适用CISG的案件中有时会错误地排除CISG适用,也有我国法院适用CISG时在实体方面和形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我国宪法关于条约适用问题的规定完全空白;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适用CISG的关系并没有理顺;我国法院严重缺乏关于CISG适用的统一解释机制;我国尚缺乏精通CISG和国际条约法知识的专业审判人员。完善中国法院适用CISG的对策势在必行,具体应该从完善我国宪法的条约适用制度、建立统一解释机制、完善适用CISG的形式和培养专业审判人员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7.
马松涛 《理论界》2012,(5):56-58
考虑到TRIPS协定第9.1条的明示排除条款规定,应认为TRIPS协定排除了《伯尔尼公约》第6条之二授予或其派生的权利规定。但是这其中有些精神权利在TRIPS协定中仍会或可能受到保护。我国还是应以《伯尔尼公约》中的精神权利保护义务为准设置相应的著作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腐败作为一个人类公害越来越受国际社会关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将全世界反腐败斗争推进一个新的阶段。《公约》在扩大规制主体、强调预防腐败、加强国际协作等方面具有突出特色,解决了一系列国际法问题。《公约》的推行将对我国的反腐败法制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护,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国际法原则。世界各国一体遵行的《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即1985年通过的《北京规则》)、《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即1990年通过的《利雅得准则》)、《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和1989年第44届联大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被公认为具有普遍意义和共同约束力的法律文献和国际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和儿童人权的大宪章。这些规则和公约,多是我国同意的,而“公约”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已正式加入。同国际上这些带有公理性、基石性的法律规范相比,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护情况是良好的,运行是比较到位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尤其是修改后的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刑罚适用等都做了有利于未成年特点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20.
《燃油公约》自2009年在我国生效后,对如何理解和适用公约以及确定燃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额等问题国内存在很多分歧。应从燃油污染损害的角度,以燃油公约为基础,结合相关国际条约,对适用范围、燃油污染责任赔偿、责任限制类型及强制保险金额确定等问题进行论证和分析,厘清《燃油公约》与其他条约的关系,找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