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西方“第四权力”与“第四等级”说,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三种权力”论,以及我国舆论监督长期作为政治权力延伸,都无法改变舆论监督本质上属于权利监督这一事实。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不过是一种象征,通过法律对舆论监督确权,西方及我国舆论监督都实现了权利监督的本位回归。可是,在反腐败制度设计中,舆论监督权力属性又得到了凸显,并要求舆论监督报道相应转型。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舆论监督对接权力监督成为必然,包括舆论监督线索与权力监督信息的对接、舆论监督选题与权力监督议程的对接、舆论监督报道与权力监督意见的对接;二是权力监督护航舆论监督成为常态,包括完善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构建舆论监督的容错机制、归拢舆论监督的评判权限;三是监督合力构筑中的合作模式创新,包括权力监督走进舆论监督和舆论监督走进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2.
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始终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尤其是对正迈向现代化的我国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权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如何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主张,需要创新群众监督政府的方式,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这种方式就是网络舆论监督。依据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从加强体制内监督力量的结合等方面来优化网络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的两项重要的民主权利:立法权与监督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人大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的监督出现了新的局面.舆论监督应置于人大监督之下.为此,发表四点思考:1.应建立舆论监督的人民监察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人民掌握舆论监督权的问题;2.应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舆论监督与监察必须在法制的规范下运作、以民主政治建设为旨归的原则和制订相应的舆论监督监察法规;3.应建立监察机构与组建专门的监察队伍;4.应制订舆论监督工作职责及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搞好舆论监督,是提高报刊战斗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发行量的有效途径。舆论监督包含主体、客体与本体三个方面的内容。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公众。准确地说,就是传播者、新闻媒体。但从政治上讲,舆论监督的主体应该是公民;从法律意义上讲,任何一个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享有权力和承当义务的个体。所以,传播者、新闻媒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的主体。舆论监督的客体是指任何违背法律法规的社会关系、对象和现象。舆论监督的本体则指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监督的原…  相似文献   

5.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副作用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和报纸全方位地监督党及其各级党组织政府及其官员.二是带来"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泛化,导致任何权力组织和有一定级别的干部都不得批评.三是会造成舆论监督难,最终导致舆论监督的疲软、弱化和异化.四是"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违背<宪法>和<党章>,带来新闻批评举步维艰,致使在舆论监督上出现特权阶层,批评报道禁区太多,舆论监督面前人人不平等,影响甚至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信.五是使宪法赋予的采访权、报道权和批评权很难操作.六是对我国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消极影响,阻碍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非典”疫情演变过程折射出 ,新闻媒体在权力面前的无力。新闻自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灵魂。实现新闻自由 ,健全新闻法制 ,借鉴西方舆论监督经验 ,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满足公民的知情权 ,达到制约权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在分析阻碍当前舆论监督的不健康因素,以拓展舆论监督空间,建构权力制约与权利保护的新平衡。文章首先陈述从三权分立到"第四权力"政治思潮的演革,分析美国历届总统使用大众传媒、应对舆论监督的经验教训,阐述中国共产党对于舆论监督的基本立场和当前的主要政策,指出并分析当前影响舆论监督的不健康因素,并对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加强对舆论监督的科学管理提出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析我国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新闻传媒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法律不健全、行政权力滥用、传统思想束缚等问题,妨碍了新闻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因此,须从改革舆论监督体制、完善舆论监督法制、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提高舆论监督实效、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等方面,改善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之法理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于西方新闻自由理论的舆论监督思想,有其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法理依据。在法治社会,它被视为第四种权力,是权力制约多种模式中直接来自权力主体的制约。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在我国,舆论监督机制的建立既需要立法的保障,又需要法律限权,它已成为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就是制约领导者的权力,理论上,要破除封建的特权思想、专制思想、宗法观念、人治观念和官僚主义,实践中,要以制度、法律、民主、舆论监督和加强党的领导来制约权力,以保障领导者手中的公权谋公利。  相似文献   

11.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报刊监督和批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观的丰富和完善有重要影响;资产阶级的报刊监督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观的形成有借鉴意义;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舆论监督和报刊批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观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的政治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粹主义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让人作出简单的定性.网络事件引发网民舆论监督热情高涨的同时,也鼓舞了网民对抗主流文化的士气,激发了网民对抗权力中心、对抗权力话语的意识.当下人们渴望公平公正和言论自由,却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危害认识不足.网络民粹主义具有议程设置和社会动员功能,其公开的旗号是“人民公义”,行为是人民审判,本质却是多数人正义,我们必须认清其实质,并对其极端化行为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950年以来中共中央文件和党的领导人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涉舆论监督的话语为分析文本,对作为国家政治话语的舆论监督及其意义演变和建构进行了探讨。认为舆论监督在国家政治话语中经历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协商对话、权力监督、民主政治权利这四种话语类型的演变。从初期作为一种改进工作和防止官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到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民主政治权利,舆论监督的所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下国家政治话语对舆论监督的意义建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舆论监督具有广阔的学术话语空间和新闻实践话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季为民在2005年3月21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记者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许多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新闻记者利用舆论监督的名义,以写批评稿、挖陷阱等手段相要挟或交换谋取个人或集体的经济利益,违反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甚至触犯国法。“舆论监督”的本意是指“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识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中的一种,它是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社会事态中的偏差行为进行披露、建议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新闻舆论监督不同于其他的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有的公开曝光形势产生很强的震慑力,许多久拖不决的问题一旦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就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肯定新闻监督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监督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现象——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舆论监督部分地满足了人们对日渐强大的利益集团、权力集团予以监督制衡的社会需求,开始回归最符合新闻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轨道。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法律、社会效率等三方面,故而当务之急是帮助人们确认媒体的舆论监督本能,求得全体社会成员观念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支持,及早出台《新闻法》,着实提高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事实上是一种合法的公共权力,是社会公共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强制性力量,具有一种以外推力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强制性影响力和控制力,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根本手段: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者是人民权力的委托行使者,而不是权力的所有者;权力必须为民所用:人民对国家权力及其具体的运行具有法定的监督制约权力。了解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特点.对于领导干部更好地运用手中的权力、正确处理社会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权力包括公权力和私权力,国家权力是公权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显然属于国家权力的一种,是公权力。而行政权力的扩张又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所以对其进行制约和控制就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我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包括行政权力都来源于人民,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行使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其最终目的。因此,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舆论监督的政治意义及其深化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