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层晋商转型的艰难 山西省太原市,中午时分,大街小巷的饭馆总是十分火爆,经常会遇到排队等位的现象,这样的消费能力让人很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中下的山西省联系到一起.再以这里为例,虽然收入不高,可餐饮娱乐场所、桑拿、按摩、歌城异常火爆,几年以前,北京富豪周末到太原消费就成为一种潮流."今朝有酒今朝醉",同行的朋友告诉我,山西人的生活仍不紧不慢,沉醉于自己的天地里.  相似文献   

2.
断层晋商转型的艰难山西省太原市,中午时分,大街小巷的饭馆总是十分火爆,经常会遇到排队等位的现象,这样的消费能力让人很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中下的山西省联系到一起。再以这里为例,虽然收入不高,可餐饮娱乐场所、桑拿、按摩、歌城异常火爆,几年以前,北京富豪周末到太原消费就成为一种潮流。“今朝有酒今朝醉”,同行的朋友告诉我,山西人的生活仍不紧不慢,沉醉于自己的天地里。“山西哪有什么民营企业家,还不都是靠官府吃饭的。”太原市一位搞电力的老板这样对记者表示。由于拥有了省电力局的相关经营权,这位老板不用承担什么风险,每…  相似文献   

3.
留山 《金色年华》2005,(7):25-26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间,晋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管理,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广拓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称雄国内商界长达5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过去,每当提及中国的商帮,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晋商"、"徽商"和"潮商".以前说,有麻雀飞的地方就有晋商,这正代表着晋商繁荣的年代,而"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的时候,则是徽商势力达到鼎盛的写照.许多老百姓手口相传的通俗叫法,恰恰说明了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和久远.  相似文献   

5.
晋商风韵     
宋雷 《老年世界》2007,(17):41-41
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是与乔家大院并称的北方民居建筑的双璧。如今的渠家大院已被辟为晋商文化博物馆。走进这座深宅大院,昔日晋商的辉煌又呈现眼前。  相似文献   

6.
李明 《现代交际》2006,(3):47-47
张利明,一副很普通的行头,一口难懂的山西话,很难把他和璀璨夺目的钻石联系起来。但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山西人,在完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竟直接同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商做起了生意。  相似文献   

7.
晋商是历史上人们对山西商人的统称他们的商业实践到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在所涉足的众多商业领域中,最为世人瞩目和惊叹的当数明清时期晋商票号的兴起,及其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叱咤风云:于中国商海之中的辉煌战绩。票号业的成功带给山西商人的不仅仅是桂冠和荣誉,它还使得山西成为了当时中国当之无愧的金融枢纽和最富裕的地方。在谈到山西的富庶时,龚自珍用了这样一个词——海内最富。  相似文献   

8.
王健任 《中国扶贫》2016,(17):29-33
太行山地,晋商故里,山西晋中,是一方神奇的水土。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防伪,现代人可谓殚精竭虑,设计出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密码,但有时还是会被技高一筹的黑客识别。可是,在明清时期,山西晋商使用票号,经营范围包括存款、放贷、汇兑、代办结算、债务清偿、发行银两票等,每日票号的出入量不可谓不大,但晋商使用票号的防伪密码从未被破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票号防伪中数字的防伪是关键。数字防伪由三层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日期防伪、计数单位防伪和大写的1至10这十个数字外加特殊符号防伪。  相似文献   

10.
孙哲 《金色年华》2014,(12):40-41
贾跃亭1973年出生.山西人。山西是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地方。乐视刚刚崭露头角时,贾跃亭也被外界冠以“煤老板”、“富二代”的标签。贾跃亭曾多次否认,称自己只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家庭,从事互联网行业,则是圆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专营汇兑业务的创举 所谓票号,即是以埠际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专营机构,也被人称为票庄或汇兑庄.正是由于晋商对商机的敏感,票号由晋商首创并且发扬光大,票号汇兑业务"一纸之符信遥传,万两之白银立集","用之于国而国裕,用之于民而民便",得到"汇通天下"盛誉,而票号也因此被冠以"山西票号"的称谓.  相似文献   

12.
<正>梁思成先生有云:“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砖雕作为一种建筑雕塑装饰构件,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特别是晋派砖雕,无论是豪华的晋商大院,还是幽雅的民间古宅,照壁门楼、墀头脊兽等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晋派砖雕作为传统文化积淀的建筑装饰,特别注重民间实用美术和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是民间艺人高超雕刻技艺的生动反映,可谓山西民间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地处晋商故里腹地的太谷县温氏“晋砖世家”,代代传承,延续着这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重新回顾中国历史上曾一度利倾朝野的徽、晋商帮的兴衰,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曾星光灿烂的当代企业的沉浮,总结反思并切实借鉴经验教训从中获得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弃城悲歌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具传奇色彩又按地市规模建筑的村在哪里,你能答出来吗?而且,但凡你耳熟能详的村,大概都不是正确答案,因为这个村到目前为止还默默无闻。当安徽人宝贝般地向世界推出西递村明清民居,山西人不遗余力地向全国举荐乔家大院,云南人难道对这个村仍无动无衷吗?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曰:"苏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戏曲博物馆’,我多次陪外国艺术家去参观,几乎每次都让客人们惊叹不已。尤其是那个精妙绝伦的戏台和演出场所,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但整个博物馆的原址却是‘全晋会馆’,即山西人到苏州来做生意时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山西商帮以其资本之雄厚、经营之多元、涉足之广阔,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商帮之一。在漫漫五百年的商海闯荡中,晋商屡立商界之巅的成功经验,不仅足以令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自夸于世界人之前”,也给当今商人们留下汲取不尽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扶贫军团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当年劳苦农民的女儿给子弟兵送红枣的故事至今仍妇孺皆知.在<扶贫军团>的故事里,山西人尽管穷,却穷的不输骨气和志气.文章以山西省省委扶贫工作队在柳林县的扶贫为主线,以山西省扶贫工作为参照,客观地展示了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和风土人情,勾勒了扶贫工作队员和当地农民的感人形象,翔实地对全国扶贫进行俯瞰式贯穿,点面结合,全景式、立体式地反映了一场轰轰烈烈、薪火相传的大扶贫景观.  相似文献   

18.
很难想象,当年僻处黄土高原上山西省内的三个小小的县城平遥、太谷、祁县,竟是执清朝金融界牛耳的票号总号所在地,那里还曾被美国传记作家称为“中国的华尔街”。今天我们看到的晋商大院中,青砖灰瓦与深深的车辙,都默默地刻画着诉说着票号商人曾经在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王高岩 《老年人》2012,(7):26-27
2012年3月18日,著名导演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北京青年》在天津完美收官。在这部戏里,人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杜淳。他曾在《大旗英雄传》中饰演侠骨柔情的铁中棠,在《走西口》中饰演不屈不挠的晋商田青,在《宫锁珠帘》中饰演情感复杂的十七王爷……  相似文献   

20.
赵惠文 《老年人》2007,(5):34-35
我和齐寿良老、张凤英大姐都是山西人,齐老比我大10岁,大姐比我大12岁。1949年3月我们一同南下,南下前我们同在山西忻县县委工作,齐老任书记,我当文书收发。南下后我又多次在齐老的领导下工作,可以说,齐老是我的老首长、老领导。我和齐老、大姐有着近60年的交情。在漫长的时空中,我深深地感到,齐老和大姐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夫妻深情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