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消费主义霸权统治的生存论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扩张,消费主义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挥霍性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消费社会。消费已经背离了需要和使用价值而成为“异化消费”。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观念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态度,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正在成为资源匮乏、环境危机的催化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3.
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逐渐影响着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使其崇尚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甚至把其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这种观念严重影危害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态环境。“和谐消费”的提出给解决消费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批判与消费伦理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消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的必然.消费主义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态势的同时,也使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等伦理困境,表征着消费主义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成为消费主义批判的逻辑前提.反思、消解、超越西方的消费主义,自觉地建构合理的消费伦理,有助于推进正处于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当今中国社会健全的发展和新型的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的特点是无节制地追求物质消费,把人变成纯粹的消费机器和生产机器,其结果是使消费和生产难以为继,使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难以维系。可持续消费观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摒弃,它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当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当人际关系变得可供消费之时,必然会造成人际纽带的脆弱,妨害“道德自我”的生成,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败和共同行动的不可能性.本文从消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现况、根源及突围的可能性论述了鲍曼对消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消费主义及其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消费主义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把国人合理生活的追求与消费主义表现混淆起来,因此明确区分两者,对于建立一个以合理利益追求为主动力的健康工业社会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文章从消费主义造成人与社会发展困境的角度出发,既把正当生活追求与消费主义表现区分开来,又分析了中国消费主义的具体表现,最后通过中西文化传统的对比,就中国能否超越消费主义、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作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当代的生活形态和文化生态。消费主义在当代主要表征为炫耀性消费和先行性消费,由此带来了当代人的价值失落和“消费人”的生成,造就了享乐主义的消费伦理。当代社会需要建构一种合乎科学发展的“适度性”消费伦理,对消费主义进行理性规范与约束,从而实现消费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不同于其他社会的特征,早已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以体现。在实践维度上,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通过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正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从一个社会整体性的健康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导向作用可以分为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消极的导向作用。面对消费社会带来的信仰危机、生态危机,应积极倡导负责任的消费。负责任的消费,应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来克服消费主义,并努力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主义共有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二者在新时代的中国同时在场。然而,人们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商品符号意义的支配,沉迷于炫耀性消费和过度消费,造成精神与物质需要的双重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进而与美好生活需要相背离。为此,我们需要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立足于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明确消费主义的边界,以高品质生活观代替节俭性消费观,并在承认商品符号化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伦理的关照和人的主体性回归,对商品的符号意义加以建构,实现对消费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对当下多元文化格局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已走向纵深,大众文化是在认同吸收西方文化理论和具体形态,改造和提升本土民俗文化,并对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进行戏谑、策反、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从学理上来深入剖析研究中国大众文化这一普泛性文化形态的生成机制和范式构建以及意义表征对当下消费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界信息经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康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0,(4):1-5
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逐步完成了由工业经济向信息济的过渡,发展中国家正在先后步入这个过渡阶段。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构成世界发展的两大特征,它们不仅影响到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对各国政府的行为和国际关系准则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呈现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没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信息饥渴症的概念,概括现代社会的居民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种重要现象。信息饥渴症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是,认识、善待和引导信息饥渴症,可以创造许多商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语言与意义的关系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如何摆脱由语言与意义的相互阐释所带来的理论悖谬 ,进而发展当代西方哲学“意义的发现”所引发的“哲学变革” ,笔者从这一问题出发 ,立足于实践的全面互动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实践机制的三元信息化特征 ,并以之解释语言和意义 ,认为语言是三元互动信息的人化的相对静止状态和复合式二元化 ,意义是语言活动在社会历史性互动中的信息化程度。在与当代西方哲学家的对话中 ,论证了信息、语言与意义相互联系的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3):98-100
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影响,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关系。文中认为建构主义是IT运用的教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CAI、CAL、IITC等三个阶段,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和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信息素养不仅已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学校教育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几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