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天人合一和真、善、美统一的特点。但如何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推敲。笔者认为,中国哲学的这两个特点包含着它自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分析这个矛盾有益于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并由此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做出新的、正确的评价.一、天人合一中的“天”和“人”所谓天人合一,指中国哲学在总体上有一种把天人合观的特点。在宇宙观上,中国古代大多数哲学家、(?)学流派,总是把天与人看作一个整体。他们对于天虽然各有界说,却都认为人源于天,是万物造化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与自然遵循着一个总的规律和法则。儒家有“天人合一”的传统命题。从孟子开始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天人合一”思想,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互补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古代,儒佛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三维一体的基本框架,支撑着整个传统文化的大厦。这不是说儒佛道比其他诸子百家有着更强的实力,而是指涵蕴于这一事实中的三教互补的精神实质和伦理精神。 一、天人合德的不同途径 如所周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对社会生活根本秩序的设计是“天人合德”。所谓“天”即伦理化了的宇宙秩序,是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本根,也是一切道德原则的高度概括。因此,天人合德之天并非苍苍空间,也非纯粹自然界,而是指事物的本然,即伦理——本体的实质。中国传统伦理的所谓天人合德,也就是道德主体向伦理本体…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思维的灵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学思维的特色是:由天道推及人道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玄览”、“静观”的直觉思维方式,“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这个名词,有多种含义,其中一个含义是指宇宙的道德法则即称之为“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强烈的治世感,济世感,同时又深深陷入伦理道德之中,故“道德之天”在中国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哲人往往认为外在的天和人的内在道德有一种本质上的连接,人可以通过存理复性的方法达到“浑然与物同体”(程领)的最高境界,从而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道德观,且是很有现代价值的道德观。一“天人合一”的历史发展“天人”范畴,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时代与世界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则是他那个时代的早产儿;因此,我们为可能在过去的时代里找到现成的真正哲学旧日的哲学,照它原来的样子,不能成为我们今日的哲学,哲学思维在每一个时代都是重新起始的,并且每一个时代都必须按新的时代条件历史地实现自身。纵观哲学史,每一个时代的哲学都曾采取过合乎时代要求的新的精神形式和思维方式:古希腊是“存在”;中世纪是“神”17世纪是“自然”;18世纪是“理性”;19世纪是”社会”;20世纪是“人”。21世纪将是世界世纪,世界化是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所谓”世界化”,是指经济全球化;二是指人…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7.
张中 《北方论丛》2013,(1):119-124
现象学显然是列维纳斯哲学的真正起点,但他最终越出了现象学与存在论,并且确立了一种自由的“伦理学”.当然,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并不是要建立一种道德规则或伦理规范.毋宁说这一“伦理”指的是关切他者、关心自由的形而上学伦理.在一定意义上,列维纳斯的哲学是一种“自由”哲学.列维纳斯说,胡塞尔的“意向性”本身就是意识自由的实现.但正是从这里发现列维纳斯了问题,他认为他人会质疑我的自由,我对他人负有责任.由此,列维纳斯渐次展开了他的伦理形而上学;从而也开始了他的伦理性自由哲学之思.重要的是,这本身就是一种以审美方式看待世界的行为;或者说,它就是列维纳斯的美学.  相似文献   

8.
晏辉 《社会科学》2022,(5):11-21
“范式”是所指与被指之间的相互共属和共在,其间存有固定的亲缘性。用以指称被指的概念、话语和逻辑必须与被指的“是其所是”具有对称性;所指在何种程度上澄明着被指,被指就在何种程度上被揭示着。事物法则只有被理性法则澄明着、揭示着,才以被指的方式敞开着、呈现着。“现”与“见”就是相互共属和共在。依照事物法则与理性法则的亲缘关系,价值哲学作为所指必须以理性法则的样式揭示、显现和澄明作为被指的价值世界。价值世界是流动的善,它以“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的样式立在那里,它自在地“所是”着,而作为有意愿、有目的和有理性能力的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是非要有所指于这个充满流动性和生命力的善的世界的,因为创造、分配和享用价值世界是人的宿命,人是价值性的存在物。价值哲学就是人的价值性存在的理论方式。为此,它就必须以“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为指称对象,以断面思维、段落思维和历史思维将其呈现在表象里、把握在意识中。这就是价值哲学把握当代生活世界的三种范式,其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乃是发生学的致思范式。而被价值哲学三种致思范式所把握的当代生活世界,乃是一个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它不但改变着由...  相似文献   

9.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经常用“反思”来表述哲学思维的特性,然而,究竟何谓哲学反思?哲学思维为何是反思?哲学反思的根据、对象、方式、特性与功能到底是什么?是否或能否存在非反思的哲学?现代哲学是否改变了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些关乎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性的重大问题,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一、反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反思,在其最直接的意义上,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富于辩证思维,这是人所共知的。辩证法是一个译名,原出于古希腊。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与西方所谓辩证法相近似的名词,即儒家所谓“辨惑”与道家所谓“反衍”。孔子与其弟子常讨论“辨惑”的问题,所谓辨惑即揭发思想中的自相矛盾。道家则讲“反衍”,《庄子·秋水篇》云:“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反衍即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先秦时代,辩证思想最丰富的是老子和《周易大传》,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不但在哲学方面富于辩证思维,在政治方面,也显示了辩证智慧,涉及到政治生活中的种种相反相成、对立统…  相似文献   

11.
潘明德 《河北学刊》2004,24(6):68-72
当前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明显存在着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是重述介轻对话。这主要表现为 ,到目前为止 ,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翻译和介绍 ,很少见就西方哲学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成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 ,一由两种研究方式本身的特点所致 ;二与中国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有关。误区之二是求“新”心切。所谓“新” ,是指对西方学者及其著作的不断抢先介绍 ,以维持其学术价值。这种求“新”是重述介式研究所导致的结果 ,它容易使人养成浮躁心理与玩弄辞藻的习惯。误区之三是缺乏批判意识。批判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一种传统观念即对批判的恐惧与敌视造成的。前者与批判在过去的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后者则是由于将批判概念伦理化的结果。误区之四是在研究志趣上重宏观轻微观。主要表现为在内容上偏爱本体论与宏观认识论 ,对方法论与微观认识论则相对忽视 ;在对象的所在区域上偏爱欧洲大陆的思辨哲学 ,对英美的分析哲学则相对忽视 ;在类型上偏爱人文哲学 ,对科学哲学则相对忽视。这一特点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西方哲学研究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生态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概述生态哲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现实事物,理解现实世界的理论。生态伦理是生态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延伸和拓展,试图从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层次上研究和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把道德这一调整人与人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延伸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本质上重新审视“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复杂关系,以全新的生态哲学的思维方式重新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实践活动。使人类既要关注和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要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即既要重视人…  相似文献   

13.
沈晓阳 《江汉论坛》2005,1(4):52-55
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是指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可以把实践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占有型实践是功利性的,反映的是主体的“我有”;交往型实践是伦理性的,反映的是主体的“我是”;生存型实践是审美性的,反映的是主体的“我在”。从现实性维度上看,三者需要相互协调;从理想性维度上看,三者又是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指向共产主义———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吴野 《天府新论》1998,(1):53-55
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某些明显的不同之处,这并不是今天才为人所知的,而是东西方许多学者的共识,只是各人的概括有所不同而已。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最根本的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确实.只要大略地观察一下东西方人在哲学、政治、伦理、文学、艺术,乃至农业、天文、地理、医学以及保健养身等等方面的不同观念,就不难发现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何等明显。一般而言,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的、综合的、和合的、直观的…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哲学相比 ,中国哲学在思维方式方面有一个显著特征 ,即重直觉参悟、经世致用 ,而逻辑推理与为求知而求知的方面则欠缺。其中直觉参悟实构成中国哲学的深层思维向度 ,它可分为正负 (或肯定式与否定式 )两个方面 ,本文拟探讨否定式思维向度的必然性及其理论意义。一、“说”之对象——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否定式思维方式在中国哲学中有很多具体表现 ,其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无可说即是说也”。“说”即是用语言描述 ,“无可说”即无法用语言描述。“无可说”之“无”严格地说应是“不”,“无可说”也即“不可说”。如果这里的“无”不是“不…  相似文献   

16.
“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思维方式是高清海教授思考“类哲学”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高清海教授的研究思路是:以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揭示人的本质、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破除以往哲学以物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建立以人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路实际上揭示了“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研究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类”思维方式的研究要求我们从一个新的哲学视野重新思考马克思,发现马克思哲学的现代价值;而我们只有从现代哲学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问题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所谓世界性的问题是指,只要是构建市场社会就必然会遇到与西方相似的问题: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推动的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运动;原子主义思维方式支配下的功利主义行为;由世俗化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信仰与权威的消解;交往生活的陌化造成的认同与归属的危机.所谓中国式的问题是指,建立市场社会30年来,我们一直是在以中国人的方式解决着各种社会问题,此所谓中国实践的世界经验.然而,我们的哲学却没有很好地以哲学的方式总结这些经验,并把它提升为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我们的体制哲学和哲学体制限制了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现在缺少的不是实践经验,而是总结这些经验的中国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3):17-24
所谓王阳明的身体哲学思想,不是指在阳明哲学作为"心学"的整体性质外又另存一个与之性格完全相异的"身学",而是指阳明哲学在思维方式和质地上的根身性,它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体知"传统的一种回响。身体隐喻、身心一体、身物不二的身体哲学观念与思维,在王阳明论证万物一体、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功夫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严重的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哲学反思,它的哲学根源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中西哲学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都无法单独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互补,才能找到解决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一、两种主要倾向及其思维模式的一致性在我国哲学和其他思想理论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本体论化的倾向”,为数众多的哲学家认识到,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体系实际上仍然是一种“自然本体论”或“自然主义”。近年来,哲学、美学或文学、历史等一系列学科急切地转向另一种倾向.即“主体化”的倾向,转向与自然或客体直接对立的另一极即人或主体的研究,“哲学主体化”、“文学的主体性”、“历史的主体性”成了十分时髦的术语,有人甚至模纺“文学即人学”的说法提出了“哲学就是人学”的命题。人的问题或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作为对机械主义或自然本体论的反动,作为对把人性完全等同于阶级性把人完全当作社会工具和手段的庸俗社会学的批判,的确在一个方面深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空间。但是,人的问题的研究或所谓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