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2.
《粤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被誉为“补三百篇之遗”的多民族民歌集。《粤风》中的“粤风”,实际上是岭南汉壮瑶各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歌特质。明清时代,在刘三姐歌谣的涵化下,岭南各族民歌渐趋靠拢,汇为“歌海”。虽个性尚存,然共居一隅,互相渗透,面貌逐步趋近,终于在形式、内容、风格、手法、意境各方面形成了特定地域的文学风格——粤风。反映了岭南多民族之间文化交融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百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秦汉时期,随着华夏文化的向南发展与越文化的式微,“百越”逐渐南移。其南移在史实中表现为从江淮向江南的收缩,再到向岭南的退却,最终与中原华夏文化水乳交融。该史实在文本中的映射表现为百越的概念从具体的“越”到笼统的“百越”的提出,其指代从“扬、汉之南”向“九嶷之南”的推进,其称谓从“以族为名”到“因地为名”的嬗变。华夏文化的南扩史实演进与史料的文本叙述共同构成了“百越南移”的概念互动,这一概念互动亦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史的注脚。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为详细地考证了为“法扬阿”所统一规范的满语中相当于“生命魂”、“游离魂”、“转生魂”的诸灵魂称谓,辨析了“奥伦”八义与满语“魄”之概念、功能,论述了通古斯——满语族诸族“附气之神”与“附形之神”两分的二元灵魂观的特色及表现。  相似文献   

5.
丹曲  朱悦梅 《中国藏学》2007,2(2):83-94
于阗地名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备受学术界关注,其在梵文、印度俗语、佉卢文、突厥文中都有不同的写法或称法。在古藏文文献中,于阗被称为“李域”(li-yul),且有li-yul、klu-yul、yul-li等不同的写法,而历代藏族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又给李域以各种不同称谓,对其地理方位的理解也有所差异。本文整理了藏文文献中出现的“于阗”(vu-tan)、“新疆”(zhin-cang)、“泥婆罗”(bal-yul)、“瓦洛”(bal-lho)、“杂丹吉域”(rtsa-ldan-gyi-yul)、“萨勒尼玛尼之域”(sa-las-nu-mavi-yul)以及“鲁域”(klu-yul)、“域李”(yul-li)等若干种“李域”的不同称谓,分析了各种写法及不同称谓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在藏族的历史典籍中,“霍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民族称谓,但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指的民族就有所不同。“霍尔”在汉籍中译作“霍耳”、“互人”、‘猢”等。那么,“霍尔”究竟是指什么民族呢?对此,国内外专家都有考证。有不少学者认为藏籍中之是“胡”的直接音译。例如,任乃强先生说:“Hor恰是汉语胡字之音,今藏族称蒙古人为索波,称其他北方民族皆曰胡刚‘。「苏」罗列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伙尔’(Hor)一称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这一名称是汉族对伊朗和突厥——蒙古种族中亚部落的通称”。“我国从事文化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7.
察瓦龙,是西藏东南部察隅县境内的一个行政乡,位于怒江中上游卡瓦格博神山西侧脚下,与西藏芒康、左贡以及云南德钦、贡山、独龙江相邻。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察瓦龙鲜为被外界所知,故出现不少误读其历史文化之现象。其中,关于“察瓦龙”这一地名称谓来源,目前以“炎热的峡谷地区”作为解释见诸著作、论文、游记等,然此释义尚似乎有望文生义、错讹阙漏之嫌。  相似文献   

8.
杨翰卿  叶堃 《民族学刊》2022,13(1):82-87, 140
清代乾嘉年间的广西壮族进士刘定逌,官至翰林院编修,其“追踪濂洛关闽”,潜心性理之学,“细把工夫问孔颜”,于壮乡故里热心授徒、传扬儒学,在岭南少数民族儒学中独树一帜,为儒学在我国壮族哲学和文化中的传播影响、融合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以一位少数民族之儒的观念特色,发挥并继续产生着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日收到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寄来的由练铭志、马建钊、朱洪等三位同志合撰的专著《广东民族关系史》(以下简称《关系史》),喜不自禁。这是该所继《排瑶历史文化》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著作,可喜可贺。《关系史》分上、下两编凡14章50万字。尽管有关广东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中期就已经开始,但全面系统阐述广东民族关系历史的专著,《关系史》尚属首部。它无疑是一部拓荒性质的开山之作。其被收入“岭南文库”,“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岭南文库”《前言》语)传诸后世,即足见其厚实与凝重。笔者是个考古工作者,重点研究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一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221年),古越人在五岭以南建立了静多大小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被泛称为“百越”。从现在布依族分布的地区来看,布依族很可能是从“百越”中的“骆越”这一支发展起来的。汉以后,岭南地区继“越”之后出现了“僚”人。隋书地理志里有“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的记载。由于布依族分布在岭南地区,直到目前很多村寨之中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岭南,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以及印度支那半岛这一区域。从战国以来,史家多将此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据文献考证,沿袭史文记载,将岭南的古代居民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及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认为先秦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可明显地分为两大系统,它们应属于不同的民族集团。它们具体地表明了先秦两汉的岭南人,并非是清一色的越人。下面我们试将这两类不同内涵的考古学文化与史书中的有关记载联系分析,探讨其归属。谬讹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徐松石是近代著名华牧和“壮学先驱”.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汉—壮”交融的民族情感,中华大传统、岭南小传统与基督神学间的交织互动等元素,通过“知识—信仰”二元运行机制,总体促成了徐松石“中国认同”的三重变奏:早期延续家教传统,寄情于中华帝制往史和民国政治;居沪四十年,力推本色教会运动,希图“依照圣经真理,建立簇新的中国文化”,护教理念与国粹主义相始终,开创了“以文化成”的认同范式;晚岁流居港澳美加等地,信仰日趋保守而治学日见开放,力倡神本主义“灵治之道”的同时,欣然洞见“环太平洋”族群的华裔底蕴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并以之重构了海外浪者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4.
“墟”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虚”,本是荒坡土丘、遗址故城之义,可在我国的某一特定区域,它却是一个特指名词:集市。北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说: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又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即此也。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虚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虚不亦宜乎?吴氏之文,不仅指出了“虚”作为集市名称的使用范围,而且提出了“虚”之所以为“虚”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彝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朵花。我说是一座山,挺拔陡峭,直插云天。她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迹,滋养和丰富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彝魂,早已被古今仁人、中外智士所讴歌。然而,彝魂与诗魂牵在一块,在异彩纷呈的艺术花园里“一枝红杏出墙头”,却是近几年发生的新鲜事。——这就是彝族青年诗人吉狄马加,以他深沉、厚重的两本诗集,释放出浓郁的民族真情和独特韵味,点染成两魂相系,熠熠生辉的时代画卷。马加的诗,是多侧面的立体,就像大凉山的脊骨黄茅埂——龙头山。白描里藏着“破空”之笔;凝重、苍茫中又不失轻快与活泼,令人感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大家气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团结和睦、相互交往.这里简介几种常见的交往形式. 互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常见的各民族往来和经济交流形式.从汉代初年“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以及“匈奴好汉缯絮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北部与湘楚毗连 ,是岭南与中原内地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原文化南传的必经之区 ,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 ,自秦始皇发兵统一岭南后 ,便致力于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和城市建设 ,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率先发展 ,进而带动岭南的开发和越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4月27日,中国作协在京举办“古洮州文化之旅——甘肃临潭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区旅游推介会”,许多著名作家向全社会介绍国家级贫困县临潭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借此帮助临潭发展旅游产业,早日脱贫致富。有古洮州之称的临潭,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境内冶力关风景区于2005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近年来,中国作协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作家到西部地区深入生活,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生动反映了党和政府领导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和进行西部开发建设的伟大实践,热情颂扬了西部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哈斯巴特尔有些亲属称谓词的来源直接反映着当时人类社会中的某种婚姻习俗,因此,通过对某些称谓词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操该语言的民族的一些婚姻习俗以及它的变迁。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她...  相似文献   

20.
在中亚、西伯利亚和乌拉尔附近的突厥民族的长辈(祖父和祖母、曾祖父和曾祖母)亲属制中,仿用只在父母称谓上加上“年老的、年长的”等限定语来表示的称谓。在祖父或祖母有专门称谓的情况下,最为常见的是,在相邻或有亲属关系的其他语言中,这些词表示的是“父亲或母亲”的意思(比较:鞑靼语:祖父、祖母——蒙古语:父亲、母亲)。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仅仅在于:过去在中亚、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一带的突厥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