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日本的汉学研究大约始于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公元五世纪左右 ,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其间始终没有中断过 ,成为日中文化交流历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 ,在上千年的汉学研究历史中 ,日本汉学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翻译、解读中国古代作品的方法 ,人们称之为“训读”或“和训”1。说训读方法是每个汉学家从事汉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和必要手段并非夸张之辞。它伴随日本汉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至今依然是日本汉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翻译手段。在国际汉学研究中 ,日本汉学研究历史之悠久 ,汉学家人数之最多 ,翻译作品及…  相似文献   

2.
正自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派遣有"国王数学家"美誉的法籍耶稣会士到中国清廷至今,法国的汉学研究逐步从早期传教士汉学迈入专业汉学的阶段。法兰西学院(College de France)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机构,1530年由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建立。1814年11月29日,法王路易十八颁令,在法兰西学院设立"汉文、鞑靼文、满文语言与文学讲座",这标志着汉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学  相似文献   

3.
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作品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中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的莫里哀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我们已经翻译出版了莫里哀主要的作品;我们从主题思想、创作技巧、人物形象等多个方面对莫里哀的思想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与其他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究相比,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更新研究方法;(2)确立批评的主体意识;(3)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引进。  相似文献   

4.
孟长勇 《唐都学刊》2011,27(1):74-78
中亚五国居亚州腹部。其中哈、吉、塔与中国接壤,乌、土为中国近邻。中亚五国与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签订有《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亚在19世纪前由俄国所辖,进入20世纪归苏联管辖。该地区汉学研究与俄、苏一样,经历了对中国"亲近"、"冷淡"、"汉语热"的阶段。18世纪始,俄国汉学确立和发展。进入20世纪,苏联"新汉学"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而形成、壮大和繁荣。先后有罗索欣、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齐赫文斯基、李福清等在汉学研究上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苏联解体后,中亚哈、吉、乌东方学研究所对境内华人社群东干族以及当代中国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和深入。在"汉语热"的今天,与中国合作建设孔子学院,促使汉语教学与"中国学"的研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肖勇  阮红梅 《唐都学刊》2008,24(3):112-115
翻译活动在晚清文学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文章首先以翻译中的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在晚清(1894-1911)这一段历史时期,文学体系内出现了翻译文学得以繁荣的两个条件;接着结合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和传播学中的"文化增殖理论"来分析当时的翻译活动如何构建晚清的新知识结构,并说明了这种新侣知识结构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知识主体并重构了他们的价值体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特别表现在文学创作方法的创新,文学评论方式和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亚洲汉文学主要是指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以及古代渤海国、琉球国等地区的汉文学。20世纪亚洲汉文学研究试图打破民族、学科壁垒,进而对亚洲汉文学进行通盘考察和科学、系统的描述。亚洲汉文学研究的出现,是20世纪亚洲汉学研究的重要动向,也是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日益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东方学》杂志1992年第1期报道,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的汉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讨论会于1991年6月18—21日在新加坡召开。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意大利、秘鲁等国家和地区的170余名专家、学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文学?”,这一问题是文学美学的出发点。对于这一问题有两类不同的回答。各种还原论对这一问题所作的回答试图确定,哪些作品特征(textual feature,即一切作品都具有的风格、内容和结构上的特征)是使作品归类于文学作品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过去,一直是根据作品与人类情感的关系(情感论:文学作品表达、唤起和解释情感),或是根据它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模仿论:文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文学问题》杂志1985年第7期报道,去年10月苏联和罗马尼亚两国学者在莫斯科举行了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欧洲社会主义各国(1945—1980)文学的发展”为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根据苏联科学院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研究所同罗马尼亚科学院G.克林内斯库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所协作课题《文学和艺术对社会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贡献》而召开的。上一次讨论会是1979年在罗马巴亚举行的,议题是“在欧洲社会主义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分期问题”。苏联科学院院士、斯拉夫学和巴尔干学  相似文献   

10.
吴蕴慧 《社科纵横》2013,(7):125-130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历代研究者,代不乏人。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礼记》研究主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完善文献,普及注译;多元趋向,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应用,服务当代。回顾这一时期《礼记》研究的历程,不仅可以全面地掌握其研究状况和学术动态,而且也能更好地把握今后《礼记》学的基本走向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当代中国学研究作为一个领域,大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曾有几所大学开设研究中国古文的入门课,当时被称作汉学,但是开设中国现代史课的大学却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讲授当代社会科学了。直到1 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之后,美国政府、基金会和学术机构才开始重视发展当代中国研究的必要性。在这方面,福特基金会决定出资30 0 0万美元用于建设东亚研究领域起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同样,《国防教育法》决定对学习所谓“重要语言”(包括现代汉语)的学生颁发政府奖学金也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然而,中华人…  相似文献   

12.
耶鲁大学赖德烈教授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教史史学家、东方学家。在费正清领导的哈佛学派崛起之前,赖德烈是三四十年代美国中国学发展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其在美国中国学研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了赖德烈中国学研究的学术维度及其内在逻辑,分析其在美国中国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这有助于我们理解20世纪上半期美国汉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律,更全面地把握美国社会的社会变化和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3.
德国是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是德国传统汉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巨大变迁,德国传统汉学面临着学术研究的当代转型,传统汉学包容、吸纳当代中国研究并实现二者融合发展,成为重要的现象和趋向。从德国中国学研究的社会历史背景变迁出发,并基于德国当代中国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二元视角,本文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德国中国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德国中国学研究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重要性日益增长,正在发生渐进性、适应性和结构性的变化,同时也表现出未来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林淡秋并没有一开始就想通过文学创作,来做一个作家。受过大学英文系的系统训练,他把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天职,是很自然的。“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的陶冶,和一九二五年“五卅”反帝革命运动的影响,已经使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思想情绪发生了大变化”,并且“开始响往进步,响往革命”(《自传》)。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便在党的直接影响和领导之下,与柔石等革命作家一起,在上海积极从事新文化活动了。这一切也便成了林淡秋在前期的文学活动——从一九二九年开始的文学翻译工作中,能够以革命的精神为指导,力求从当时中国的现实和读者的需要出发,选择进步和有益的作品来介绍和翻译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的回顾和未来文学的展望,是难做的题目。“回顾”应该多少看出点儿门道来,“展望”应该经得起未来事实的考评。“理智”不要我写这种文章,因为对“新时期文学”说不上有研究,说话很可能不着边际,更怕被将来的实际打嘴巴。然而,有一种什么情绪使我提起笔来。这情绪的背后似乎也含一点儿“理智”,就是认为大家关于这题目的讨论,也许成为“文学”这个系统“自动控制”的一种因素,我说的即使错了,即使将来因此脸红,现在也可以使行家们在批评我的错误时思考一些问题,可以使将来的文艺思想家知道八十年代后期曾有我的这种胡涂观念,而引为教训。第一,我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仍然与政治有很密切的关系,近十年来,仍然是“政治先行,文艺后变”的历史。如果没有结束所谓“文革”,就产生不出“伤痕文学”,“伤痕”只能在身上和心里,不会有人(或极少有人)把它变成文学。“反思文学”呢,也是随着对所谓“文革”政治总结、随着政治上对“十七年”的反思而出现的。“开放”政策的酝酿、确定和实行,更是文学“开放”,广泛容纳世界文学新艺,发生“中国的现代主义文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汝信理事长、同志们、朋友们: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增大,我们注意到,有关中国学的研究近年已在国外学术界成为热点。国外对中国的研究过去称为汉学研究,原来主要侧重于对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考古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而目前的国外中国学研究,已经有了更广的范畴和内涵,更侧重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社会、教育、艺术、军事、外交等领域,可以说凡是有关中国社会经历的和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成为国外中国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并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在社会生活、国家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着巨大的、非常独特的作用。应当指出,苏联的中国学对于研究中国历史遗产的坚定不移的兴趣是早有定论了的。艾德林在对苏联中国学家长期研究中国经典作品进行总结时指出:“学术从来不是超时间的,这里表现着这样的具体情况:使研究已往的现象为当代所瞩目,并使我们更加重视传统,其中包括更加重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虽经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也未曾湮没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苏联《莫斯科大学学报(语文类)》1983年第3期刊载卡尔采娃撰写关于保加利亚文学的题材问题的文章,摘译如下: 文学作品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人——人的独特个性、内心世界、与周围生活的联系和关系、人整个活动的道德目标。六十年代是保加利亚文学中的一个独特阶段——散文作品从过去10年不重视乃至轻视个性问题的公式化中解脱出来的年代。文学对探索普通人的命运、人的内心天地、心理状况的兴趣日增。六十年代中期很多引人入胜的作品中鲜明地反映出文学描写的“心理化”:着重于剖析“普通”人的心灵世界、通过个别人的心理活动别具一格地衬托出社会历史和道德方面的迫切重要问题。这  相似文献   

19.
据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编的《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简介》(1978年2月编)和《现代中国文献中心简介》,将荷兰汉学研究的历史、汉学研究机构和目前的动向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5 5年 5月 ,韩国部分中国学研究有识之士 ,如研究中国哲学的李相殷 ,研究中国文学的车柱环 ,研究中国历史的金庠基、金俊烨等学者发起创建了韩国中国学会。建会目的在于 :( 1 )筹办中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 ;( 2 )出版有关中国学的学报和专门刊物 ;( 3)为会员的学术研究提供资料 ;( 4 )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研究中国学的学术机构进行交流和加强联系 ,介绍并研究中国的学术和文化。该学会创建初期只有 2 1名会员 ,经过 40多年的发展 ,现会员人数已达 1 30 0多人 ,其中约有70 %的会员曾经留学中国 ,有 90 %的会员会讲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