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自1994年确定以来,其间从诞生到推广,逐渐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但同时,某些地方或政府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仍然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招录门槛过高,盲目“追高攀名”;专业限制过严,重“热门”轻“冷门”;招录范围狭窄,存在地域歧视;隐性限制过多,“以人画图”不公;招录对象局限,重“应届”轻“社会”;“招”“求”地位失衡,有违“双向选择”;单位“逢招必录”,缺乏长远眼光;重视能力测试,忽略心理测试。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地分析,以期能够为政府选人用人机制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现行有关公务员录用体检的法律有条件地允许录用机关在体检中了解相对人的基因信息,但从比例原则的角度考虑,允许基因检测行为有违最小侵害和损益相称原则,应予立法明确禁止。对在体检时已知携带疾病关联基因的相对人,招录机关应以是否存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法定之不合格事项作为判断其体检达标与否的唯一标准,不得仅以相对人的带因情况为由做出拒绝录用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两性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年来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为代表的女性的就业歧视,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普遍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尽管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了有关禁止性别歧视、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规定,但仍难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歧视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下降。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重点对策为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具体说来,应当完善、细化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修改现行法律中不利于女性就业的规定,明确规定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和就业歧视行为,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程序或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建立、健全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将生育成本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健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公务员办事的高效率。但是,我国却存在着约束与激励不平衡、分配制度不完善、约束环节薄弱、法律制度不完备等问题,因此,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等相应原则,建立财产申报等相应制度,健全公务员权利救济等相关法律,从而促进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保证我国行政机构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5.
以法律、行政规定确立的制度性就业歧视,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公务员录用中的歧视等,在中国目前依然比较普遍。此等情状,违反了宪法上的平等原则、侵害了就业者的公平竞争权,构造了更多的弱势群体,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也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从未来发展及法制改革的角度而言,反对就业歧视,尤其是去除就业歧视的制度栅栏,不仅是贯彻宪法上的平等原则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国履行《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之义务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考核过程中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制,然而在法制实施过程中,公务员的相关权利并未得到保障,导致公务员考核制度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激励公务员依法行政、勤勉履职的作用。其原因在于我国理论界受德国"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影响,将公务员与国家关系定性为"内部关系"。我国应当完善公务员与国家关系理论,重构权利救济机关以保障公务员权利,从而实现"依法治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职业锚理论的角度,可将公务员分成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对公务员招录、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进行“多元一体”的思考,以期为我国公务员整体队伍的优化和积极性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就业性别歧视,成为女性实现劳动权利、政治权利以及其他平等权利的障碍.分析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和成因,借鉴了发达国家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透视出我国在相关法律制度上的缺陷,提出立法应当界定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认定标准,制定相关的法律责任和救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雷 《中南论坛》2009,4(4):31-34
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经验、年龄、性别、特殊疾病等方面。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学生就业歧视最关键的原因是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我们应当从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尽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维护公务员的人性尊严、保障公务员的权利是当代各国人事制度的共同趋势。公务员职务保障权救济制度实质上既是对公务员权益的保障,又是对公务员人事管理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文章着重在我国现实的政治、法律、行政和社会背景下,探讨建立公务员职务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就确立我国公务员职务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提出立法建构的设想,指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公务员录用考试成为最火爆、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从中央机关到各地方机关招考公务员,都出现了报考人数数倍、几十倍甚至百倍于录取人数的报考热。在当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公务员考试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自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这项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使公正性得到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但是,在公务员考试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往往使一些具有实际水平和实际能力或很有潜质的对象与公务员招录失之交臂。为此,要十分注重制度创新,克服制度缺陷,将一些已经形成的并且比较成熟的制度应用于公务员招录过程中,着力增强考试程序的科学性,以实现择优选人的根本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相似文献   

12.
一、招聘招聘公务员的通常方法是考试,正象1983年7月13日颁布的有关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所规定的;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条款,公务员都须  相似文献   

13.
论就业歧视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业歧视阻碍价格信号在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有序地流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城乡隔离、户籍壁垒引起的就业歧视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就业歧视违背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原则,严重时会危及社会稳定.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是政府应当承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数字     
《社区》2012,(33):7-7
国家公务员考录比例达90:1 2013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共计12901个职位,招考人数达20839人,均为历年之最。据预测,今年报名人数将接近200万,而招录比劂也可能高达90:1。  相似文献   

15.
聚焦     
公务员报考人数下降主因是招录减少;技能人才培养将有国家标准;我国一季度市场求人倍率1.11 近日,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对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了2014年公务员招考的北京、山西、广西、重庆等21个省(区、市)报名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同这些地方2013年同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圈”理论视野的公务员考录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尔"三圈"理论是公共管理目标实现的理论框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以环境、用人单位和考生为"三圈"构架了我国公务员招录中的"新三圈"理论,分析我国公务员考录机制存在的主题问题和寻找解决途径,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与健全人一样,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当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由于受社会歧视、残疾人自身缺乏强烈就业愿望、残疾人自身残疾障碍、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观原因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度原因影响,残疾人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法律制度保障是关键。但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促进残疾人就业,使其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而出现的社会偏见、劳动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法律制度的缺失等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了诸多的歧视.为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必须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制,同时政府和高校也应积极采取政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七章专章规定了公务员的违纪行为、对违纪公务员的追究、行政处分制度等有关内容。 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第一,政治行为规则。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员,国家公务员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应当忠于国家,忠  相似文献   

20.
比去年整整迟到了三个月,3月27日,上海市将举行公务员招考笔试。此前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上海市各级机关计划推出1832个职位,准备招录3416名公务员,其中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及人员逾七成。尽管七成职位向应届大学生说不,可大学生们报考公务员的热情依然不减。由于今年的上海公务员考试采取了先报职位后笔试的方式,对于应届大学生的报名,还要求所学专业和所报职位相符,因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以往考着玩玩那种报考心态不同,今年报名参加上海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普遍较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