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171-172
马超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著名的悲剧性英雄人物。他武功盖世,英勇无比,然而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为了报家仇,马超与曹操打了4年,牵制了大量曹操的部队;他投奔刘备,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刘蜀政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镇守西凉和阳平关,既保卫了蜀国北门,又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然而马超在《三国演义》中前后变化太大,前期他英勇善战,霸气夺人,后期却谨慎小心,渐渐暗淡无光。得不到刘备的信任,自然也得不到重用,还任人摆布。特定的时期,独特的人生际遇,自然形成了马超特殊的性格。由于马超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使得他只能沦为权贵者们的附庸,自己的家仇报不了,郁郁不得志。 相似文献
2.
吕国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0,(2)
印度近代著名文学家罗宾德拉特纳·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写于1902年,它反映了印度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代,即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白十八世纪英帝国主义入侵印度后,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就没停止过。由于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印度就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阶级在发展经济方面同英帝国殖民主义有利害冲突,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依附英帝国主义,这样就决定丁他们的两面性。随着英帝国主义对印度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加强,也就形成印度人民反帝斗争的新高潮。虽然在这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居于领导地位,但由于它的两面性,导致他们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的强大力量而使自己变得软弱无力,也导致他们所领导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3.
张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05-115+213
长篇小说《艳阳天》系浩然以自己在顺义、昌乐等地农村经历为原型撰写而成,是当时主流文学史家眼中“阶级论”痕迹最为严重的作品之一,而“阶级论”确实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艳阳天》的认识主要局限于“阶级论”且聚焦于其负面制约效果之上,难免有过于相信詹姆逊所言意识形态“遏制策略”的嫌疑。实则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内涵比我们目前所理解的要更加深刻、复杂,更能深入“现实的个人”及其所置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艳阳天》也在阶级话语的面影之下隐藏着更为广阔、芜杂的世界。只有重新打开“阶级”的视野,我们才能充分面对《艳阳天》所揭示的生气饱满的“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众生相,以及马克思主义难以解释的以关系和权力为核心的乡村中国复杂政治经济生态和生存逻辑。然而,《艳阳天》并不止于自然主义地呈现权力与关系,其目的仍在创构新的以平等为前提、兼通“小”“大”的文化共同体,这使之成为所谓“机械社会主义”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文艺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值得今日学界重新辨识、发现。 相似文献
4.
康建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78
中国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剖析。单就其诗学意义而言,从语言形象、表征形象、神话形象、家族形象、干部形象等层面梳理《蛙》中的中国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莫言这一中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丁子春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于连·索黑尔是小说《红与黑》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长期以来,世人对他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仪就这个论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人们对待于连,正如对待司汤达一样,有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1783—1842)生前文名寂寞,他的小说没有得到文坛的重视和公允的评价,只有巴尔扎克器重地,专门写了一篇《贝尔先生 相似文献
6.
李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6-18
以<论语>为文本,阐释了孔子的形象特征,认为孔子是温和亲切的"慈父"、伦理道德的维护者、洞察人生的睿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知命的通者,指出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伟大智慧而影响深远,除了源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外,与孔子的个人魅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首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评论宁发新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屈原》,指出作者多侧面、多角度地塑造了屈原的光辉形象;并围绕屈原这个中心人物形象,描写了一些个性鲜明、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群象;在艺术手法上也下了一番苦功夫。作者为继承和弘扬屈子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许贻斌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2-63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深沉的悲剧意识、崇高与荒诞并存的艺术风格、多变的叙事技巧、史诗般的格局等审美特点,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享有重誉。 相似文献
9.
李有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他出身平民,为了争取幸福生活,努力实现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毁灭不仅有外在的因素,内在思想上的因素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牟玉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72-17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性格各并,仪态万千并充满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纲常伦理中的孝道,贤淑,持家等德行,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人物乔女的性格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去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表现了对伦理传统的回归,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杨自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立法问题建国卅五年来,积累有很丰富的经验,给这次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提供了历史借鉴。其中以一九五二年八月八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最为集中的代表。《实施纲要》是适应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的需要,保证“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而制定颁 相似文献
12.
黄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259-262
世界文学经典《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它描绘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爱玛的情感生活和悲剧命运,文笔简洁细腻,具有浓郁的写实色彩。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女主人公爱玛的婚姻悲剧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悲剧根源的探讨表明,一切女性内心都有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赵Jun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3):80-82
作为戈尔丁的代表作 ,《蝇王》是一部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作者以逆传统的手法 ,把二战以后所形成的人类善性的变异 ,通过多层次 ,多方面 ,立体式的描写 ,表达了它的全过程。一群不足 1 2岁的孩子 ,在一个孤岛上的相互搏斗 ,暗示了我们 :孩子们天真的丧失、本性的变异 ,决不是孤立的。邪恶观念的作祟 ,是困惑 2 0世纪的难题 ,使整个世界很不太平。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2-94
武大郎作为《金瓶梅词话》中一个极其次要的人物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就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却无处不显示着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从蝼蚁形象到搬运工形象以至于最后的变色龙形象,武大郎的多面人格和人性的蜕变一览无余,男权至上和好面子的武大郎最终从一个懦弱怕事、任劳任怨的老实人蜕变为圆滑世故、面子至上的变色龙。 相似文献
15.
次晓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51-53,100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菜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莱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试析《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引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4(4):91-94
本文从形象的整体、形泉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论证了古典小说<金瓶梅>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及原因.笔者认为,<金瓶梅>在女性的描写对象上,倾向于塑造市井女性;受制于作者笑笑生作为男人的性别意识和作家表现审美理想的需要,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等,<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类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自我实现的悲剧牲——《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有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他的野心和虚伪,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他出身平民,为了争取幸福生活,努力实现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毁灭不仅有外在的因素,内在思想上的因素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