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近年来,所谓“创作自由”之类的口号听到不少.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文学创作却越来越不那么自由.一些以凶杀、色情为主要内容的黄色书籍充斥星罗棋布的书摊,一些内容健康的书籍,无论是创作成果或研究成果,却难以出版.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1979年以来,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书籍,成绩是可喜的。但是,当我学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课程,又看了一些其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书籍以后,感到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比较写得过多,好象是一种比较经济学。特别是在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这样的比较。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关系上的异同比较。有的教科书由于比较太多,使教材变得臃肿不堪,结果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似乎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是同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3.
尹曙光 《天府新论》2012,(3):146-149
本文分析了保存在《文选集注》中的陆善经注所征引92种书籍的情况。其中大部分所引内容与现存版本相差无几,也有个别内容大相径庭,还有一些则仅保留在陆注中。对于陆善经习引一些书籍的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赜。  相似文献   

4.
栈道考     
引言近年来,我因为各方面的关系,几乎走遍了整个的四川和陕南,在漫长的行程中见到许多栈道的遗迹;引起了我研究栈道的兴趣,参考了一些有关的书籍;使我认识到目前所存的栈道遗迹,仅是古代栈道的一些残余部份,尚有若干条栈道,其遗迹却早已湮没了。根据古籍记载和目前还存有的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四川的北通秦陇、南通云南,都是依靠栈道连系;甚至在唐宋时代,还是同样地利用栈道。则栈道在四川的交通史上,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连环画作为中国近代独特的一种大众文化书籍,综合了文字和绘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度非常普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书籍形式的更新,连环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鉴于其独特的收藏价值,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藏门类.大多数连环画目前价格并不高,是比较理想的大众收藏品.不过真要想成功收藏连环画,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6.
周谷城自传     
我于1898年9月13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县一个乡下的贫农家中.七足岁时,即1905年,进周氏族立两等小学读书.当时正是学制新旧交替之际,族中旧派主张多读经、史、子及古文释义等;新派则主张读国文、英文、算学、物理、化学等.其实一无书籍,二无仪器,三无考试等等制度,新旧都读不好.我在那里混了八年,农忙回家作活,农闲在学校里混;除喜欢英文、国文及历史外,什么都没有学到.1915年入中学读了四年.中学课程颇齐全,样样都喜欢;喜欢英文,曾组织英语学会,自封为会长;喜欢古文,常把史、汉及国语、国策上一些难认的字塞在文  相似文献   

7.
自一九五八年以来,我国出版的一些解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籍中,讲到量变质变规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时,大多强调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认为量变质变规律是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理论基础。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有加以辩明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苏勇强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51-155
宋代书籍刊刻之所以发展和兴盛,科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北宋学校和科举的存在,导致了当时社会对与科举有关书籍的旺盛需求.由于拥有如此巨大且亟待供应的书籍市场,北宋印刷从一开始就在为满足这样的书籍需求而运作.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三十多年后重温《安娜·卡列尼娜》,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记忆犹新。书中的每个情景直至每个细节,恰如我所记得的那样,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我所喜爱的其他书籍,过一段时间不去读,也就混淆了。再去读时便发现大部分已全忘了,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至于次要人物,却完全成了陌生人——不是张冠李戴,就是其他留在记忆里的情节几乎完全消遁,或整段整段地遗忘了——寻找起来就象海底捞针一样。人们对书中主人公的看法可以随着他们自身的成长而改变。现在比较安德烈王子和赫  相似文献   

10.
研究汉唐以来中外关系史,学界大多套用"丝绸之路"的思维模式.但如果着眼于古代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丝绸往往不是主要的流通物品,而书籍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勾勒出中国江南始发、经朝鲜半岛百济、再至日本列岛的早期"书籍之路"航线,接着论证日本遣隋唐使肩负购求书籍之使命、从而开拓中日直航"书籍之路"的存在,继而梳理中国书籍东传的各种渠道,最后论及佚书回归的史实以证明"书籍之路"具有双向互流乃至东亚环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87年一个秋晴的日子,我访问了武汉大学哲学系萧(?)父教授.在一间塞满古今书籍的工作室里,萧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思路敏捷,谈锋甚健.由于访问前我已搜读了他近几年发表的有关论著,因而大体能捕捉他的思想脉搏.近两小时的畅谈之后,我以问答形式实录了这次访谈的内容.葛雍:学术界有些学者在国内外撰文,介绍我国80年代文化大讨论中出现了“儒学复兴”、“彻底重建”、“西体中用”和“哲学启蒙”四大派,而以您作为“哲学启蒙”派的代表.请问,所谓“哲学启蒙”的内涵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金旭亮 《中文信息》2002,(5):101-106
作者自叙相信很多 Windows 程序员都听说过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蒙模型),但对 COM 究竟是什么恐怕有不少人都不清楚。我研究 COM 近一年了,很惭愧,还只是大致地对 COM 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离成为 COM 专家的距离不知有多远。但我想,既然 COM 大师们没有时间给我们这些菜鸟们写一些通俗易懂的东西,那我自己能不能将学习 COM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呢?COM 方面的专著太多了,大家可以去书店看一下,有许多完全可以称之为这领域的经典书籍:比如 Rogerson D.的《COM 技术内幕——微软组件对象模型》和 Platt D.S.的《深入理解 COM 》,国内的潘爱民老师、台湾的候捷、李维先生等,都涉足过 COM,他们的专著如《COM 原理与应用》、《Delphi 5.  相似文献   

13.
关于蒙古文字的若干问题已在一般蒙古语言学著作和专题著作中有所阐述,但大多数都是一些零星的非系统性的介绍.卡拉@捷尔吉(Kara Gyorgy)的<Книгимонгольскихкочевников>(<蒙古人的文字与书籍>)是第一部将蒙古人的文字历史和文献融为一体来进行描述的学术著作.从13世纪大蒙古国建立时期的回鹘蒙古文到现代标准蒙古语的形成,蒙古文字走过了近8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些书面文字和书籍文献使我们了解了中亚、中国、印度等广大地域的文化以及游牧民族和土著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了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发展,以及回鹘文、吐蕃文字在蒙古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京师同文馆作为晚清重要的新式教育和科技传播机构之一,其所翻译和编写的科技书籍,为洋务时期西方科技知识的引入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书籍较系统介绍了引入中国的较为独到的科技内容,成为连接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从简易转向专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从而使京师同文馆在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九年春,我去成都参加中国历史学规划会议。休会期间,得赴四川省图书馆善本阅览室看书。坐观琳琅满目的善本书籍,我就想把书籍的版本和内容摘录起来,写为题记,拟与我写的《江浙访书记》汇辑在一起。现择其数则,排列于后,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6.
刘四平  朱良 《船山学刊》2002,(1):104-106
近代中国第一个教会印书馆--墨海书馆①在其存在期间,除了出版宣传宗教的书籍外,还出版了大量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对近代中国人的思想变化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墨海书馆也引进了先进印刷设备,对我国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墨海书馆及出版的西书,说明它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学观,讲的是"写什么"与"怎么写".其框架基本上是以牛顿等物理学家为代表所构建的经典物理大厦.我在<我对小说的一些看法><小说笔记>等文论中做过一些陈述.它们并非我的发现,而是写作者们谙熟的常识.我不过是用了一些比较好看的手法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边界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 边界在系统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对它的研究似乎过于简单.比如<系统科学>一书对系统的边界问题只做了简单的描述.还有一些系统理论书籍则把系统边界的作用简单地描述为对外界信息和物质的筛选作用.显然,这样的描述无法突出边界在系统中的突出作用.其实,系统边界是相对系统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而言  相似文献   

19.
在史学史的视野中,马克思“批判的历史科学”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从中学拉丁论文开始,马克思就进入到了史学研究的领域,随后也间或接触到一些经济史方面的书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结合黑格尔历史辩证法与《克罗兹纳赫笔记》摘录的政治史、经济史知识,给出了自己对分析人类历史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此后,马克思进入到“原本”的研究之中,其间也发表了一些专业的史学论述,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鸦片贸易史》等著述.晚年马克思逐渐淡出了论辩领域转而再次进入了史学领域,并摘录了欧美史家大量的著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股份制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制问题是我国在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尽管股份制的试点已进行多年,有关股份制的文章和书籍也出了不少,但是,由于缺乏认真的、特别是不同观点针锋相对的讨论,人们对有关股份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至今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联系股份制的历史发展和我国改革的实践,就有关股份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