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城市女性消费涉及行业诸多,消费潜力巨大,在家庭消费中城市女性占主导地位,因此城市女性的消费行为成为市场营销关注热点。根据消费时代理论,不同时代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对"E一代"和"幸运一代"两个时代的城市女性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注重产品要素、消费地点和技巧等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其代际差异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城市女性消费行为代际差异与女性家庭角色、收入、文化程度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丰富文化传播途径,以追星为中心表征的“饭圈”文化悄然在网络互联时代崛起,并以三级文本的形式繁衍生产,辅以符号生产力和声明生产力划定圈层。规范式传播、仪式化传播形成加深粉丝群体的情感认同,形成“饭圈”文化社群运作的核心。选取“饭圈”文化的生产及传播视角进行研究发现,“饭圈”文化在丰富大众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流量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狂欢下的群体性孤独,情感给养下的数字劳工化,乌托邦式的信息茧房等困境。为此,聚焦“饭圈”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探究“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策略,通过主流文化、制度监管、平台偶像和粉丝的主体作用,促进“饭圈”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延长“饭圈”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偶像工业资本与社交媒体平台的裹挟之下,“饭圈”群体的文化实践方式已经变成围绕偶像展开数字劳动和线下应援的狂欢仪式。“饭圈效应”是“饭圈”成员为了获取与积累情感能量不断启动狂欢仪式并沉浸其中的现象。当前,“饭圈效应”已由粉丝化群体扩散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饭圈效应”的扩散逻辑亟待廓清。目的与意义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消散、精神焦虑在个人成长中的弥漫以及虚假融入在小镇青年中的流行等社会症候是“饭圈效应”向其他领域不断扩散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4.
从产生并发展于台湾民间社会的"祭祀圈"与"信仰圈"概念出发,以20世纪80年代民间信仰恢复以后的高湖村"汪公信仰"田野资料为基础,将信仰空间从"祭祀圈"到"信仰圈"扩张过程与"汪公信仰"发展历程相关联,通过对汪公出会仪式过程的描述以及对祭祀对象"汪公"从"私家神"到"村落神"再到"区域神"信仰空间格局扩大的研究,阐发地方性神灵在乡村社会发展中所建构的积极意义,为助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6年在烟台市进行的"城乡老年人孤独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交互分析,结合烟台市实际状况,分析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之间在经济、生活、精神上的双向支持,探讨双向支持与老年人年龄、收入、同分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双向支持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老年人与子女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老年人与子女的双向支持受到代际之间的经济状况,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在其组成结构上又出现了代际变化,即占农民工主体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与旧生代农民工存在诸多差异,其中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尤为明显。本文的数据基于对在北京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着重统计和描述了他们的消费特点及消费态度。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文化"的实践与理论发展经历了"电视剧粉丝文本""网络用户泛文化"的生产阶段,正进入"文化的社会化生产与参与式的社会建构"阶段."参与式"实践和研究议题不断泛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实践和分析的重要框架.作为一种显著不同的文化—社会生成模式,该领域的研究应更聚焦于其"社会化生产"机理与核心价值,就公益与私利、开放与垄断、权力与正义等问题展开论证,以便在政策规划和实践中尽早规避由于社会化生产而出现"文化公地悲剧",以及因资本、权力等导致文化的结构性异化,进而讨论如何建构开放、公平、正义、有序的参与式文化生态,不断优化其作为文化与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经验"课程是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必修课。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教授们在设计这样的课程时常常遇到种种困难。除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外,教授们使用教科书的局限性、"二代"数据以及假设性的情境等因素都限制了学生们亲身参与实践、实时研究项目的机会。学生需要真实的、能够亲身参与研究项目的实证经验,才能夯实研究技能,增强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两门"研究经验"课程(第一代课程和第二代课程)体现了达到这一目标的两种方式。第一代课程与第二代课程都采用了工作室模式。这种模式以全体学生共同参加的核心研讨会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站点为框架。在站点负责人的监督指导下,学生从中挑选合适的站点,并与其他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实践。相对于第一代课程整学年的学时安排,第二代课程在学时上只需要一学期,缩短了学生的学习周期,但在精心的课程设计和指导下,通过亲力亲为地对"二代"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实践了研究过程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掌握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技能,获取了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第一手体验,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或申请攻读博士学位时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与日常生活视角,分析了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的时空区隔与融合下,其生命历程实践过程的选择和影响事件,进而解析了在个体生命认知、代际关系实践和国家政策实践场域内,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生活选择是如何与社会、家庭相互勾连,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时空断裂与互塑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公民道德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总体状况,研究议题包括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婚姻伦理和代际伦理。分析结果显示,在当代中国人的家庭婚姻伦理的不同维度分别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职业差异。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仍然是个体的重要归属,但其伦理意义正在逐渐下降;家庭虽然仍然是道德教化的最重要场所之一,但这一功能正日渐被削弱,转而由学校承担;婚姻作为伦理关系正受到个人感受、利益、激情等的冲击;真正显现出危机的是家庭代际伦理,日渐沉重的家庭养老负担和压力在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体现就是子女对父辈的不孝敬和赡养不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强调经济发展方向要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家族企业正面临着跨代延续的关键时期。基于2012-2021年我国沪深两市家族企业数据,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ESG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ESG绩效正相关,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会促进企业ESG绩效;家族企业二代继承人异质性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ESG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二代继承人具备绿色经历、海外背景和政治身份时,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对ESG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家族企业代际接力的研究视角切入,探索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和ESG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丰富家族企业行为决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本分析是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路径之一.刘俐俐教授在文本分析领域进行了长期而有效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理论与方法,认为文本分析"是介于本体论和方法论之间的一种实践活动",而不单纯是感悟式的欣赏活动,通过文本分析进而实现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论文在初步理清刘俐俐教授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就<理论与文本的疏离>一文若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下,作为青少年亚文化一种新型形态,“饭圈”文化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因缺乏有效监管而出现社会失范行为,由此产生的社会负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活动理论,从共享子系统厘定“饭圈”文化的凸显表征,其呈现出青年粉丝规模化、幕后资本逐利化、组织构建结构化、圈层互动异质化。从生产子系统探究“饭圈”文化的生成机理,其主要包括青年的情感需求、资本的推动引导、技术的保障支持。从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六个要素层面分析“饭圈”文化的社会症候,提出“饭圈”文化的治理路径,由此形成常态化多元共治模式,促进“饭圈”乱象的有效治理与“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族企业正进入代际传承高峰时期,而国际化则是家族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与持续成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学术界关于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国际化影响的文献,主要考察家族后代权力涉入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忽视了二代继任方式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作用。因此,文章在将中国家族企业二代继任方式区分为渐进式继任方式和激进式继任方式的基础上,利用2020年8月至11月对重庆和浙江等东西部省(直辖市)253家家族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首次实证研究二代继任方式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探讨代际权威、创始人政治身份和继承人年龄对二代继任方式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关系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研究国际化承诺对二代继任方式与家族企业国际化关系的遮掩效应,以揭示二代继任方式对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情境。研究结果表明:与激进式继任方式相比,采取渐进式继任方式的家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深度、广泛和快速地进入国际市场;代际权威、创始人政治身份、继承人年龄会显著地削弱渐进式继任方式对家族企业国际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促进作用,即渐进式继任方式对家族企业国际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促进作用在代际权威大、创始人拥有政治身份、继承人年龄大的家族企业更不明显。文章使用重新定义家族企业、选择已经进入或完成代际传承的家族企业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国际化承诺在渐进式继任方式与家族企业国际化深度、广度之间发挥遮掩效应,即渐进式继任方式通过降低国际化承诺水平进而削弱其对家族企业国际化深度和广度的积极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如下建议:家族企业创始人应提前制定传承计划,尽可能安排二代渐进式继任,在渐进式继任过程中帮助二代继承人尽快建立权威合法性,以降低两代之间的权威差异;家族企业创始人要理性认识政治关系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府部门应着力构建更加公正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充分调动家族企业家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基于网络资源差异性占有所产生的网络社会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利用CGSS2010数据分析了网络社会分层与原有的社会分层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网络化引起的社会分层变迁中,结构再生产是主导特征。那些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其在网络社会中也具有资源优势,而那些现实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在网络资源占有方面仍身处劣势。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阶层地位既受到本人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也受到其父代的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从而以"代内再生产"和"代际再生产"的方式将原有的阶层结构延续到网络社会中。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秩序直接关系到网络强国建设,加强网络治理是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饭圈”文化发生畸变,乱象横生,网络“饭圈”乱象成为网络治理的重点领域。网络“饭圈”乱象主要表现为举报泛滥、畸形应援和偏执型崇拜,究其原因,既离不开粉丝的逐魅需求和资本的推波助澜,更与群体价值观缺失、网络治理政策的滞后性紧密相关。当前,网络“饭圈”乱象已对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保障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严加惩治。针对网络“饭圈”乱象的政策规制具备发展性、必要性与有效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下一步网络治理有必要在提高认识、发挥主体作用、强化道德建设、推进法治、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形成于宋金时期的晋水流域水母信仰在明清两代达到大盛,并借助神亲链形成了水母祭祀圈。这与当时晋水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人口增长,以及造纸业发展导致的用水紧张、村际关系恶化有密切联系。水母信仰同以张郎为例的个体村落水神信仰大异其趣,后者发挥的作用多是证明自身水权的合法性,目的是争夺水权;而水母信仰更大的作用是协调村际用水矛盾,维系、整合整个晋水流域。水母信仰覆盖整个晋水流域,并借助神亲链发展成为了祭祀圈,成为晋水流域一种文化认同,对和谐村际关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仰具有承继性,个体信仰建立在习俗信仰和价值观之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共同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迅速消失,当代年轻人传统文化意识缺乏,成为共性现象。通过对432名本、专科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已成为不争事实。而大学生群体信仰一定程度上关乎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方向,因此,得到了不同传统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共同关注。针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及成因,深入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信仰重建中的重要价值内涵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细致研究。根据修正后的AIDS模型对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加以量化分析,在利用CHALS数据对目前中国老年群体消费结构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中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父母在子女成年后仍然对其有经济上的支助,财富在代际之间的转移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投资。如果不能建立更多的社会养老机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后,社会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抑制消费、阻挡投融资体系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国内哲学界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实践概念未能从学理上解决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的实践本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依据当代科学的发展状况对社会性生产劳动过程是从理论研究活动到工程技术设计 ,再到直接生产物态性客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感性操作活动这三种基本的劳动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不仅是同工人和农民所从事的感性操作活动一样都是社会的实践活动 ,而且是比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劳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感性操作活动更高级、更复杂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 ,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