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回纥汗国狂飙式的崛兴乃是8世纪中叶漠北、中原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历史产物。骨力裴罗称汗建国乃乘后东突厥汗国的覆亡,葛勒可汗武功盛世的形成则恰值唐朝内乱,国势中衰.回纥三次遣兵助唐平叛,并与唐朝建立了马绢互市关系,开创了游牧民族政权与农业民族政权之间互助、互补关系的先例,但随着两国强弱的变易,这种邦交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位序颠倒.  相似文献   

2.
察合台及其后裔的统治是我国新疆及中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梳理了察合台及其后裔统治的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脉络,对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在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察合台汗国是14世纪中亚察合台汗国覆没后,由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在今天山南北各地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在长达300余年的兴亡史中,汗国所辖地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漫长过程,其统治中心也曾发生过几次重要的迁徙。东察合台汗国地域范围的消亡变衍不仅同当时西域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密切联系,而且对于清以后新疆历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突厥作为北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它在公元六、七世纪时在欧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建立了强大的游牧政权,即突厥汗国,曾对西域的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其中突厥人"重兵死,而耻病终"的特征对突厥汗国的兴衰败亡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试从历史学、民族学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并阐释古代突厥人这种习俗所体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西突厥汗国的兴盛为大唐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对中亚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中西交通起到了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鹘人生活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汇的西域,并受各种文化的交互影响。回鹘人早期使用古代突厥文字,鄂尔浑回鹘汗国建立后改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创制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以美国社会主流荒野观的变化为背景,直接促成因素是汽车旅游的普及对荒野构成了威胁。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马歇尔等荒野保护主义者的推动下,联邦林务局在该时期推出了一系列保护荒野的举措,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等方式,将一些荒野区纳入保护。该时期的荒野保护是由白人“精英”发起的,要保护的主要是荒野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文化价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自然保护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二战后荒野保护的发展也并非完全是环境主义影响的结果,它实际上是此前的荒野保护运动在二战后的延续和深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在美国现代荒野保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二战后的荒野保护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立法先例。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前西欧至少出现两次较大规模的文化“复兴”热潮,一次发生在9、10世纪,是封建帝王倡导的“自上而下”的文化“复兴”;一次发生在12、13世纪,是以市民阶层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文化”复兴”。本文介绍这两次“复兴”的情况,分析了两次“复兴”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这两次文化“复兴”与文艺复兴之间存在显著的脉络联系。  相似文献   

9.
叙事学理论从诞生到发展经过了两个主要阶段 ,发生了一次范式转移。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认识活动 ,这个理论本身在它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与文化全球化发展对应的两个基本特征 :趋同性和多元性。所不同的只是形成趋同和多元的走向略有差别。文化全球化以一种主流文化对边缘文化的霸权话语以及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渗透来表现两种文化之间的互动 ,而叙事学理论则是具体叙事作品的共性造就了趋同性 ,又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通过向具有叙事性特征的不同媒介的渗透阐释着多元的话语性。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 ,叙事学研究活动本身的文化特征就是文化全球化的话语表征  相似文献   

10.
拔悉蜜是在突厥文化影响下迅速崛起的一支阿尔泰古代部族,其在突厥汗国日益势衰的时期,异军突起,一统阿尔泰周沿地区,为回纥汗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文化基因是指与人类文明进步思想密切关联的一种集体主义文化理念,这种理念起源于人的自然性,它是人类从自然性到文化性合乎逻辑的发展。它有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两条发展路径,这两条路径在马克思那里得到第一次交汇,于是融合个人利益因素后,集体主义文化理念得到了充分完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为了与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争夺叙利亚并进一步打击马木路克王朝,伊儿汗国对马木路克王朝奉行传统的扩张主义政策。不断地对叙利亚发起军事行动。随着大小规模的叙利亚战争一次又一次失败,1322年伊儿汗国最终与马木路克王朝签订和约,开始了睦邻友好的关系。伊儿汗国对马木路克王朝的战争,无论对伊斯兰历史抑或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萨亦德汗创建叶尔羌汗国及其巩固政权的具体过程;探讨了一个游牧部族进入农业地区创建政权后遇到的根本矛盾——兀鲁思人畜两旺,而牧场狭小——和萨亦德汗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及其效果;评述了萨亦德汗的历史功过及其所受的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4.
谈家庭教育中的平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以及交流模式的总和,它在特定的社会中为人们所共享、学习并一直延续着。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的增多,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去避免由此而造成的文化冲突。家庭是孩子学习社会历史、学习文化以及相关知识的地方,是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它直接反映了这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突厥汗国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突厥汗国的社会性质由两种成分即奴隶制与封建制同时兼存,其区别在于随时代的变迁,二者所占的比重不同。  相似文献   

16.
花在中西文化中的隐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一篇有着文化人类学色彩的比较文化论文。首先 ,它从两个英语单词anthology和florilegium出发 ,提出了一个问题 ,即为什么在中西文化中花往往成为“精华”的隐喻。其次 ,它运用大量来自于宗教典籍、哲学、人类学、民俗学、医学、文学和语言学著作的材料 ,以论证在古代中西民族的思维中曾经存在着一条认知链 ,即花 =(红色 ) =血 =生命 (灵魂 ) =精华。最后 ,它指出上述五项等式中项之间的任何一次顺序位移 ,基本上都依赖于原逻辑的一条本质规律 ,即假同一律  相似文献   

17.
考察《同胞》中的性别建构特征,对作品中主人公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等性别倾向的审视,能够发掘出在异质文化作用下的社会性别的异质性以及它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共生和对抗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赛珍珠在面对中美两种文化差异的矛盾时所揭示的斗争策略以及她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1260~1355),农业出现前后不一的状况.伊儿汗国前期(1260~1295),农业生产极度衰退;伊儿汗国后期(1295~1355),农业经济得到极大恢复和发展.伊儿汗国农业经济的消长,主要是蒙古统治者在西亚统治政策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它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它更是语言间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往往将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手段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对英汉语言互译进行研究,可知在跨文化翻译中,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另外,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西部突厥到西突厥汗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突厥与西突厥汗国是两个不同概念。西部突厥乃突厥汗国下属西部地区的简称,自始就由木杆、室点密两大汗系组成,并非出自任何单一汗系。作为政权概念的西突厥汗国则是突厥汗国全面分裂、20年内战演变的最终结局。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并非出自室点密汗系的达头可汗或射匮可汗,木杆-阿波汗系的泥利可汗乃是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仁寿三年(603)是西突厥建国的历史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