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采访中常常需要记者出镜,出镜记者的提问和现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作为一个电视新闻的采访记者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素养:1.要有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2.要有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3.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4.做好前期准备,提问有地放矢;5.倾听和引导,让采访双方达到互动。  相似文献   

2.
指出电视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 ,而电视新闻报道的很多事实 ,又都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 ,用数字进行新闻报道 ,可以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 ,使电视新闻报道更显客观、公正 ,更具有说服力 ;有的数字中隐含着新闻 ,这就要求记者要善于分析、研究数字 ,并能从数字变动的轨迹中找出新闻所在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如果数字运用得当 ,就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后提出了运用数字进行报道的几种方法 ,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直观、具体和形象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可以分为几种方式,其中,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提问要有简洁性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鲜活的生活,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用事实说话,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就难以写出好新闻。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语言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以图像和伴音为传播手段的载体。具有声画兼备、图文并茂,观众面广、深入家庭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电视新闻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的手段,也基本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具有很强的渗透性、适应性和极其广泛的群众性,更能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作用。电视新闻可以快速、形象地把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传递到亿万观众、听众之中,从而满足人们对新闻先知为快、先睹为快的愿望。电视新闻不但是新闻事件本身的纪实,而且能够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社会事物,同时把新闻事件在现场发生的实况纪录下来,甚至现场的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活动和情绪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呈常态化的趋势,从对出镜记者的内涵认识入手,结合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特点,详细论述了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出镜记者如何发挥好"我在现场"的优势,从不同角度把握好突发新闻事件的现场,确保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记者招待会这一类公众性的采访场合提出富有创意的好问题,是新闻界一向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吴小莉的三次提问的案例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吴小莉在提问过程中能够从对新闻事件的单纯的探询,向着与采访者心灵交流的方向拓展,同时能运用各种方法积极引导采访对象社会角色的合理转换,这些做法使她在几次提问中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学研究证明,电视的一个重要传播功能是新闻传播,新闻是立台之本。我国电视界一般认为,电视新闻已经经历了三代发展过程,第一代模式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模式是图像+解说,而第三代模式则是现场主持人报道。如今,现场报道正在成为电视采访的基本手段,正因如此,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个问题,如何树立电视新闻现场主持人的良好采访形象?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电视新闻现场主持人树立良好采访形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记者从以往的拍新闻、写报道到目前的走上屏幕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发展的一大转折,也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但是,随着短暂的新鲜感的消失,人们在肯定电视现场新闻这种形式的同时,发现了电视新闻记者在电视屏幕形象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人文精神的底蕴,缺乏必要的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电视新闻记者应该珍惜每一次现场采访报道的机会,平时炼好内功,加强文化和道德两方面的修养,注意语言表达和仪表神态的到位和完美,完善公共人格、媒体人格、个休人格的形象体现,在感性与理性、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把握上体现记者的风采,使电视新闻记者的屏幕形象更加完善,使电视现场新闻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一、隐性采访的概念隐性采访是近年来受到新闻记者比较青睐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隐去记者的身份,在被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新闻采访活动,称之隐性采访。这种新闻形式新颖多样、内容鲜活独特而倍受受众的喜爱。按照记者介入新闻事件的过程和方法,隐性采访可分为三种类型:偷拍偷录,涉入式采访和实验式采访。偷拍偷录是记者不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始终保持中立,只是将事态发展过程偷偷地记录下来,成为新闻事件的旁观者。比如暗访消费者的投诉经历。涉入式采访是记者在不公开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  相似文献   

10.
一、电视新闻述评的界定电视新闻述评是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一体的电视评论形式。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相继开设了新闻述评性节目,如中央台的《焦点访谈》和《时空报道》,黑龙江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哈尔滨电视台的《新闻了望》等。电视新闻述评作为电视评论的一种形式,它虚实结合,有说有评,既有对事件的介绍,又有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它以典型事件为基础就事论理,从而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1.
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新闻的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和参与感,是信息时代受众的需求,也是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历年荣获中国电视新闻消息类一等奖作品的分析,从现场短新闻的内涵、现场画面的视觉冲击、主题的提炼、新闻标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从中感受电视现场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中,大量的是预期事件,突发事件相对来说数量极少,机会极少。但是,它对读者的刺激与吸引却相当大。对于文字记者来说,即使不在新闻现场,事后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的采访进行绘声绘色的报道。而摄影记者“撞”不上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与电影一样是一种视觉艺术,以活生生的形象见长,不仅电视文艺要遵循形象思维规律,而且电视新闻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优势。用形象的事实来传播信息、表达思想。要在短时间内给观众以深刻印象和心灵震撼,必须借助个性化和典型化手法(排除虚构和想象)。1、运用新闻故事引人入胜。新闻故事可长可短,有情节、细节,包容性强,信息量大,耐人寻味。尤其是在主题性报道或深度报道中,它在。用事实说话”方面可以大显身手。电视新闻能将故事的现场、环境、人物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大限度地拉近媒介与观众的距离,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说,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报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实践中,一些已经发生而没有现场画面的新闻仍有一定的报道价值,因此用恰当的方法还原这些新闻的电视画面,是电视新闻人不得不面临的任务之一。电视新闻工作者应恰当地运用有声语言、画面切换、字幕,并整合其他媒体的资源,理顺电视新闻画面的逻辑关系,最大限度地再现新闻事件"过去时"的情形,从而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提问,是新闻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方式,对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技巧,以及时机把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新闻采访的成败.如果记者能掌握一套灵活多变的提问艺术技能,那么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采访动作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形体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形体语言的信息传递与有声语言的播报成为视屏传播的两大支柱。在新闻传播中形体传播对语言传播起到了补充、完成信息等作用,它是反应记者内心情感最“言简意骇“的形式,直接影响着新闻的准确报道与观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是非判断力,同时,掌握形体语言知识也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挖掘深层次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现场报道是电视报道中的一种具体样式和体裁。它要求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直接进行播报,声画同步,除剪接及字幕外,无需再进行后期制作。那种光有现场采访没有现场解说或者有现场解说但仍需后期配音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视作现场报道。现场报道通常由现场解脱、现场采访、现场点评三部分组成。现场解说。记者在新闻事发现场,直接向观众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它的功能主要是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概貌。现场采访。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请他们谈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更加敏锐,更善于发现和捕捉好新闻;可以使记者不断求"新",更多地采写出独家新闻,或者从新的角度采写出有特色的报道;可以使记者灵活多样地运用采访方法,提高采访质量;还可以使记者视野更开阔,不断开辟新的新闻源.记者在采访中要注重运用创新思维,要多角度去报道,新闻立意要新,新闻采写和报道的方法和形式要新.记者要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注意学习和积累,锻炼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创新思维,必须处理好创新与继续的关系,创新与原则的关系以及创新与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拒绝一厢情愿的宣传,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信息传递,对电视新闻抱持具象性、可视性、趣味性的期待,于是,一个曾被媒体放在角落里的新闻元素—细节,重新彰显光辉。电视新闻细节包含在新闻的各要素中,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个电视人唯有在内容、声音和形式等各个层面都注意细节的锤炼,才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之侵权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作为一个新闻概念 ,是指在秘密状态下 ,被采访对象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记者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 ,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 ,或者以其他方式 ,获取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由于有价值的信息的稀缺和追求新闻的纪实性 ,新闻业者偶然或经常采用隐蔽的形式来获取新闻 ,引发了许多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