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承英 《社科纵横》2009,24(5):8-12
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诉求,它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哲学思想,阐明了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全面和谐的基本内涵,揭示了人类追求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短短一年之内,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可谓环环相扣,时效显著,很快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张蓬 《浙江学刊》2006,1(3):67-73
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应该说马克思的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终结”问题上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 ,后世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背离了恩格斯的方向 ,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海德格尔等对“哲学终结”做了极度发挥。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哲学渊源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本文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以"天"建立了"德治"思想的本体论依据.通过"道德-天-政治"间的内在联系,儒家"德治"思想获得了存在的根源性意义.儒家"德治"思想从形上学角度赋予了"君权神授"的合法性,且符合平民百姓的个体政治认同,并在深层意蕴中确保了人性趋于至善的可能性,为人类社会完美的政治理想实现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儒家"德治"思想中,人们又可以找到的人与自然间,人际关系间,社会群己间,人自身关系中,诸多"和谐"的哲学意蕴.从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出发,儒家"德治"思想存在着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严重,无法回避道德法律化的弊端,难以打通的"内圣外王"之道等弊端.但儒家将"善政"与权力运作主体的道德理性及个体人性完善、改造相连的智慧,直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书林 《探求》2005,2(4):19-21,73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是隐含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思想,它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充满活力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了探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迪认知作用、引领指导作用、前瞻预测作用、决策管理作用和规范矫正作用。作为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庞大系统,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和知识建制之间又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交互作用与协同效应。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体系决定了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效能。因此,大力开展推广普及工作,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充分保证。为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取得实效,转变观念是前提,密切协作是基础,健全机制是关键,肯于投入是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力度还应采取一系列举措:一是组建普及队伍。通过选拔骨干、培养梯队、壮大队伍、激励人才,组建一支思想好、专业精、作风硬的普及队伍,使普及工作从无序走向有序。二是拓宽普及领域。要改变目前普及工作集中于繁华都市的现状,着力覆盖盲点,尤其要向农村倾斜,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三是打造普及品牌。根据普及品牌的载体形象的标识性、文化内涵的先进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的特征,通过设计品牌标识、明确普及理念、策划普及方案,培育品牌附加值,延伸品牌价值链。四是探索普及规律。普及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价值转化的手段与中介,对其规律的总结与深度探索,必将促进普及事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万丙策 《学术交流》2005,4(4):37-40
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无论对于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评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意义。黑格尔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且是其后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源头和土壤,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现时期我们建设先进文化,也需要深入研究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0.
曾文雄 《社科纵横》2006,21(4):115-118
哲学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哲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本文探索“语用学转向”的思想渊源,分析构成传统与现代语用学的英、法、德、美以及中国的语用学思想,提出现代语用学转向建构的意义,揭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与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哲学与语用学带来新的思想与观念。  相似文献   

11.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股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严厉批判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又深刻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认为它们都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生态社会主义看来,自然生态的危机,原因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失衡和不和谐,因此,生态和谐发展观在理论上表现为生态和谐发展的经济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在实践上表现为在生态和谐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不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进行重建。在经济上,建立人与自然都能承受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政治上,建立确保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新型的民主政体;在文化上,创建绿色文化道德体系,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虽然它还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它的生态和谐理论以及生态重建模式,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学科的性质看,知性思维(理性)或社会学的视界理解"社会",是源于知性思维的方法论和渴望解决现实问题的责任意识,并不是哲学的论域。我们认为,社会学的方法是工具理性的方法,它无法解释价值性的哲学困难,因此,把握"社会"的哲学意蕴,也就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旨趣和现实关怀。从哲学的视角看,社会之所以是社会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因为,社会不仅是一个内置了价值判断的主词,而且是区别于个人和国家的本体范畴,是具有生命特质的独立实存。  相似文献   

13.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西方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幸智 《社会》2001,82(10):34-37
社会政策(德Sozialpolitik→英socialpolicy)一词为德国人首创 ,其目的不在于论述社会思想 ,而在于讨论如何解决各种实际的社会问题。社会政策一词自诞生之日起 ,就与社会行政、社会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原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拟对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基础进行初步的探索 ,以期加深对它的理解 ,并为当今中国的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某种借鉴。一、社会政策的定义和历史沿革迄今为止 ,各国学者对社会政策的定义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美国《社会学辞典》(DictionaryofSo ciology)称…  相似文献   

15.
The term "political Islam" sounds strange to people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Muhammad's teaching: how can a religion be political? To a Muslim—for whom religion is inseparable from politics, the state, and from all spheres of a person's life—this formula seems equally strange, but for a different reason entirely. After all, in Islam there is no division into secular power and spiritual power; in fact, the Church as an institution does not even exist. The Christian formula "Render therefore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 and unto God the things that are God's" [Matthew 22:21] is unacceptable to Islam; and the Muslim rulers, beginning with the caliphs, have embodied both spiritual and secular power at the same time. From a Muslim standpoint, Islam's political influence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6.
张祥龙 《求是学刊》2006,33(2):32-37
中西哲学文献之间的翻译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可译性”给不同学术传统之间的相互理解造成了巨大障碍。我们首先应该区分“可译”和“(意指的)可确定”,翻译的不可确定性并不会导致翻译的不可能性;其次,我们要区分那些待翻译文本中比较可确定其意义与比较不可确定其意义的部分;最后,在哲学文本的翻译上,我们应倡导多种译法并存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儒家的贵和精神与社会和谐思想;和谐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儒家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理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引言社会学与和谐社会社会学是由现代性催生并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出现而诞生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在诞生之初确立的主旨和目标,就是致力于社会的秩序和进步。而秩序和进步在具体的经验层面上,就具有均衡、稳定、协调与和谐的意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是“社会学”的题中应有之意,既是这门学科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标的,也是它存在的意义与使命之所在。纵观社会思想史,从秩序、和谐角度讲社会的例证,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典籍中,都不胜枚举。这一进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突出特色,和合思想可说是其精髓,其意涵“致广大而尽精微”,影响所…  相似文献   

19.
小布什政府凭借美国超强的综合国力大行"霸道",在世界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也难以应付全球问题,更不可能实现世界和谐。中国春秋时代的齐国曾在诸侯国中推行"仁政",成功地构建出一个相对和谐的"国际社会"。古今中外历史证明,"霸政"逆潮流而动必将失败,"仁政"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合"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