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蒋克己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6,(4)
王安石咏史词多借古喻今,谴责北宋统治者,并追根探源,总结教训。而其他词人之作多单纯地咏史,或空叹兴亡,不触动现实。因而王安石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诗词分工论,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蕃篱,恢复了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周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82-384
针对人们对《花间集》中的“花间别调”认识不足的问题,探讨了“花间别调”之一——边塞词在内容、形式与表达技巧、感情格调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利于打破《花间集》诸如“郑卫之声”、“不过行奁组织之辞”等片面评价,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花间集》特别是"花间别调"。 相似文献
3.
陈忻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7-71
元代文人萨都剌的咏史怀古词表现了人生如寄的深沉感慨,具有浅直流丽的风格。其词兼取元曲的内力饱满和宋词的余韵深味,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特色,在宋词与元曲的同题材作品中居于关联前后、融合二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毕国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74-76,112
纳兰性德继承、创新、开辟了咏史词创作的新天地。他的咏史词注重描写铺叙而不议论,有意又不事张扬,以意境幽深、韵味悠远见长;注重对历史的心灵感悟,着眼于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创作方法别具一格;语言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郭艳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27-132
历经百余年的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词人的忧患意识与人格精神,这不仅孕生了以诗为词的创作理论,同时也促发了以古喻今、感慨兴衰的创作实践,从而将咏史怀古词的创作推向了创作高峰。通过揭示宋夏战争与北宋咏史怀古词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深入发掘北宋词的嬗变轨迹与时代内涵,同时也印证了古代民族关系格局对文学时代风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24-27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在其创作中保留了唐诗创作的若干痕迹,并在词牌、意象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一定程度对宋词和元散曲产生影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是明清易代的见证人,又是通晓历史的史学家,叙写历史、咏史抒怀是船山词主要题材内容之一。船山咏史词有独特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深刻丰富,研究船山咏史词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花间、南唐词是唐五代词创作的两个高峰,然而花间、南唐词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呈现出两种不同情况:花间词的叙事视角多用无聚焦视角,而南唐词则以第一人称内聚焦视角为主。地域文化差异是影响花间、南唐词叙事视角选择的主要因素,影响的媒介是地域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潘江艳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左思《咏史》八首,冠绝千古,备受后人推崇。文章通过对唐前"咏史"诗体(诗题、诗风和诗材)纵向发展的剖析和比较,力图阐释左思《咏史》八首在"通变"和创新方面的艺术成就。进而指出,左思不仅在继承前人艺术特质的过程中有所突破,而且开创了"咏史"诗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人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其“花间”词的艺术创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从性别审美的维度探究温庭筠“花间”词的艺术创作,不仅探析温庭筠“花间”词女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揭示影响晚唐女性生存状况的文化因素,以及“花间”词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而且进一步地分析温庭筠“男子作闺音”即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的文化性别观,从而拓展“花间”词的审美视野。从性别审美的维度展开研究,以期为“花间鼻祖”温庭筠传统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反思与重估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11.
洪树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5,34(1):33-39
牡丹是花中之王,是繁荣、富贵、吉祥的象征。它深受百姓的喜爱,成为我国古代诗人词家重要的咏物题材。宋代作家对花香色艳的牡丹的赏玩品味以及栽植牡丹,说明了文人具有浓厚的牡丹文化情结。宋代歌咏牡丹的诗篇包含了一些文化蕴涵:崇尚富贵祥瑞,热衷美艳昌盛;寄托伤感情思,表达内心情志;追忆故国往事,抒发兴亡之叹以及蕴含佛理禅趣。 相似文献
12.
温雪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3-35
汪元量是宋元易代之际的一位爱国诗人、词人。人们向来只重视他的纪实诗,却往往忽视他的爱国词,而事实上,他的词也是有着很大的价值的。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其词饱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感,充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抗争力量;从创作方式上来看,其词亦有许多独到之处,如以词写史的大胆尝试、独到的比兴等。 相似文献
13.
14.
光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107-109
论述了英文译作中词句择选的重要性 ,着力论述了词句择选在文章结构中的艺术体现以及如何与文章创作风格和语体色彩相协调。同时分析了修辞手段的运用 ,如平行结构和反复使文章语言生动鲜明 ,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16.
邱美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2):86-90
"别是一家"的李清照词,在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因时代审美趣尚的各异,评价有褒有贬,其主流词论,由宋元历明而至清,呈现出一个由重词法到重整体把握,再到重其词境的层深的历程。考察这一历程,能为今天的李清照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Sun Huaixia 《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1)
根据语篇分析理论和四、六级考试阅读技巧,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从体裁分析,段落结构分析,找准关键词,关注连接词四个方面探讨以语篇分析为主的阅读课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5):65-66
中华书局点校本中古史书是我们研究中古史料的最易得、最权威的本子。由于史书涉及内容广泛,在标点和校勘中难免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笔者谨将日前所见中古史书点校中的问题,列出三则,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张立群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110-115
当代文学史写作自"重写文学史"浪潮兴起后,就一直是文学史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时间上的近距离,当代文学的历史书写一直存在着变动性乃至对于书写者的挑战性。从当代文学本身的历史、现状出发,并结合已有的文学史写作,进而对当代文学史书写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郑惠生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66-74
有说服力的文艺学学术史书写路径,应该为“文艺学(研究)—文艺学批评(研究的研究)—文艺学学术史(整合梳理、深化提升)”。当前文艺学学术史书写之所以不能像文艺史书写那样让人满意,关键的原因是本该有的“完整链条”不完整,即未能借力于能够展现学术共同体集体智慧的“批评”。就大的方面而言,“文艺学批评”对于文艺学学术史书写的作用,可分别从“众人的前期准备”“自身的中间补充”和“他人的后续推进”三个主要环节来考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