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的三首诗中有三个(实为四个)“鹑”字,或释为“镦(tuán),雕也”;或释为“音纯,鹌鹑鸟”,至今尚无释此三“鹑”字之音义皆同者。古代天文十二次之鹑首、鹑火和鹑尾,分别所属的井鬼、柳星张和翼轸七宿,又恰与“四象”之一的南方朱鸟(亦称朱雀)七宿相同,至今未见释此十二次之“鹑”与《诗经》之“鹑”的音义皆同、朱鸟即为鹑(鹑鸟)的工具书。笔者不揣谫陋,以写此文,有不当之处,请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
<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上古时期中国占代文化、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等都有直接反映.它不仅是后世诗歌体的发轫之作,更是一部反映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研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诗歌发展史的本体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并体认先民们的智慧与能力.进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延续华夏民族的文化特质.前人对诗经的论述可谓是汗牛充栋,在大最精细而又翔实的考证和解读面前, <诗经>的面貌在今人眼中越来越清晰.本文拟从植物学的角度对<诗经·大雅·皇矣>中的"栵"字的沣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邶风·柏舟》是一首百字短诗 ,却在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上都与《离骚》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应是《诗经》中对屈原影响最大的一篇作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人的时间意识萌生于何时,已难以详考,但《诗经》中的时间概念已十分清晰,诗人的时间意识已经觉醒。《诗经》中的时间概念,一种是以日月年等历法时间表示,另一种则以星象、物候及空间转换等隐性的方式表达。节序的敏感与诗之情思紧密相联,成为《诗经》激荡人心的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5.
《诗经·甘棠》历来都被认为是一首赞美召公之德的诗作。关于甘棠故事的解读,从西汉初期的巡行乡邑在甘棠树下决狱政事,到西汉中期的不妨农事、为民爱力,再到东汉时期的听男女之讼,历代经学家的注疏存在着历史的层累叠加。总的来看,召公之德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他为二伯能居上下位,与民众直接交流并深得民心;其次是他施善政,巡行乡邑使民得以乐业、使官得以行法、使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最后是他为民爱力、不妨农事、爱民如子。这些都是召公行文王之德,教化南国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诗经》语言、句法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从句法、训诂、声韵的角度对“鄂不”进行考察,释“鄂”通萼,即“花苞”;“不”,今字作“拊”、“跗”,即“花蒂”。  相似文献   

7.
《邶风·谷风》与《卫风·氓》篇,是《诗经》中两篇著名的“弃妇诗”。它们产生在同一个时代、地域与生活背景之下,而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主题、性格表现与艺术手法。本文从背景、主题、形象、艺术四个层面对这两首诗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乐象”在《荀子·乐论》中初显端倪,而完善于《礼记·乐记》,作为礼乐文化、古音乐学中极其重要的范畴,它的产生、发展、延伸有其内在的理路。在“音”“声”“乐”三者的离合、勾连中,“乐象”保持了多义性与丰富性。在“音声舞”的变化中,“乐象”作为“歌乐舞”的合一,具有原生性、综合性,不能被其他后起、外来的概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系战国时代的作品,其中引有《诗经·召南·草虫》诗,与两千年来对《草虫》的解说很不相同。考之于《诗经》和《左传》,《古佚书》之说是可信的。先看《草虫》全诗: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序》云;“《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的《诗集传》云:“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至今多从  相似文献   

10.
《木瓜》是《诗经·卫风》的最后一篇,只有三章十二句,属于叠咏体,宇面意思非常好懂。其原始意义应是卫人赞美齐桓公,自从朱嘉的《诗集传》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这种“疑”说逐渐被肯定。现在研究《诗经》者,公认为《木瓜》是言情诗,试看余冠英先生的解说和译诗: 《木瓜》,这是情人赠答的诗,作者似是男性。他说:她送我木瓜桃李,我用佩玉来报答,其实这点东西哪里就算报答呢,不过表示长久相爱的意思罢了。  相似文献   

11.
一、《鸱鸮》旧解质疑《诗序》说:“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意,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这说法是根据《尚书金滕》篇的记载。从汉儒到清儒,这是权威的定论,没有人怀疑过。这首诗,“毛传”、“郑笺”都以为是周公托为鸱鸮之言,朱熹《诗集传》又以为全诗是周公托为“乌言”,“鸱鸮”是指受害之乌发出的呼唤。但无论是“鸱鸮言”或“乌言”,从汉儒到现在,都一致认为它是一首“禽言诗”、“寓言诗”或“童话诗”,也算是定论了。  相似文献   

12.
《诗经秦风·晨风》,我们认为是秦穆公的悔过诗,是一篇很好的诗.但古今注家对此诗的解说不一,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诗经·豳风》中的《七月》一诗是只要谈到《诗经》而不可或缺的名篇,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学者们共同珍视的宝贵资料。旧评说:“仰观星日露霜之变,俯察昆虫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享也节。《七月》之义直可绕《王制》《月令》‘官礼’诸书矣。”而新论又说:“整个作品里充斥着农民的悲苦、怨恨、咒诅、愤怒、控诉、反抗等各种情绪发泄的气氛。……使我们能够明确的看出农民和地主的对照生活,农民是如何…  相似文献   

14.
《商颂》凡五篇,是春秋宋人追思其先殷世功业之作。虽为祭祀乐歌,但仍然反映了殷代诸多方面的历史。既为文学作品,亦为珍贵史料。本文训诂,多采《毛传》、《郑笺》及孔颖达《正义》。个别处只用其义训,而不采其所指。对于“诗序”,不可一概斥为妄谬附会,当于某一作品作具体分析。此说已成公论,故从之。  相似文献   

15.
《北山》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共三十句,《毛传》分为六章,前三章章六句,后三章章四句。后世学者多准《毛传》。姚际恒认为后三章的“文法相同”而合为一章,共分四章。我们认为风诗和雅诗的分章,都是为了用同样的曲调反复咏唱,各章的句数应相等。在国风的一百六十篇诗中,各章句数不等者九篇,据笔者考证,都是由错简、脱简或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介了《木瓜》诗义的三种主要观点后,就重点破解其信息密码,以便能深刻地理解其诗义。所破解的信息密码有三:其一、木瓜、木桃和木李是象征男女爱情的木刻佩饰。其二、琼琚、琼瑶和琼玖是象征男女爱情的琼雕佩玉。其三、“好”是结为夫妻。总之,《木瓜》是一首赠物定情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17.
<诗经·秦风·权舆>是一首王族宗亲慨叹今不如昔的作品,为当时秦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折射出奴隶主破落与"士"阶层兴起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其产生与秦国特有的文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8.
“礼”历来被认为是压抑和禁锢个性的工具 ,遭到猛烈抨击 ,而对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作用人们往往视而不见 ;“礼”的形成和存在 ,实际是出于对群体利益的关照 ,情礼冲突的实质是个体对自由的追求和自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有限性的矛盾 ,是社会的整体进步和个体利益必要舍弃之间的“二律背反”。从这一角度说 ,“礼”的价值值得再思考 ,情礼冲突的实质可以再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经·汝坟》,在传统的经学史上大致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尊《序》派,以《毛传》《郑笺》《孔疏》等为代表,认为这是文王之“道化行也”。《诗集传》虽然废《序》,但在这首诗的解读中,与《序》保持一致。另一种是废《序》派,以《诗经原始》等为代表,尽管不同意第一派的看法,却仍旧认为这是赞美文王的诗篇。现代人又有第三种解读,认为这是一首纯粹的思妇或恋爱诗,以《诗经注析》《诗经分类诠释》为代表。其实,《汝坟》是一首从描写相思到婚配充满欲望的婚恋诗,并且诗中所说的劳动是伐树采桑,而不是伐薪打柴等。  相似文献   

20.
《诗经》篇什的命名在先秦典籍中颇具特色。本文分三层加以探讨:一、《诗经》305篇中不一样的题目只有295个。其中有8个题目管了18首诗。(同题诗篇的内容有无异同,可以研讨。)二、295个题目中,有290个是从篇名句中选用字样的,(其余5个从诗篇外取名。)选用有其位次上独特的惯例。三、着重论析篇名选字的定律与原委,并且阐述其跟《楚辞》、《论语》、《孟子》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