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贺兰山岩画,是历史上活动于贺兰山地区的北方猎牧民族凿刻在岩石上的一种岩刻艺术。它记录了远古贺兰山的自然生态和北方猎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经济形态。 贺兰山岩画分布广而密集,从北到南有二十多个地点,已调查的岩画达万余幅,凿刻时代大致在从商周到宋元时期。从岩画内容看,绝大多数图像都是动物,所反映的题材主要是狩猎和放牧,表明古代贺兰山地区的猎牧民族曾有过狩猎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形态。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发生与发展,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兴安岭、燕山、阴山、贺兰山、  相似文献   

2.
常德市鼎城区"退田还湖"替代产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德市鼎城区自1998年实行"退田还湖"工程后湖泊面积增加、耕地减少.为了协调防洪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必须建立具有防洪减灾、高效的生态经济功能的替代产业.通过对多种替代产业模式的研究分析表明,应该选择以渔业为主,渔业与农、林、牧、副业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经济效益.这对整个洞庭湖区的替代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衢地区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山区.该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侧重探讨该地区古代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认为古代金衢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是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表现为由东向西沿河谷平原次第渐进,由河谷平原向岗地丘陵、低山中山扩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潞泽地区曾被誉为山西"粮仓",农村经济虽以农为主,但亦是规模很小的小农经济,故"以副补农、半农半商"是该地区经济特色。抗战期间,该地区农村家畜、农产贸易,尤其是铁制农具生产与输出、粮食种植与销售深受战争影响,农村副业、商业优势不复存在,农村经济由盛而衰、由衰而枯。其经济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反映抗战时期该地区乃至整个山西沦陷区农村经济衰退的面相。  相似文献   

5.
对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的各类遗迹的性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石筑高台及方形和长方形的石围墙基址、石结构墓葬以及静态剪影式的岩画的组合共存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某一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试图揭示古代游牧民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埃克瓦尔所著《甘肃藏区边境文化关系》一书,是研究早期基督新教在中国边疆传教和广义之甘南区域族群关系的珍贵史料,国内尚无系统介绍。该书以人类学视角研究了19世纪初甘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关系,描画了汉、回、藏牧、藏农四种族群类型,特别是重点阐述了四者之间的四种文化关系(汉民和说汉语的穆斯林;汉民和藏农;穆斯林与藏牧;藏牧与藏农)。本文主要是介绍这本书的内容,由此呈现一位传教士眼中的甘南地区的文化关系图景,并试图进一步指出其在文化理论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三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牧业增产不增收、牧区经济发展落后、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三牧"问题逐渐显露,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三牧"问题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牧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关系到广大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局.制定和调整解决西部民族地区"三牧"问题的政策措施,寻求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思想特点、继承关系、治理成就、主要经验及失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元明清三朝治理甘青民族地区的一些做法,摸索到了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规律,具有超时代、超地域、超阶级的普适性,如国家屯牧制,土官、土司制,金瓶掣签制,灾荒应急制等都具有这一特点,可以在民族区域的治理中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代若干农村地区的若干手工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变迁:首先,传统农、副业结构、农村种植结构、农民收入结构等发生了变化,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初露初端倪,农民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其次,有利于农村传统市镇的转型与新兴市镇的产生;最后,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商人阶层的崛起,农村社会救助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因文化差异、社会动荡、法律欠缺等原因,长期存在滥垦滥伐、超载过牧现象,导致该地区土地严重退化,环境持续恶化,成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北方风沙源地。我国土地法主要以城市土地调整和耕地保护为立法重心,而草原法主要以调整纯牧业区的草原为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土地法律在农牧交错带土地保护的实施上,存在重大的法律漏洞和内容上的不一致性。根据农牧交错地带的特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对土地管理法和草原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机制,才能对该地区的土地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农牧业科技人才的数量、质量、科技活动状况决定着甘南农牧业发展与创新。总结甘南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经验、分析甘南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甘南农牧业人才队伍的具体措施,对于推动甘南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农业和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演变中 ,分析总结了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演化规律。根据经营方式的演变规律和中国农牧业面临的人多地少、非行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投资较少等社会经济条件 ,提出当今中国农牧业应选择的经营方式——精细密集经营 ,即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依靠科技扩展 ,丰富农牧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和内容 ,在容纳更多劳动力的同时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基本特征的分析,结合我市农牧业发展现状、条件、机遇和制约因素,对我市如何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提出自已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粮、饲、菜兼用作物-籽粒苋在吉林省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的探索,科研人员研究出了适合吉林省应用的籽粒苋高产栽培技术、三种种养模式技术和"苋香饼"的加工技术,并已形成完整的推广体系。种植籽粒苋,发展养殖业,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对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县域始于春秋时期,是国家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它包含经济建设,即农、林、牧、渔、副;工商、乡镇、个体、私营、中外等.社会建设即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社会保障和消除贫困,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发展民主和政治参与;实行法制和依法治县,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定等.这样,人才能摆脱贫穷,走出困境,未来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的西北地区,畜牧业是绝大多数民族传统的占优势的经济类型。无论是以农业立国的隋唐中央王朝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都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并积极进行绢马互市、粮马互市、茶马互市,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不仅具有适宜畜牧业发展的气候、草场条件,而且勤劳智慧的西北各族人民还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畜种,为传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发展调查的基础上,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和文献资料,统计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时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提出新时期本区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与发展模式的构想,以期为指导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湖区畜牧业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是新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该文从历史和空间地域的角度,以种植面积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结构相似系数动态地分析出新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棉花产业已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林果业发展前景广阔,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蔬菜产业的发展还不清晰,实力还很弱;其他作物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客观考察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对于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种养业发展模式应定位为在干旱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主,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辅;在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主,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辅.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三区革命后期,在复杂多变的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三区革命政府从农牧业生产、财政金融整顿和工商交通发展方面争取经济建设的恢复与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困难,起到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