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 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  相似文献   

2.
周静 《人才瞭望》2006,(12):73-74
欧美有句谚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听到这样的话,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高兴,但同样也指出了我们的问题所在。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谚语。叫做“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这句名言同样说的是一种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3.
人生七十古来稀,再加一岁回故里;齐鲁文化发新光,勉励阿蒙再学习。读起竹内实先生的诗,就知道他的故乡情,他的大半生。看上去他一派实足的学者风度,有日本研究中国“第一人”的称号,可他说:“我要改名字啦!改内虚啦!中国明代诗人解话不是有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提膺沽,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诗吗‘!哦!我就是属于这一种人,虚得很!”竹内实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很早就到了中国,开了一家小旅馆,他们在那里没有获取多大财富,却生得了3个儿女。竹内实在中国度过了难忘的19个春秋。后来他回忆说:“在我的心灵中,中国是一…  相似文献   

4.
廖建江 《人才开发》2005,(11):53-53
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台球中国赛上,我国小将丁俊晖一举夺得该排名赛的世界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读书有什么用?读了书不是还得找工作吗?”(4月4日《南方体育报》)。面对丁俊晖这句令人无可奈何的“大实话”,有些人诧异了“:读书无用论”是否又抬头了?无可否认,知识是发展的根本。但问题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实际状况下,我们用什么向我们的孩子去证明这一点?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应当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了。然而,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投资教育的成本和风险都太大了。一方面,现行的教育收…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的贡献,世界欠你们一句感谢。"2月24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组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句话让无数人动容。在此之前,布鲁斯·艾尔沃德这个名字或许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太熟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专家兼联合专家组外方组长,因为一次考察和一场新闻发布会,进入了很多中国人的视野。发布会结束回到日内瓦后,他甚至坦言:"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这位世卫专家为何对中国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玩命吗?不就是玩命。这么多想创业或者激情于创业的人,心里思绪难于言表,应验了一句话:人生就是穷折腾!不过折腾是光荣的事,我不反对而且还喜欢,不是也有句俗语这么说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不折腾去干嘛呢?有朋友这么问过我:人这一生到底在于吗?我回答:玩命!信手写下这个标题,如果有人看了感觉是在哗众取宠,那他基本没有资格谈  相似文献   

7.
心里的宝玉     
有个青年,不远千里到一个老玉石家的家里去拜师.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鉴定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了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也一句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8.
他几乎把自己打扮成了地道的中国人:吃中国饭,喝中国茶,打太极拳,交中国朋友,谈中国古人,听中国音乐看中国画,他都乐在其中。他是一位在西方艺术中如鱼得水的人,但他作品中的写意和留白却完完全全的Made in china。这个人就是法国画家方索。  相似文献   

9.
张燮林家政     
1997年9月的一天著名乒乓球教练张燮林的家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10个标兵户之一。一时间他默默无闻的妻子殷佳珍成了人们的焦点。他们的恩爱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张燮林与殷佳珍相爱正中了”千里情缘一线牵”这句古话.60年代初张燮林已是我国赫赫有名的乒乓球运动员这时清秀甜美的水乡姑娘优秀田径运动员殷佳珍作为国家队运动员与乒乓球运动员同住训练局大院里.话语不多的张燮林悄悄地爱上了这个同住“冠军楼”里的姑娘。他俩走个碰头。打个招呼听口音方知是同乡不禁心中觉得近乎。一细谈两家适巧又都在江苏沪宁线上,这自然是千…  相似文献   

10.
说起年届百岁的谈家桢先生,许多入都知道他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中国遗传学开山宗师,在科学领域,他有丰硕的科研、学术成果;在教育园地,他有众多成绩斐然的桃李;在人们眼中,他是大科学家、大学者。而生活中的谈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豁达大度的老人。他没有一点架子,热情、豪爽、健谈,愿意帮助人,有很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引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用在周松年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不是说周松年相貌平庸。不,他不但五官端正,而且长得很生动。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绣础眼镜,两眼灵活有神,动作麻利快捷,浑身透出一股机灵劲儿。也不是周松年木们拘谨。他口齿伶俐、反应机敏。你和他对话,常常是说了上半句,他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开始回答下半句的问题了。说“不可貌相”,是因为周松年给人的直观印象,与他那些眩目的头衔、骄人的成就相比,有一种明显的“视党反差”O因此,往往闹出富有喜剧效果的“误会”。这种情景,我自己就碰到过两次…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山水相依,两国人民心心相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8日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他在会见中说,中国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人民感谢为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们。  相似文献   

13.
“难得糊涂”这一句,出自清代文人郑板桥。不知怎么,前几年这一句话颇为流行,满大街都是卖这句话的条幅。很多人喜欢这一句话,可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了。郑板桥原文在这一句之后,下面还有一段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一段话。不只是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细看来,如何不是古代官场上那些所谓的“父母官”们的真实写照呢!贪官、昏官是名符其实的糊涂官,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有些清官却也是大发“糊涂”,这就让人不得不考虑他的“糊涂”的背后是何居心了。北宋年间有一位能臣,名叫钱若水,颇有清声。钱若水曾经任知州推官(就是负责查案的,相当于现在的地区或者市的公安局长吧),参与审理了一件这样的案件,显露了他的糊涂的精明!  相似文献   

14.
燕雀纵无鸿鹄志,亦当凌空搏云天."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但是我们可以一点点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平庸."受访时,郑富春如此坦言.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就看自己怎么定义意义,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说自己对意义的认识主要是能把专业学以致用,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将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建造业的发展,即使一...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我谈艺术,可以毫无顾忌,像谈天一样。然而天是至高无上的,真要谈天或谈艺术,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邢洁,他是一颗成熟了的谷穗,总是谦逊地低着头,搞了一辈子艺术,画了一辈子画儿,在别人向他请教艺术之道、绘画之法时,他会告诉你:去发现自然。他所说的“天”,其实就是自然厂。邢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技术美学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台湾)荣誉理事,国际文人书画家联谊会(台湾)常务理事。他的作品在美国、菲律宾、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  相似文献   

16.
葛爱平 《人才开发》2001,(11):9-9,45
米卢来到中国。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足球教练。他出生在南斯拉夫,墨西哥籍,在美国也有住所,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在外云游。这一次,他来到了中国。 在中国,米卢从将军到奴隶,又从奴隶到元帅。短短18个月,经历天翻地覆。他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7.
人生起点原是自然的流露 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一明亮办公室。冬日晌午的阳光慵懒地投在地板上。主人高文见我们进来站起身,舒展了一下他那标准的北方汉子身躯。他已经在那里跟别人谈了近两小时了。接起来又跟笔者谈起了他。其人生历程犹如一首如画的诗。 "我爷爷我父亲出生在山东省的牟平县,他们那辈子都很穷,又受日本人的欺负,没有过上一天安宁的日子。爷爷只好领着全家几间关东,最后才移居大连市。"高文过去听他爷爷讲起,今天他又亲自对笔者讲起,仍是那么地动情。 一路的颠簸,一身的风尘,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骄健的…  相似文献   

18.
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优雅的校园环境和活跃的学术气氛使北大成为一座名师荟萃的文化圣殿,众多的名家宛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燕园的各个院系,然而在众多的珍珠之间有一颗明珠显得尤为光彩夺人。他的学术研究道路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百折不挠,为深入社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运筹经济终成家;他为中国的经济把搏号脉,驾重若轻,著作等身;他跻身名家却待人和蔼可亲,在莘莘学子面前犹如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堪称师之楷模。他就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证券学家曹凤岐教授。天道酬勤翻看中国当代经济学家的成长历程,有的人出身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中国做了10年规划,我看到了一些不是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不知道是否应该说出来,但是如果不说出来,我认为有愧领导的爱护。有一次,我与好朋友前纽约环境保护局局长、世界上一流的水处理专家AL APPLETON交谈这些问题。没想到,他与我有许多共同的看法。后来,我告诉他我正在写一本有关对中国规划建议的书,不如他来个“友情演出”,替我写一篇我们对环境保护共同看法的文章。为了得到更多“外脑”的意见和支持,我要求编辑必须将原文登出。  相似文献   

20.
《人才瞭望》2015,(4):131
摘自:齐鲁晚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那么,这句话里那个"不可貌相"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不过他可不是武侠迷们熟悉的《萍踪侠影录》中的那个武将,他这个真实的澹台比那个虚构的澹台足足要早1900多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