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的文学创作重再现,中国的文学创作重表现,再现的创作强调客观外物的描摹,表现的创作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已是近年来人们研究中西古代创作理论所熟知的问题了。但是,在古典文学中,重表现的创作在理论上是如何发展的?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在理论上人们又是对之如何认识的?尤其是对《文心雕龙》这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批评巨著,它的情感观又是怎样的?却鲜为人论及。这里,笔者试图从古代创作的主张情感表现入手,对刘勰的情感论予以概略描述,以就教于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呈现的刘勰诗本体论是中国古今诗论中最完备的诗歌本体论 ,情感论是其重心。在情感的浓淡收放、情感的自然化与社会化方面 ,都显示出刘勰的节制与中庸。他对“诗缘情”说矫枉过正 ,偏向于传统与保守 ,但其“怊怅切情”说发现诗不是感情的放纵 ,“感物吟志”说发现了诗的情感体验及诗的生成过程 ,意识到了诗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是保证诗的道德价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历代文章优劣得失,后人评论往往不及当时人评论之确切。齐梁时期刘勰的《文心雕论·知音》篇及相关篇目中提出的文学鉴赏理论,对于我们尽可能的接近作品原意、较为客观准确地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齐代以前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心雕龙》作为一部骈体文的典范之作,文辞精练,用典颇多,难点很多,在对《文心雕龙》中有关文学鉴赏的术语进行疏证阐释时,运用训诂文字的知识加以诠释,以期更加确切了解它们的内涵,使宏观的认识置于微观的研究,更好的挖掘刘勰文学鉴赏的理论价值和成就,并对我们研究和鉴赏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一个视角和范例。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气论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5.
情感决定想象可能走的第二条途径,即关于情愿之景的想象,其情形又是如何呢? 想生情之景物时候,想象活动须遵循真实的原则,按摹本的样子来构思形象。与此相比之下,关于情愿之景的想象却有较多的自由。当然,它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没有限制的。如果是那样,人就没有办法把握它、驾驭它了。它有它的自由,也有它的限制。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它所受的限制,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它能享有的自由,才能自觉地运用它。那么,它受到哪些限制,又有哪些自由呢?  相似文献   

6.
疏理《文心雕龙》有关文学语言的丰富论证,从中考察刘勰对文学岑源的认识,及其在修辞的功用、语言艺术个性的形成、文章的组合方式和“写实追虚”的思辨等方面富有启示性的文化意识和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7.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典范与里程碑,其地位的确立始肇于<文心雕龙>.纵观<文心雕龙>可以发现,刘勰认识到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及其重要地位,并有所肯定和推崇.本文将刘勰对建安文学的评论进行梳理、分析,以明晰刘勰所谓的"建安风骨"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人们对于文学形象的认识,早在先秦儒家经典《周易》一书中已见端倪。只是因为我国古典文学一开始是抒情诗独步文坛,“言志说”支配创作,因而,直到汉代辞赋大兴,魏晋文学进入“自觉”阶段,南北朝山水诗成熟,加上哲学领域中形神之辨的扩及,佛家“象教”的广泛传播,才使得人们对文学形象的认识日趋深化,并大大丰富起来。当时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首推独秀前哲的梁代文论家刘勰。他的真知灼见如散金碎玉,熠熠闪光于《文心雕龙》之中。本文试着将它们粗略地串联起来,以见其大概。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学语言观包括五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是渗透主体性的审美语言 ;二、文学语言有“写形传神”、“神形兼备”的特点 ;三、文学语言是一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语言 ;四、文学语言富有强烈的情感和想象 ;五、文学语言能在视听感觉上给人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0.
刘勰从"宗经"(宗《诗经》)出发提倡复古,复古与通变相纠结,潜在地阐明了"文学退化观"与"文学进化论"相矛盾的文学发展观。这种矛盾折射出刘勰处理时代新变时的尴尬以及方法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的前题和关键是构思。构思就是作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立主题,探寻适当的表现形式和结构方式。这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文心雕龙·神思》是全书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索艺术构思问题,是创作论的总纲。有不少学者认为本篇与《原道》是《文心雕龙》一书中最难理解的两篇。这不仅因  相似文献   

12.
浅析刘勰的文质论李凌燕刘勰关于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内容的主导性功峻把“质”看成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相互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在这种关系中,内容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在《文心雕龙》中,为糊从文章的来源上,文章的...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齐梁以前文艺创作发展的历史经验,阐述了文学风格与作家、时代、文体等方面的关系,还就风格多样化问题作了探索。《体性》篇即一风格专论,在《定势》、《风骨》、《明诗》、《通变》、《时序》、《才略》等篇章中也多有阐发。他的论述,内容丰富,见解精湛,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风格论。研究刘勰的风格论,对我们深入认识文学风格这一客观存在的文学观象,发展创作与评论,是不无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胡征论(下)     
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刘伯承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解放战争前期,作为“四战之地、四战之军”的统帅,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同志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转战于黄河两岸和陇海铁路南北,执行党中央“大踏步机动,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为中国革命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将永远彪炳史册! 工作在刘邓首长身边的胡征,还在转战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史诗《七月的战争》和《大进军》。这两部作品,分别脱稿于1950年和1951年。后来在1953年,一起获得由邓小平、贺龙两位首长共同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的嘉奖证书。由两部史诗构筑而成的艺术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为刘伯承用兵的生动写照。 史诗《七月的战争》是自由体抒情长诗,是胡征“凭着这个伟大的战争给我的那种激动心情,顺着战争发展的气势,来述说当时的实感”的一部重要作品。长诗题目中的七月,指1947年7月。七月的战争,亦即具有历史意义的鲁西南战役。  相似文献   

15.
上面是谈把第一、第二方面归结于第四方面的种种情形,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对于第五方面的有关分析。第五方面的若干问题也具有他属性。譬如贾宝玉喜欢吃女孩子嘴唇上的胭脂,这是哪一种脾性?第二十一回,湘云为宝玉梳洗,他顺手拈了胭脂,意欲往口边送,结果被湘云打落,并骂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再如第二十四回,宝玉猴上身去涎皮赖脸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第二十三回,金钏儿逗等着见贾政的宝玉,问他吃不吃她才  相似文献   

16.
二、文子的“道”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讲到孔子和颜渊的师生关系时,曾况以老子和文子说:“似天地者也”(《论衡·自然》)。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的学说。“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老子首先提出的。它不但是道家的基本问题,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哲学史。《文子》首篇《道原》,就开宗明义地解释老子的“道”:“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氵出)(氵出),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光,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论文与论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文心雕龙》中,他不同于传统文论大多从文学的社会功用价值方面阐述文学,而主要“是就作者之人而为言”。通过对创作思想活动、文学起源、主体修养、风格表现等问题的详尽论述,刘勰建立了他的主体性文学理论。刘勰在文学中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主体精神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强调充分尊重和肯定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8.
刘勰文学批评的一个显著特质是,侧重从发生学和编年史的视域,研究文学中一切与变化有关的现象,揭示文学演变的普遍规律和文学内部自身的承传性,以及探讨与文学演变紧密关联的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别作家的创作在文学兴衰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佛学思想属于大乘空宗派别;在其眼里,儒、佛二教殊途同归,本质并无区别;《文心雕龙》的撰成,在写作思路和文学观点上受到了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勰出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对幽默文学持的是轻视的态度 ;他过于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而忽视其娱乐价值和情绪价值 ;他对当时已初具规模的幽默文学现象的概括是不全面的 ,对纯粹逗笑的笑话幽默一味排斥 ;他对性格机智诙谐的幽默家的人格持鄙视态度 ;其幽默文学批评观助长了儒家载道文学观的声势 ,进一步把幽默创作推到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阵营里去 ,不仅阻碍了后世正统文人参与幽默文学创作的实践 ,也妨碍了幽默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