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当期财政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设施需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公共融资创新."私人生产、政府付费或补贴、公众消费"模式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吸引私人投资的一种较好模式.在上述模式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政府付费或补贴的资产证券化(ABS)创新方式,阐述了该方式的运用范围、基本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分析了该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运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供给不足、运转艰难 ,这不仅源于政府投入不足 ,更主要的是源于我们对图书馆产品特性认识的不清晰。增加公共图书馆供给有两条途径 :一是政府直接投入和经营 ;二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图书馆外部效益内部化 ,即私人经营政府补贴。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农业外部性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征税、政府直接干预、产权交易和私人谈判等外部性内部化传统解对农业外部性的不适用性,详细分析了美国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补贴使农业外部性内部化的农业保护与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失灵”——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之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学的范畴内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即把整个经济系统简单地分为私人活动领域 (纯私域 )和公共活动领域 (纯公域 ) ,市场机制理所当然地在私人活动领域内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政府则在公共活动领域内发挥不可推卸的主导作用 ,而市场机制若进入公共活动领域则会出现市场失灵 ,政府若进入私人活动领域则会出现政府失灵 ,通过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研究则分别得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范围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领域。然而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还是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5.
菅青 《江淮论坛》2014,(5):38-43
现阶段,政府科技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是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实际补贴率与最佳补贴率差距有多少、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有多大。文章以2000年至2012年高技术行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和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我国现阶段政府科技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政府科技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行业或各地区的实际补贴率均小于最佳值,应继续加大政府科技经费补贴;新产品销售收入以及政府补贴越稳定越可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在各行业或各地区间的促进作用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补贴始于50年代,补贴旋涡则成于70年代末。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补贴种类愈来愈多,范围愈来愈大。第二,财政补贴金额愈来愈大,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年提高,已使财政不堪负担。 财政补贴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波动式膨胀的特点。那么,这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呢? 首先是各级政府。补贴与否,补贴范围多大,补贴金额多大,补贴机制和方法是由各级政府制订的。有的属于中央政府统一制定,更多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从政府角度看,补贴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的基本原因,在于政府发展生产和维护各阶层既得利益的心态矛盾。一方面,为了发展生产,提高  相似文献   

7.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将城市中的闲弃(径流)雨水转化为可利用水资源并加以实际利用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径流雨水属于城市建设的外部负效应产品,应责成或鼓励建设单位回收利用,具体政策可以考虑强制性回收利用政策、奖惩性城市建设和水务管理政策、激励性雨水利用技术开发政策等.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产业的培育路径和发展政策,可以考虑政府投资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雨水企业;政府补贴私人投资兴办雨水利用企业;私人投资兴办雨水利用企业,政府收购雨水产品等.  相似文献   

8.
探究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影响关系对于促进高校基础研究管理体系完善具有现实意义。以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高校研究生扩招规模和扩招速度两个角度,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去构建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有助于探究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政府研发补贴与研究生扩招规模的联系程度提高会对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正相关影响,政府研发补贴与研究生扩招速度的联系程度提高则会对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提高有负相关影响;受研究生扩招规模影响的政府研发补贴的提升会抑制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提升,受研究生扩招速度影响的政府研发补贴的提高会对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贡献呈现“倒U型”曲线。  相似文献   

9.
政府无法满足改革中失利群体的补偿要求是改革受阻的主要原因。失利群体通常具有有关政府行为和政府补偿扭曲的私人信息,而政府通常无法掌握失利者群体的私人信息。因而,政府通常很难找到最优办法来补偿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失利者。当经济体制改革是连贯的,且政府是根据失利者群体的意愿进行补偿时,第一轮改革时的政府补偿有利于阻止第二轮改革时的失利者群体组织起来阻止改革,因而有利于推进改革。尽管政府把握失利者群体的私人信息,但政府对改革失利方的补偿机制不可行,则再好的改革也无法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腐败产生原因的理论诠释所谓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腐败行为分为政治领域的腐败行为和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政治领域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中,保护人和被保护人的关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保护人的政府官员个人或小集团在分配社会有价值的事物(如权力、财富、名誉)中优先照顾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后者则以对前者的忠诚、支持或服务作为回报。经济领域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积府对经济生活实行广泛干预的情况下,寻租活动“兴旺发达”。寻租活动又称寻求直接…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家政府”及其理论前提70年代后期以来 ,西方国家所进行的行政改革无论以什么面目出现 ,基本上都属于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来对政府进行改造的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一个名称就叫“企业化政府”,即把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竞争机制注入到政府的运行中来。建立起由私人公司、独立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的公共物品及服务体系 ,让不同的政府机构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及服务而展开竞争 ,打破传统的政府或政府的某个部门在公共产品输出和服务上的垄断。在 2 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 ,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 ,与这一改革相关的理论也引起世…  相似文献   

12.
冯源 《天府新论》2020,(1):115-123
共有产权房是阶段性住房改革的产物,属于“产权型保障”的住房政策。政府对共有产权房进行适当干预,建立了行政管理与合作参与的双重模式,并架构了政府与私人的权利义务基本图景。政府的权利具有公私混合性,基于共有产权房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定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衍生于受益群体所应该支付的社会对价,部分人先取产权使其他具有同样资格之人的权利暂时成为期待权;同时,政府与私人之间按份共有的状态部分服从契约伦理。综合考虑居住权的普适性和个别授予性之间的矛盾,应建立政府与私人共有产权的利益平衡机制,体现为优化政府和私人的各自份额划分、建立“不对称式”的权量赎回机制、政府让渡物权性居住权并与廉租房、公租房等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3.
无论我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如何,也无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会随之作何调整,基于新的视角探讨2002年底以来的通货膨胀,无疑对于理论创新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仅仅盯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传统通货膨胀理论误导了政府的决策,而基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资产价格指数的新通货膨胀理论则有利于政府应对当前和未来的通货膨胀.简单地借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推进说”、“需求拉动说”或“国外输入说”来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不过是一种现象描述.通货膨胀无论出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制度内,其直接原因都是货币超经济增长.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具体历史原因,删需要对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深层次和广视角的探索,不可能有一个超历史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4.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及其领导的平教会,在探索改造乡村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为维护知识分子人格的完善和保持学术研究及实验活动的独立自由,不受政府的制约,主张不接近或介入政权.然而,随着乡村建设运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晏阳初开始感觉到,欲将研究所得的成果推广出去,则非借政府的力量、政治的机构不可,终于放弃了私人教育学术团体和纯学术研究的立场,走上了与政府合作的新阶段,甚至"钻入政治",在县政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私人财产的理论视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律视阈中,保护私人财产即保护私人财产的财产权,国家法律应客观反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财产关系,平等保护一切财产权要求也必然会反映到宪法中。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马克思并不一般地否定私有制,在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构想中重新肯定了私人财产;社会主义不是恢复传统私有制,也不是把个人变成没有任何私产的“无产者”,而是重现财产的原初意义。在人权视阈中,财产权是普遍被肯定的。私人财产的积极意义在于保持个人尊严、个人发展并促进社会进步。人权的生存权、发展权亦系于个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知识产权是人类私人财产演变中较高形态的历史产物,质近于财产原初意义的重现。  相似文献   

16.
腐败成因论     
罗敏 《江汉论坛》2002,(1):61-65
公共权力论、道德败坏论、成本—收益论,是对腐败成因进行单因素追溯的三种典型语境。事实上,腐败的发生,需同时具备公共权力、超过基本生活需要的私人利益和利益交换空间、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的连接通道、寻租成本小于收益、官员自利的经济理性等五个条件。腐败现象的蔓延,是渐进式体制转型期各种条件综合地形成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看,腐败在以下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蔓延:一是公共权力或政府功能的畸变,二是组织伦理的错位导致“官德”蜕变和社会道德底线下移,二者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了许多官员“经济人”的需求偏好和腐败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势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法律实施中的私人监督——"罚款分享"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峰 《社会科学》2008,(6):103-110
私人监督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威慑力强的优势,能够降低政府失败的危害,对法律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民事欺诈给付请求法>中的"罚款分享"制度是激励私人监督的典型设计.通过私人的监督,以及允许其代表政府追诉违法者和占有部分罚款,美国政府挽回的损失高达天文数字.在这一成功的制度中,私人与执法机关之间既有角色混同,又存在"竞争司法"关系,由此带来两个启示:一是执法权的私人化问题.二是如何引以为鉴,运用私人监督来改善我国的法律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18.
涉外关系包括涉外私人间关系、涉外政府间关系和涉外的政府与私人间关系。由于涉外私人间关系主要是涉外民事关系,因此,“涉外非民事关系”指的是涉外关系中的后两种关系。调整涉外关系的法即为涉外关系法。《美国对外关系法重述》所界定的并被一些学者所接受的对外关系法的范围窄于本文中的涉外关系法,因为其未包含调整涉外私人间关系的法。涉外非民事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问题当属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在涉外政府间关系的法律调整中,无论是管辖还是法律适用均以相关国家的同意为条件;在涉外的政府与私人间关系的法律调整中,充满着管辖冲突和法律适用冲突,需要相关国家采取合作立场。涉外关系立法不一定采取法典化的立法模式,但必须统筹考虑,彼此协调。中央提出的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设想将带动我国学界对涉外关系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曦 《天府新论》2019,(1):100-110
共享经济是对私主体闲置物品的再利用,因此共享资源在共享经济的语境下,被认为是一种私物。但是与网约车这类利用个人闲置资源不同,共享单车行业是制造“闲置”资源投入社会,因此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范畴。共享单车应当为准公共物品,可以成为事实上的公物,进而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竞争性配置,以维持这类利润微薄、沉淀成本巨大且承担了公共出行义务的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特许形式方面,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出现,这种公共服务可以从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发展为依靠企业自身盈利的行业。因此,公共单车可以由原来的主要由政府主导转向私人主导的公私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由于巨大的社会变迁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灾难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安全,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凸显,社会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快速增长。风险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把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向公民提供;政府可以是供给的主体或最终的责任主体,也可以把不同的环节分配给非政府的私人或组织去生产,形成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相互合作生产——供给公共安全物品的公共安全复合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