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两汉的传统小说观念以“小道”为核心标准,其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传统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忽略了魏晋以来小说实际创作中凸显的文学性特征,从而造成《文心雕龙》中所呈现的小说观念出现理论与创作的脱节。因此,在研究《文心雕龙》的小说观念时,应注意当时小说发展的大背景,尤其是杂传类等各体小说作品的实际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新小说”观念,作为现代中国小说理论批评“逻辑起点”的重要构成内容,鲜明地体现着偏重小说社会功利性的现代理论诉求。其以“小说界革命”、“小说为国民之魂”、“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等为鲜明思想标志的“新小说”理论批评,使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的价值观念、本体观念、类型观念、叙事观念乃至小说文论话语方式等方面发生从古典向现代的急遽转换,呈现出勿庸置疑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小说起源的诸多学术观念存在起源绝对化的问题,原因是忽略了对小说发生过程的研究."采"对于"诗"具有发生的意义,古小说早期之"缀"、"采"与"采诗"之"求诸野"其发生相通,故"采"对于古小说也具有发生的意义.考察古小说发生过程,从其产生就与"采"相始终,"采"成为古小说的一个"观念",采录也成为古小说最主要的写作姿态,这决定了古小说的民族特征及文化成因:内容上"博"、"杂";在结构上崇尚"小";创作时持非正统心态.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以全面师法西方为主流的中国现代小说中,写意小说以其注重民族文学艺术传统、崇尚小说审美功能、追求个人化表达方式而显得独具一格。写意小说全面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方法,扩展了小说的领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在对“写意小说”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着重从结构、人物、意境、语言四个方面揭示了写意小说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质,并阐述了其艺术渊源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繁茂芜杂的现代小说理论资料,为我们提供了近现代中国小说观念演进的原生形态。透析这种原生形态,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演进的一般性特征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具体表现为:一、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生成与西方小说观念的引入密不可分。但接受者偏爱写实主义小说理论,并使写实主义小说观一直占据着现代小说理论的核心部位;二、小说文体意识相对贫弱。三、小说实践批评十分发达,但它缺乏严密的系统性和理论上的超越性。由这些特征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未摆脱西方小说理论的影响,还未建…  相似文献   

7.
自班固《汉志》建立“小说”之学,确立了“小道”的学术性核心特征,直至唐人撰修《隋志》时,虽然“小说”创作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文学色彩,但其理论构建层面未发生重要变化.欧阳修撰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在将部分“杂传”作品界定为“小说”类所作的持续努力,使“小说”从一种没有固定表述体式的学术之说,逐渐转变成一种具有显著文学特征的叙事性文体.在传统“小说”观念向近现代“小说”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欧阳修为“小说”引入“杂传”的书写体式,确立“小说”的独立文体位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分史志小说观念和文学小说观念两种。史志小说观念产生于汉代,直到清代其表述变化不大,只是对象有一些变化。对我们今天的小说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古代文学小说观念。古代的文学小说观念产生于宋代,其标志是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家的理论,《醉翁谈录》详细陈述了这一观念。由于说话表演的需要,说话人以人物故事为表演内容,诞生一批名篇,规范了小说叙事文体,使之脱离了史志小说杂录、杂抄的形态;由于表演效果的需要,说话人进行艺术创作,增强了故事的文学性。他们的理论总结,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小说观念,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言小说的理论论述言皆琐碎,尚缺系统梳理与总结.本文在文言小说本质的理论--文言小说的观念和体制特征;文言小说创作的理论--文言小说传录与休闲、摭实与虚构的关系;文言小说价值的理论--文言小说的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三个方面置喙述及,并见文言小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的《叻报》小说,尚属海外华文小说的起步阶段,但南洋特色已露端倪,体现出传统和新变交错混杂的过渡性特征.其小说观念既保守又有改良的愿望,并奇特地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非对称性诉求.《叻报》小说对“新小说”的疏离、较浓的狭邪色彩以及对华工苦难生活的描绘等等,都是异于彼时中国小说的南洋品格.  相似文献   

11.
黄世仲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与小说理论家,他善于通过中外小说、古今小说,以及小说与报刊、经史子集的比较等,来阐发其小说观念。其小说观的核心是小说功用观,即如何利用小说,发挥其开通民智的社会功用,但他也很注重小说功用与艺术效果的有机结合。他的小说观,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与理论探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入"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3.
叶蔚林新时期的小说主要以湘南菇母山区的人情风物为题材,富有人文情怀和人道关怀是这些小说的价值主题,也是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人性特征。在这些作品中,叶蔚林刻画了一系列洋溢着原始生命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爱情观念至情至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语境的共生激荡孕育着小说的观念新质,传统的雅俗之辩因为异域文化的刺激和小说观念的自我更新,在以雅携俗和由雅回俗的途径中来回奔突,并形成错综复杂的雅俗观念渗透局面。雅俗共赏作为一种追求目标,也逐渐进入文人的研究视野,虽然这一理想境界的探究还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但其含义特征和实现的机制已经进入小说家的讨论范畴,标志着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已初步突破传统的雅俗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备众体”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观念新的审美意识。冰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理论家和小说理论家 ,她的小说文体理想主要体现于创作之中。诗化 ,散文化 ,作者在作品中的角色化 ,构成冰心小说“文备众体”的鲜明特征。既认同传统又立足超越是冰心的文学追求 ,其小说的“文备众体” ,包蕴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试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可划分为萌芽期、诞生期、深化期、变异期、新生期五个阶段,从小说观念与艺术技巧的探索、作家作品的品评、小说研究的形态特征等方面描述与评价了各阶段小说研究的得失功过。政治层次小说研究对“人”的层次小说研究的频频干扰使现代小说研究因缺乏历史化的科学性眼光而产生实用主义倾向,造成了评价尺度的歧异、波动及研究格局的不平衡现象。进而从历史观念意识的深化、小说史结构研究的展开、小说文体形式演变的揭示等角度提出深化目前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思路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寓言的以文为戏,是对以文为史观念的反拨与颠覆.其丰富奇异的叙事性想像,是对抒情传统主导下的诗人艺术想像的重要补充.其诗入小说的成功实践,是小说史上的创举.《庄子》对我国古代小说及其理论的民族传统和审美特征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五四小说中的抒情不再完全依附于叙事而存在,而直接成为小说内容的构成要素。思想解放潮流为其抒情特征的形成提供了深层动力和现实基础,而文学观念上对情感的推崇,成为其抒情倾向生成并被强化的直接艺术动因。  相似文献   

19.
“小说观念”的价值意向性结构即“小说文体”。构成文学文体的美学原则是人类对语言的结构与形式的审美价值直观。依此原则 ,最基本的文学文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意象类、情节类、逻辑类。按惯例 ,小说归入情节类。“小说观念”的嬗递与演变就文体学意义而言只具有形态学特征而不具本质意义。小说文体的演化只具有文体确立与文体否定两种逻辑可能。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 ,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作失去文体之后重返文体“伊甸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融合共性与个性的思想观念与独特的物化形象的完美结合,是郭沫若小说诗意观念的体现;建立于作家主体的心灵意象与形体化、物态化的形象客体之间的对应构成了郭沫若小说的深层结构。从诗意观念和深层结构入手探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为我们从一个侧面解读和把握其小说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