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富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28-31
天宝三栽岑参漫游河朔。是年早春,岑参从洛阳附近的孟津渡河北上,过邯郸、贝州、冀州,于初夏季节到达此次漫游的目的地——定州安喜。夏末秋初,岑参从安喜南返,路过井陉而至滑州。在滑州,岑参得到了李白、高适、杜甫宋州相会的消息,但当他急忙赶到宋州的时候,他们已经散去。岑参在宋中稍作停留后到匡城,由匡城到临河,而后黎阳、新乡。第二年春天回到了长安。 相似文献
2.
李克郁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1):27-30
土族赵土司赵朵儿只的远祖为按竺迩,白达勒达人。元初从征西域,后征积石,定关陇。他的后代多有功名。洪武初,赵朵儿只归降明朝,被安置于乐都,即为土族之赵土司。 相似文献
3.
杨文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一部《红楼梦》可说是中国所有女人一起亮相的大舞台 :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尊贵的、卑贱的、温柔善良的、尖酸刻薄的、有才气的、平庸的、做妻的、当妾的……一个女人的世界 ,一部女人的历史。其中最显赫的当属那才情无限的女儿团 ,最不起眼的莫过于无人愿论说的小妾族。诸如一贫如洗、阅尽炎凉的赵姨娘 ,风流懦弱、体贴命薄的尤二姐 ,刻意讨好、呕心沥血的花袭人 ;更有那遍受凌辱、命运多舛的呆香菱……她们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一、妾的来源中国古代婚姻的意义在于“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届 ,下以继后世”(《礼记·婚义》)。既然如此… 相似文献
4.
张再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112-114
宋代词人石孝友的生平时代向无确考,词学界一般皆据石孝友曾登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第而定其为南宋人.然据石孝友<水调歌头>("清霜洗空阔")及<宝鼎现>("雪梅清瘦")二词提供的有关线索,可知石孝友在北宋时即已开始作词.另据其<满庭芳@上张紫微>词,可知他晚年才登进士第.据此,石孝友应出生于北宋晚期,卒于南宋中期,他是跨北、南两宋的词人. 相似文献
5.
徐铉三次贬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传道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99-103
徐铉恬淡寡欲,性格宽厚,却历尽宦海沉浮,一生中有三次贬官经历。南唐中主时两次被贬,保大七年贬泰州,保大十一年流舒州。在垂暮之年被宋太宗贬往郡州,一年之后病逝于贬所。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日藏宋本《初学记》虽迭经森立之、岛田翰、董康等学者著录,但其影印回归的历程却颇有隐曲,杨守敬、董康先后与其失之交臂。清中后期,另一宋本《初学记》在严可均、孙星衍、陆心源等人的鼓吹下盛传一时,却最终被杨守敬、傅增湘等证实并非宋本,而是明代的宗文堂本。从北宋国子监重写雕印毋昭裔刻版,到南宋书坊据监本覆刊,再到安国刻本和宗文堂本等明本的歧互纷出,宋本《初学记》的文本旅程可得以理清。 相似文献
7.
赵润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18-219
《全宋文.赵扌卞文》之《知睦州到任谢上表》其下之注“嘉佑三年”应校正为“嘉佑二年”。《举睦州巡茶监董诏状》其下之注“嘉佑六年”则应校正为“嘉佑二年”或“嘉佑三年”。 相似文献
8.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棘辐”?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棘辐’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9.
詹亚园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2(2):14-17
赵抃与周敦颐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而关于他们之间的交游情况,旧籍却基本无载.作者主要依据赵抃与周敦颐所存诗作对其交游情况加以考察,从而大致示现了赵、周之间的交游事实. 相似文献
10.
陆擎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11-17
南宋都城为何被称为"临安",在现有的史料与学术论著里都尚无答案。笔者认为:"临安"是得名于杭州一带的已有地名,但如仅仅以地名来阐释其得名,就会产生一些令人无法解释的疑问。因此,在另一方面,"临安"又应是得名于高宗所赋予它的政治寓意。而最合理的解释则是,"临安"称谓的由来是已有地名与政治寓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6):12-15
宋王朝在我国封建社会中 ,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经济方面 ,自唐代以来商品经济已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 ,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从德政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但是 ,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辨析 ,才能够客观地把握宋王朝德政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2.
黄之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3):178-190
宋体四六自成立之后就形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流派,分别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两宋之际的汪藻等四六文名家,一方面取法本朝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融汇两派之优长,创作出既典雅工致又明白畅达的四六文,使欧阳修等人变唐体为宋体的骈文革新最终完成;另一方面,远师唐代陆贽之风,融至诚于骈俪之中,变应用公文为经世之文。这些使两宋之际的四六文继北宋中期欧、苏之后,成为宋体四六的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3.
南宋文人穿越千古时空的界限,将人世沧桑、兴衰成败之感,谱成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凄清的怀古词篇。时代背景的不同,咏怀古迹的差异,词人主体的不一,形成同中有异的抒情格调,汇成南宋浩荡激越的怀古情愫。南宋文人诉诸怀古词作的书写,在突出浓厚的主体价值的同时,还渗透着强烈的文人情愫,既有拯救家国的儒家精神,又有隐逸江湖的道家情怀。 相似文献
14.
15.
朱依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1):47-50
文章回溯了邵晋涵编修《宋史》的经过,从清前期的文化氛围和民族政策、浙东学术精神和邵晋涵本人的人格追求等方面探讨其编修《宋史》的宗旨,认为其宗旨在于宏扬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城隍神信仰迅速发展的时期,北宋末年至整个南宋时期,朝廷通过对城隍神的封爵赐额这一手段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宋代城隍神的官方化色彩和人格化形象深入人心,并影响到了元明城隍神信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6):97-101
宋学作为两宋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思想反映,是对这个历史时期现实问题的积极回答,其出现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宋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变易精神、求理精神、道德精神和求实精神,成功地回应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挑战,化解了各层面的冲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8.
祝云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8-30
宋代题壁词因其载体的独特性使其不趋步旧径,呈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文章主要从题序、意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论析,力求展现宋代题壁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傅明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1):18-23
文章从宋人对待唐诗的态度着手,对宋代唐诗学在宋代各期的不同表现以及宋代唐诗学的演进轨迹作了详细的探讨,主要从诗话的流传、宋人的选唐诗、宋人对唐诗别集的整理等角度作出了深入的论证,并在宋代唐诗学的层面分布与演进轨迹的棵索中去分析和总结宋代唐诗学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20.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6):94-96
中国历史进入宋代,宋人的世态风情、生活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呈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风气。其主要表现是:追商逐利,拜金主义盛行;侈靡浮薄,极尽奢欲;衣饰上突破等级束缚,僭越现象严重;普及、浓厚的读书之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