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中区位优势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及所属15个县(市).苏中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发展区划概念.苏中是江苏的经济次发达地区,历史上曾有过数度辉煌,后因诸多原因失去了区位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判断区位优势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新世纪里,苏中新的区位优势已经显现.交通格局的改变构建了"黄金十字通道",丰富清洁的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南水北调工程和海上苏东建设为苏中创造了新的机遇,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为苏中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苏中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框架,从产业、要素、技术、制度等层面分析了苏中地区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与瓶颈制约,并阐述了交通格局变化、区域发展重点转移、加入世贸组织等对21世纪初苏中地区比较优势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从产业提升、生产力布局调整、公共品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快苏中发展 ,对于提升苏中经济实力 ,促进全省初步实现现代化 ,意义十分重大。苏中经济发展速度虽一度减缓 ,但仍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对苏中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 ,必须“以外促内 ,以内引外” ,大力引进外资、台资、民资和智力 ,主动接受上海、苏南的辐射和转移 ,同时进行存量结构调整 ,提升整体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者关系的正确理论解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统一、互补的,或者说竞争优势只是比较优势的直观表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静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对外贸易中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同时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按照这个原则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层次低,贸易条件恶化,各个产业出现不同的困境。利用动态的比较优势原则分析,中国各类产业只有形成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完成从自然禀赋到后天禀赋的转换,才能真正获取国际贸易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信息比较优势在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通过传统比较优势和信息比较优势对比,探讨在新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如何在保持传统比较优势发展的基础上来创造和拥有信息比较优势,以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制造业发展状况来看,苏州市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苏州市的纺织业具有竞争优势,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工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则处于劣势。苏州市必须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来规划未来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与比较优势陷阱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分为静态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经历着剧烈变化,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市场结构、规模报酬不变、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流动等是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等是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干中学机制和创新机制是动态比较优势的转化机制。可以从技术差异、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直接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避比较优势陷阱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目标。宜居城市从“城市的本质是人的生活”这一基点出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的条件是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生活富裕、方便舒适、和谐安定。苏中三市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扬州占优,但与苏南仍有差距,需要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手抓,提高宜居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发展经济学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及政策建议,包括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综合开发能源、矿产资源;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苏中里下河地区的水体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中里下河地区热量资源好于徐淮 ,能量资源优于太湖。区内湖泊众多 ,河沟纵横 ,水体资源极其丰富 ,发展水体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 ,面积较大的低产水面、荒水、荒滩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 ,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四水” (水产、水禽、水生作物和耐水林木 )生产的实践 ,积极科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中部地区及全国各省区的相关数据对中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人均工业产值、工业生产结构、工业企业产权结构、工业企业规模等指标与全国其他三大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作出了总体判断,认为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且在全国地位下降,其原因在于“三个乏力”,并对如何扭转中部工业“下降”局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黔中经济区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深入分析该经济区在贵州省、西部乃至全国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于正确定位黔中经济区、确定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19年前,苏中地区近代化报刊事业在政治法制环境、地理格局、区域发展等因素影响下起步。苏中近代报刊事业在报刊创办年代、发行、性质、人员、版面、通联、印刷、广告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在创办人(组织)的身份、报刊的名称、宗旨、内容、经营策略等方面,具有区域性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当前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尚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恰当地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比较优势战略需以资源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实行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中二元经济结构的表征虽很明显,但已处于向一元结构过渡的起始阶段.由于苏中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在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趋同路径上具有某些特点.未来的苏中发展应从工业扩张、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几方面入手,使二元经济之间实现资源流动性动态化配置,使社会经济各系统之间打破壁垒和封闭,走向趋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阶段性差距。苏州是一个政府主导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的经济强市,已经在经济、社会、区位环境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比较优势,要促进苏州民营经济的腾飞,就必须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促使苏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18.
目前 ,苏中地区正处在二元结构的扩张阶段。在这一阶段 ,必须妥善解决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面对苏中地区剩余劳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第二产业和现代部门吸纳劳力不强等问题所导致的劳力转移矛盾 ,苏中地区应借鉴“吸纳模式”与“内在化模式” ,寻求对苏中地区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与浙江两个省情相似的省份为研究对象,详细比较了两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总体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两省在新能源方面的主导产业明显,江苏是光伏和风电,浙江是光伏和核电。江苏在光伏产业上居于强势地位,而浙江的核电发展比江苏快。江苏应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支撑,抓紧对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确保光伏和风电两大新兴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对核电站的投资建设,增加核能开发比重;统筹江河湖海资源用好水能;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特别是沼气的普及率。通过高位均衡发展,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