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经济系统的江苏协调发展指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根据1999~2007年统计资料,确定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构建关于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江苏复合系统的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度指数的动态分析,其结果呈现U型,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2.
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域广阔,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文章立足于在总结和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所构建的针对西部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对我国西部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以及三者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选取反映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20项指标因子,构建了反映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新疆南北疆各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综合效益、复合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协调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研究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问题。首先介绍了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计算系统之间协调度的模型,并建立了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鞍山为例,计算1993年到2003年鞍山地区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度,得出了鞍山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度较高的结论,并验证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3E系统由能源、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文章利用已有的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3E系统的协调度评价值,采用Logistic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从时间演化特征与空间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对3E系统协调度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内在规律,探寻能源-经济-环境政策协调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建立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27个省市区的3E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岭回归方法,分析影响3E系统协调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环保政策、能源建设对3E系统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人口规模、消费水平、汽车消费、城镇化、技术进步对3E系统协调度具有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较差.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既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经济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与公众健康的重要阶段,这都需要以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为保证。因此,在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利用其对中国29个省市区的3E系统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河北、广东等13个省市区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北京、上海等16个省市区呈轻度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构建了区域经济一投资系统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相结合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方法对重庆市1998~2006年经济一投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重庆市经济一投资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口、经济、土地(P-E-L)的协调利用,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的人口、经济、土地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尝试揭示协调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人口资源、区域经济水平、地理资源等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P-E-L”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很低.(2)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高值和低值集聚群内行政单元的面积差异不显著,但行政区划形状的几何离散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合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当前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的常用模型在城市间比较应用中存在的弊端,根据复合系统原理,建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个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子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系统协调度以及系统发展系数的多系统协调性评价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的构建及研究方法、步骤进行了探讨,为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四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稳定上升态势,且各城市群均属于科技滞后型;(2)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得到显著提升,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耦合协调度从流域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3)各地级市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少数地区发生跃迁现象,跃迁路径存在差异,且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推动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人口安全系统"方向盘"式结构模型,建立了包括人口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人口安全系统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体系的目标适应性到数据采集的经济便利等方面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用于人口安全预测及预警.  相似文献   

14.
李新杰 《统计与决策》2016,(20):149-15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环境、经济及人口科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创建了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河南省现行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动态仿真和预测分析;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在经济高效、环境保护和环境-经济协调三种模式12种不同发展路径下的环境经济的演化结果,并通过DEA模型和变异系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不同发展路径下的河南省环境经济效率和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谷新辉 《统计与决策》2012,(18):134-137
文章构建了江西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中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模型和分类判别标准,对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整体上不高,其不协调的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落后与环境质量较好之间的不匹配.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一)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根据区域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来设计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系统应包含人口系统(R)、资源系统(Z)、环境系统(H)和经济系统(J)四个子系统,在每一个子系统中又包括若干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升,会明显地促进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比例下降,会抑制经济增长。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比例将出现下降的现实,提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动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实体经济通过资本利润、技术进步、制度优化和管理效率提升为数字金融系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数字金融通过融资产品创新、交易机制、信息供给、数据治理等便利性服务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分别构建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加权法计算了数字金融综合评价指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和分析了二者的协调水平。结果显示:从时间演化上看,2011—2022年中国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经历了“中度失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主导发展类型也经历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型—数字金融主导型—同步型”的发展轨迹。从省际差异上看,2022年中国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现为东中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唐石 《统计与决策》2016,(5):140-143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系统应由内部结构系统和外部支撑系统组成,即由资源环境、消费、企业、产业、科技以及政府六个关键因素构成的循环系统.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经济生态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内各关键要素的数量联系,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江阴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