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百惠 《社区》2009,(27):40-40
在中国,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纳豆,不知道纳豆是什么。其实,纳豆并不神秘,它就是大豆(或叫黄豆)的发酵物质。  相似文献   

2.
传说,有个叫郎屯的和尚,云游四方,走到哪吃到哪,吃得多、吃得快,人称“吃遍天”。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寺庙,刚进山门,迎头有一匾牌,上写“国中大吃”。郎屯很不服气,大声喊道:“谁人敢称国中大吃?出来见识一下!”他话音未落,一个瘦小枯干的和尚早站在他的面前了,并拱手说道:“在下胡延便是。”二人说着来到厨房,吃的比赛就此展开。他们虽然都是出家人,但并不吃素。这边郎  相似文献   

3.
实验表明:纳豆芽孢杆菌能够进行无机硒、锌的生物转化,纳豆芽孢杆菌转化无机硒、锌的最大浓度均为1.0×10~(-5)mol/L;过量的无机硒、锌对纳豆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少量的无机硒、锌可促进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富硒、锌纳豆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每kg大豆中添加硒1.0×10~(-6) mol,锌1.0×10~(-6) mol,接种量7%,培养温度42℃,培养时间19h。经检测,此条件下发酵的纳豆硒含量为6.58μmol/kg,锌含量为7.39μmol/ kg;无机硒、锌的转化率分别为65.8%和73.9%;每克富硒、锌纳豆的纳豆激酶酶活为1195.96IU。  相似文献   

4.
一凡 《社区》2011,(6):39
中国人提起日本菜的时候,想起的就是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可是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天天吃这样的食物。真正每天的饮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日本东部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一凡 《社区》2011,(9):39-39
中国人提起日本菜的时候,想起的就是生鱼片、寿司之类的食物,可是实际上日本人并不是天天吃这样的食物。真正每天的饮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日本东部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里,我大概是属于那种有"绝活"的老师吧,可是我的"绝活"到底是什么,好像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学生叫我吉他老师,因为我爱弹吉他,甚至直到现在都还在带学生;  相似文献   

7.
张耀军 《老友》2013,(8):57-57
走进古寺庙,一般都会在山门殿内看到"四大天王"的塑像。这四尊神像在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就有关于他们的描述:增长天王叫魔礼青,手执青光宝剑一口;广目天王叫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件;多闻天王叫魔礼红,拿混天珍珠伞一把;持国天王叫魔礼寿,抓紫金  相似文献   

8.
吴正芝 《社区》2013,(30):55-55
在家庭生活中,饮食起居都离不开厨房。然而,您可曾想过:小小的厨房,在为人们烹调出美味佳肴的同时,还会给人们带来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淑女?古时候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跨、笑不露齿、贤淑端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相夫教子、三从四德的女人就是淑女吗?那淑女也忒累了点。 如果你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现代女孩子,尤其是北京的女孩子,我敢肯定地说,北京肯定一个这样的淑女也找不到。 我觉得北京是有淑女的,两种淑女,一种是那种温文尔雅的,另一种我叫它另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山南乃东县城出发,北行20余公里,便到了乃东的达杰林寺,寺庙所在地是曲德贡乡,因此,又有人叫它曲德贡寺。 寺庙占地10余亩,建于1092年,保存完好,粉刷一新。在“文化大革命”中,由部队居住,因而,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所以,这里又称作是人神共居的寺庙。 走进寺门,是一个大的院坝,两层楼房,楼下是仓库,楼上是僧台,院里有两个上马石,碧青溜光,古色古香,想必随着历史年轮的增多,已成为文物古迹。 达杰林寺民管会主任乌桑曲杰,白发苍苍,穿着紫红色的袈裟,皱纹满面,却容光焕发。他带领我们登上十多级石阶,进  相似文献   

11.
爱心的力量     
四合院里住进一些孩子总会显得异常热闹,每天不是听到他们争吵,就是看到什么东西被挪动了位置,十来岁的孩子们经常做出让父母心惊肉跳的事并不奇怪。那个叫灰的小男孩倒是不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儿子的十周岁生日。 早晨我正在厨房做饭,听他在里屋叫我:“妈妈,我要问你个问题。”听他郑重的口气,我笑着过来了。他问:“世界上什么东西跑得最快?”咳,这算什么问题。我随口答道:“火箭。”儿子说不对。我说:“光。”他还说不对。“那你说是什么?”“思想呗!因为思想可以立刻将你从北半球带到南半球。”嗯,有道理。他又问:“什么东西最高?”我答:“天最高。”他哈哈大笑:“不对,是心最高!”呵呵,是啊,“心比天高”嘛。看来,这小子有点思想了,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3.
袁中平 《老友》2008,(8):54-54
一、什么叫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人体代谢活动降低引起的一组综合病症。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且比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为多,女性发病数多于男性。老年人甲减因发病缓慢隐匿、症状  相似文献   

14.
法源里情缘     
法源里胡同是城市里一条普通的胡同,一条死胡同,东面紧邻著名的法源寺。法源里胡同与法源寺寺庙及周边的建筑始建于唐朝,公元696年完成,最初叫悯忠寺。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幽州大地震,遭到严重破坏。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改寺名为法源寺。唐、辽时期,法源里是规模宏大的法源寺寺庙的一部分,这里是塔院、诸院、僧房及蔬圃库厨等院落。现在依然有侧门连通法源寺寺内。  相似文献   

15.
寺庙旅游是生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功能定位来看,寺庙应为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社团法人,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冲击,寺庙的法律主体属性开始转型,逐渐向商业化经营过渡,寺庙旅游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但景区开发模糊了寺庙与景区的管理权限,导致寺庙与景区之间的管理权限经常发生冲突,超越管理范围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景区旅游开发应该有边界,法律应在维护寺庙正常宗教活动自由权的同时,合理界定景区开发者与寺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3大类型之一,佛教寺庙园林又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寺庙的常规布局是“四合院”的形式或在此基础上的变体,大多存在一条主轴线。植物与建筑相结合,更好地烘托了宗教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本文介绍了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特色和常用的植物种类(以北京、浙江宁波为例),为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手段和效果是哲学历史观中的一组重要范畴,它揭示了人类活动的固有特征和本质。本文试图给予单独的考察。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目的?什么叫手段?什么叫效果? “目的”是人类活动所特有的功能,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之前,在明确意识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关于实践活动后果的预测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这世间,总有一些不期而至的温暖,叫你无法拒绝。1在QQ上加她的时候,我正闲在家里,整天嗑瓜子消磨时光。牙上很快便磨了个小豁口,至于真正磨掉的是什么,我并不去追究。但是,总有人不罢休。于是,四年前的场面轰轰烈烈地重演。很多善良的人来了,带着安慰  相似文献   

19.
乐翻天     
什么叫懒惰老师叫同学们做作文,题目是:《什么叫懒惰?》晚上他批改作业本,打开弗里茨的本子,看到第一页是空白的,第二页又是空白的,翻到第三页,上面写着:这就叫懒惰。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8,(9)
历史有什么用处?这个轻佻的责难常常令号称智慧的历史学家感到气恼,因为回答这个责难并不容易。二战期间,法国史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布洛赫投身于反抗纳粹的抵抗运动,在用枪拯救祖国的自由的间隙,写了一本小书,题目就叫《为历史学辩护》,不知道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