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酷爱中国古典小说。他不仅从《紅搂梦》、《三国演义》等艺术精品中汲取了丰富的美学营养,而且还自觉地从这些文学遗产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宝贵财富。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爱好者,而且还以其超人的思想深度与极高的文学造诣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独特的品评,批判和研究,从而推动了国内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毛泽东的大力提倡,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它们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6,27(6):160-160
《求真与问美:古典小说名著新探》(下称《新探》,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是潘承玉几年来发表的颇有影响的论文结集,分渊源篇、外围篇和内蕴篇三部分。渊源篇属古代通俗小说的发生学研究,探讨古代通俗小说的宗教起源,澄清最早的通俗小说集的本来面目,宏观把握通俗小说发生期的审美风貌,并通过考察一个文学母题的演变揭示其文化意蕴和文化传承。外围篇则针对学术热点“金学”和“红学”中有关《金瓶梅》的伪补本、成书年代、可能作者调查和曹雪芹的祖籍等疑难问题作全面分析。内蕴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金瓶梅》和《…  相似文献   

3.
王譞 《阴山学刊》2014,(2):62-66
古典园林作为一类意象频繁出现在中国各类文学体裁中,园林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古典小说对园林的展现最为详尽细致.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阶段集中在园林空间与小说叙事研究上,其实质是对小说空间叙事的延伸.之后转向对小说中的园林意象与园林文化的研究上,并以此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一直十分关注作品的阶级意识,以为一切优秀作品无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古典小说研究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思想艺术成就作出评价。根据这一基本认识,《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被看作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暴虐和歌颂人民美好的生活理想”,《西游记》里的神魔斗争则“使我们联想到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与人民——主要是农民—之间的矛盾斗争”。《红楼梦》描写贾府衰败,“体现着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基本的一面。它是和整个清代社会史的发展相联系着的,它表明着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黑水村乌庄头的一张交租单反映了“农民和地主的尖锐矛盾”;作品写了四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的预叙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勤 《江淮论坛》2004,(6):135-139
与西方小说有所不同,中国古典小说中“预叙”的使用极为普遍,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预叙会削弱悬念,实际上,中国古典小说中预叙并没有削弱悬念,甚至有些成功的预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悬念,这和中国古典小说运用的预叙形式和特点有关。随着小说艺术的进步,预叙的形式也日趋完善,形成其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6.
诗文同体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存在形态,两者之间的互渗互现促成了小说艺术的有机整合.诗歌的抒情性和描摹功能凸现了小说的艺术张力.本文试图阐述诗歌的叙事性和小说的故事性之间的传承关系,论述了诗歌在文言小说、白话通俗小说叙事模式中的作用,并以此揭示古典小说的文体演变.  相似文献   

7.
历史叙事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传统叙事中 ,历史叙事无疑占有统治地位。历史叙事中的“杂述” ,使其逐渐偏离正史叙事 ,在与小说叙事相沟通的叙事发展内在规律支配下 ,一旦有外来的成熟叙事因素作为催化剂的加入 ,小说叙事就从历史叙事中脱颖而出了。发生于唐代的小说的兴起 ,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凤凰杂志>是19世纪一种关于中国及东亚重要的英文杂志,以介绍中国及日本、印度、缅甸、暹罗等东亚国家的文学、历史、地理、宗教等为主要内容,是一份强调直接性、学术性及资料性的综合性杂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和介绍是<凤凰杂志>的重要部分,它既为其读者提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直接样本,也作为西方了解中国人习俗和生活的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西方的译介,扩展了西方对中国及其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上,鲁迅先生最杰出的贡献是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等著作。这两部著作的出现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古典小说研究零散评论的状况,也结束了我国古典小说无史的局面,具有开创意义。同时它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理论,因此其意义也就更为深远。然而,除了小说研究的专论、专著之外,鲁迅先生在他的其他许多文章里,也常常谈到对我国古典小说的新见解、新认识。特别是其杂文,其中  相似文献   

10.
解放后朝鲜对古典小说的收集、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后 ,朝鲜学者一直在按自己的方式收集、整理和研究古典小说 ,为丰富民族文化遗产做了很多努力。至今 ,朝鲜已编辑出版了《古典作品选》、《古典小说题解》(上、中、下 )等作品 ,选编和介绍了古典小说作品 ;对《花梦集》、《双钏奇逢》、《王帝洪传》、《黄白虎传》、《玉浦洞奇宛录》等古典小说集和古典小说进行了研究和考证 ,而这些作品是朝鲜新发现而且尚未在韩国流传开的有代表性的古典小说 ;此外朝鲜还出版了四种古典小说史 ,在古典小说研究上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研究中没有什么比通俗文学研究的地位更尴尬。其研究对象为经典文学研究者所不屑 ,而喜好通俗文学的读者群又对此类学院研究不感兴趣。因此通俗文学就自然而然地被挤到了一个边缘的位置。其实 ,通俗文学研究除了学科自身的生存使命外 ,更兼具了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学社会学研究著作 ,由特定的历史时代很“自然地”推导出相应的文学现象。因此通常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五四新文化时 ,就普遍认为社会流行的应是新兴的白话文学 ,主题往往围绕着社会变革、妇女解放等主流问题。但此时的通俗文学似乎并不是沿着研究者的思路在走 ,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2.
1.文学有雅俗之分是文字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小说之分雅俗起于隋唐盛于宋。宋以后,通俗小说实际上已成为小说的主要形式。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通俗文学一直处于仆从的、在野的地位。中国的俗文学与雅文学是互补的,俗文学桢雅文学以提高,雅文学赖俗文学以发展。这种交互作用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2.从“五四”始,小说根本改变了它的仆从地位成为文坛的盟主——文学的主要形式了。但小说又发生了新的分化:现代小说适应了历史的潮流;通俗小说顺应了历史的惯性。由于传统和偏见,通俗文学的地位被抹去了,通俗文学被禁锢了。但历史总还要按照它的惯性走下去,新时期通俗文学的涌流就是证明。3.新时期的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在处理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关系上出现了两种偏颇:“我是上帝”与“读者是上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命运观是由儒、道、墨诸家命运观念与佛教命运观念相融合的产物,它是知命、安命、非命与因果、轮回观念的多样性统一。命运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思想与行为,也影响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本文在界定命运观概念基本含义与分析梳理古代传统命运观的形成及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国古典小说命运观的客观存在,分析总结出其独特的叙事特征:以命运发展建构叙事框架、完整性与必然性,并进一步阐释了古典小说中命运观念的悲剧情怀与劝谕世人的审美特征,以此为基点发掘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审美意蕴与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聪贤 《中州学刊》2005,(5):230-231
中西方古典小说在虚实现上虽然都经过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但具体的进展和演化结果不尽相同.中西方古典小说的创作模式经历了相反的发展轨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题材由狭窄到宽泛、由史传范围向全方位生活拓展的变化;西方古典小说创作经历了从包罗万象的社会史诗向人的世界集中、深入,进行局部微观分析,形成人的史诗的过程.中西方小说创作理论对于人物在小说中的定位和刻画不同,中国古典小说观最初没有以人物为小说中心的认识;西方小说一开始就将人物作为表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经史之鉴”是古人处理政治伦常问题的一种基本原则。古典小说批评受制于“经史”,往往使其运作产生三种误区:一是将古典小说,尤其是演史小说混同“经史”;二是给古典小说概念的界定带来混乱;三是混淆了古典小说识鉴与审美之间的界限。班固、桓谭等人虽然较早就对古典小说作出过符合其自身特点与规律的阐释,唐、宋、明、清乃至近代的许多古典小说研究者也曾力图使其走出“经史”的误区,但古典小说识鉴中的“经史”原则与欣赏中的审美要求却始终处于相互矛盾的境地之中,这也是古典小说创作与批评不能真正摆脱“经史”限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史传影响与中国古典小说民族特征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上,最早闪耀着人类艺术思维的天才火花的,是古代神话。在欧洲,辉煌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它孕育了希腊乃至欧洲的文学艺术。我国上古时代也曾产生过许多神话,但形式是散乱的,片断的,始终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神话故事系列,也从无汇集神话故事的专书,从性质上说,我国古代神话多属于人类早期神话,神话形象是人兽同体,神话内容只具单一的神异性而缺乏必要的社会性,结构形态也较简单,加上我国的民族性格是“重实际而黜玄想”,因而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远不能同希腊神话相比。就古典小说而言,它在文学系统内部受到的最大的影响,不是来自于古代神话,而是来自于本应属于历史著作的史传文学。这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上都是十分少见的现象。因此,考察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的影响,对全面认识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色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章学诚《诗教》(上)认为中国文学“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这话不无道理。追源溯流,各种文体,无不与战国以前的“经”、“史”密不可分。中国古典文学之“典”,大都与战国以前的文学有关。一树千枝,一源万派,这是源与流的关系;千枝一树,万派宗源,这又是流与源的关系。《诗经》中的比兴,成为诗家的正宗,魏晋以后浮艳之什,终不能动摇它的统治地位。《左传》、《国语》一直被后世史家作为叙事、记言、写人的楷模。后世之传记、笔记、传奇,无不取法于此。文体虽异,而手法相通。试以古典小说而言,究其艺术渊源,与“经”、“史”就有亲缘关系。从史籍看,不论是史诗,还是史书,都不一定是实录,而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虚饰”。《诗经·大雅·生民》篇,对姜嫄生后稷的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小说的谐俗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小说的谐俗倾向廖可斌一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艺术形式自我蜕变的问题,实际上乃是一个社会问题。例如,小说之不同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特征之一即在于它不把人物神化或英雄化地放大或美化,而几乎是按照他们的真实尺寸和真实面目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通俗性,反映在创作的审美追求上就是强调趣味.趣味审美追求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趣",情节要生动起伏;二是要有"味",具有很深刻的思想或寓意.趣味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其延绵不断的繁衍发展中,曾创造了无数个璀灿的文化奇葩。人类文化就是在继承前代文化,又在扬弃中辨证地发展的。继承前人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成果,首先涉及到如何理解、阐释前人的文化成果。作为前代的文化遗存,中国古典小说以其蔚然大观让后来者处于斩不断、理还乱的困惑境地。随着八十年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兴起,文学研究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更新、各种形式的本文解读使文学研究充满生机,尽管在操作上有的还不够熟练而显得牵强附会。进入九十年代,人们在吸收消化新方法、新观念的同时,更注重脚踏实地的研究,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